第78章
。本府接到密信,二位来此是想查一查北营大都统赵昀的根底?” 他说这话时面露为难之色,那近侍也是个眼亮的,便道:“不过是问问籍贯、人口一类的小事,必然不会令大人难做。” 张宗林道:“侯爷执掌武陵军,赵都统在他手下办事,查一查本就是理所应当的,这有什么难做?不过眼下肃王妃正在昌阳青云道观中修行,皇上特地下旨令本府关照,皇命在身,怕是不能带两位差使亲去淮水了。” 这位肃王妃正是谢知钧的亲生母亲。 肃王妃为赎谢知钧当年的罪过,每年都会到青云道观中侍奉仙师、念经修行。皇上素来重孝悌,感怀肃王妃一片慈爱之心,方才在期满后又准了谢知钧回京。 眼下肃王妃正在昌阳的青云道观中,淮水和昌阳都属淮州统辖,皇上提点张宗林关照肃王妃一行人马,张宗林怎敢怠慢? 他需得顾着肃王府的事,一时分不出身来去查赵昀。 两位近侍听他表明缘由,忙道:“大人言重,圣上的旨意自然是一等一的要事。况且打听个来历么,也用不着劳您大驾,只需知府大人下一道手谕,让我们去到淮水以后,不用吃些没必要的麻烦就好。” 张宗林含笑道:“这有何难?” 拿上张宗林的手谕再去淮水办事,当地官员果然殷勤,这一行查得也顺风顺水。 两名近侍看过赵家的籍贯和族谱。 赵家人口简单,祖上以务农为生,后来逢大旱之年,田地里颗粒无收,迫于生计,赵昀的二叔赵明烈去镖局跑了三年的镖,期间习得一手好枪法。 离开镖局以后,赵明烈还去淮水军营里做过两年的教头,军营中许多人都曾见识过他的银枪,无不称赞。 因赵明烈终身未娶,膝下也无一子,所以到了赵昀七岁这年,他就被父母过继到赵明烈这一脉。 说起赵昀的生身父母就更平平无奇了,一辈子的佃农,面朝黄土赚些活命的钱。除了赵昀以外,他们原本还有个儿子,乃是赵昀的兄长,据说读书读得很好,后来因为犯下大错被族谱除名。 至于什么大错,没有文字可循。 两个近侍做事不敢马虎,既要查就要查得清楚才好,便又去了赵家旧宅附近明察暗访。 这里真正熟识赵昀的人其实不多,全赖赵昀少时跟他二叔在外走南闯北,不常待在家中,所以街坊邻居没怎么见过他。 邻里们只听说,赵昀十多岁时,他二叔被流寇所杀,约莫是想替他二叔报仇,赵昀很快投身行伍,再之后的事,他们就全然不知了。 近侍又问起赵昀的生身父母。 十多年前,他们的长子,也就是赵昀的兄长曾犯下一桩重罪,貌似是杀了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被逐出了族谱。 二老自此忧思成疾,加上积年劳累,身子骨早就垮了,不过得了一场风寒小病,二老就相继病故。 赵家如今也就剩下赵昀一人,好在这孩子足够争气,毕竟淮水这种小地方,县太爷一个七品芝麻官跺一跺脚都能震得百姓不敢抬头,百八十年也不一定出得了一个当官的,偏偏这赵昀一路扶摇直上,如今官拜大将军,又领北营都统的军衔,来日若有立功的机会,怕是封侯封爵都不成问题。 侯府的近侍翻来覆去地问过好几家,把赵昀的家世查清楚了,并无不妥,临走前他们问了一嘴赵昀兄长的名字。 邻里的人都不识字,只知道怎么念,具体哪个字不太清楚,还是请了当地的教书匠来问,方才知道是叫“赵暄”。 “赵暄”二字书于纸上,两人看了又看,其中一名近侍蹙着眉,嘀咕道:“怎么好似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另外一名近侍沉吟片刻,陡然间脸色大变,道:“是他!” …… 纵然是寒天,悬挂五日,京中城楼上的头颅已经慢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镇痛
小白杨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突然暧昧到太后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捉鬼大师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