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便是民间相互的土地买卖,最终的土地所有权也是要归朝廷管理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 老朱又给了一些建议。 李治和武媚娘不禁咋舌。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 这样一来,天子掌控朝廷,朝廷掌控天下,将会是通畅无阻,极为顺利的。 而一旁的赵昚、岳飞以及刘彻,他们虽然来得早,但是却也没有见识过这些。 他们都是相对年轻的皇帝,对于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今天这么一听,也是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虽然他们并没有遇到大唐那样门阀盘根错节的情况,但是这些方法,运用得当,那都是治理天下的好法子啊,值得学习的。 第九百八十八章:朕要重用狄仁杰! 一旁正听着的楚源也是一脸诧异。 “看不出来啊,你们懂得还挺多的啊。” 楚源也不由心生疑惑,这些人对于历史似乎都有些钻研,已经能够分析一个朝代的商业经济和土地了,但是却还不清楚大唐的历史? 这说起来确实是有些奇怪。 “我都还没有说,你们就已经想出了这么多解决方案了,看来这一次也没有来请我的必要嘛。” 楚源调侃道。 始皇等皇帝们都是笑了笑。 “这些,也不过都是之前楚老师教我们,我们慢慢学的。” 始皇谦虚道。 楚源听到这话也挺高兴,他倒是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不过也是,这几个村长似乎经常来找自己讨论历史问题,想必也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长进了。 “除了土地的那些问题之外,其实经济上的问题也并没有完全解决。” “光靠收税是不行的,税收关乎国家大事,哪有这么容易就通过呢?” “那些门阀,只要是触及到他面对利益的政策,他们都会立刻报团取暖即刻反对,所以税收这方面,应该是短时间内动不了的。” “如何去解决经济问题,应该想其他的办法解决。” 李世民并没有否决老朱的看法,而是自己针对的大唐的情况分析道。 开玩笑,大唐创立的时候,税收就是由他亲自制定的,现在才多少年过去了自己的儿子又要改? 这让他的颜面搁哪? “弄好经济确实是重中之重,但是按照现在的大唐来看朝廷已经是盐铁官营了,其他赚钱法子我确实想不到。” 李治解释道。 “没生意做?” 皇帝们听到李治的话,也是惊愕住了,随后释然一笑。 李治居然在嫌没生意做? 大唐可是最繁荣的一个时代,作为皇帝的李治居然还怕没有生意做? 实际上,要想赚钱,李世民有的是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也体验一下自己的那套方式。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带去他的大唐领略一番贞观的风华。 而其他皇帝也有不少的办法,但是现在楚源在这里,都是有些不太好意思开口。 于是李世民又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楚老师,那您说的那个狄仁杰、娄师德、他们的能力如何?可以重用吗?” 武媚娘对这几个人也是很感兴趣。 毕竟这是自己后面会重用的人物,她也想知道自己的眼光究竟怎么样。 刘彻和始皇也是不由好奇起这两个人的能力如何了。 这大唐的人才,他们还少有耳闻,加上他们都是前朝的皇帝,对于大唐的历史,那是显然没有明朝宋朝那些皇帝了解得多的。 之前也就听说过李靖和李绩这两个武将的大名,据说和李世民出手,天下的谁也不是对手。 若是能让他们三个一同出手,说明此人的武艺也是已经到达了巅峰造极之境。 毕竟上一个能让他们一同出手的可是突勒吉利可汗,这家伙已经被抓到长安给李世民跳舞去了。 始皇和刘彻目前也就知道这两人,自然也是想听听其他名臣的事迹。 “狄仁杰和娄师德吗?” 楚源也细细回想了起来。 “狄仁杰你们居然没有听说过吗?”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算了,狄仁杰我就后面再说了,先说说这个娄师德吧。” “这娄师德可是个厉害角色。” “他是自己考上的进士,后面守备边疆,长期和吐蕃抗衡,为人也是十分宽宏大量,深受百姓的爱戴。” “最后甚至是坐上了大唐的宰相,他的年纪甚至比李治还小两岁。” 李治听后也是十分吃惊。 这娄师德一听便是不错的人物啊,而且和自己是同龄人,也就是说自己回去之后,就能够找到娄师德,现在娄师德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那已经是可以重用的年纪了。 “楚老师,这狄仁杰既然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那想必他应该是很厉害了?他有哪些建树?” 李治又不由好奇起来。 刚才楚源提了一嘴狄仁杰的名字,这让他很是心痒。 但是崇祯听到了李治的问题,率先开口了。 “我记得很清楚,在大明时期,有赫赫有名的清官海瑞,为国为民,刚正不阿,不收贿赂,甚至为了天下,刚直接斥责皇帝嘉靖,这是绝对的清官、好官啊。” “在大宋时期,也有著名的断案如神的包公,在他手中断过的案子,数不胜数,他是铁面无私,且不畏强权的。” “我就很喜欢看他断的一个案子,就是那个《铡美案》。” “当时太后和公主来保这个陈世美都保不了,可见包公为人究竟有多么刚正不阿。” 岳飞和赵昚也是点点头,包拯确实是他们大宋的大臣楷模,只是在大宋,像包拯这样的官员还是太少了,大多都是秦桧那样的货色。 楚源倒是摇了摇头。 “还是古代有些制度好一些,道德底线也高很多,陈世美这样的人就能遗臭万年。” “要是放到现在,陈世美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他做的那些事,放在现在,那能叫事?” “现代社会,就是因为有些人太开放,道德底线一降再降,心态变了,很多东西都见到了,要是武松,都得来给西门庆看大门。” 一想到铡美案,楚源也是不由感慨起了现代社会的世风日下。 “那这个狄仁杰,就更加厉害了,包拯是断案,而狄仁杰是探案。” “这探案可比断案要难多了。” 几个皇帝也深有体会,探案确实是比断案难上太多,因为要找证据抓罪人,这是一个极为麻烦的过程,过程中还容易招惹权贵。 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脑袋稍不留神就掉下来了。 “我可是听楚老师说过的,这狄仁杰探案如神,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中,任何坏人以如何巧妙的技巧犯下的罪状,都将被他绳之以法。” 其余皇帝不由错愕。 “当真有如此厉害?” 崇祯对于狄仁杰的认识,其实还是大明时期出产的一些话本,比如什么《大唐狄公案》其中有不少的探案情节,那是写得相当精彩。 楚源皱了皱眉。 “可我记得狄仁杰厉害的不是他的政绩吗?” 第九百八十九章:楚源震惊,唐朝有李元芳? “我记得我好像确实是这样说过,但是我说的是电视剧里面的神探狄仁杰的剧情啊。” “那是电视剧,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的,很多都是虚构的。” 楚源扶额道。 但是崇祯才不管这么多,越说越开心。 “这狄仁杰的手下啊,还有一个护卫,他叫做李元芳,手中幽兰剑,还有链子刀,甚至能够做到凌空飞起,杀敌相当厉害。” “当他动手的时候,只要一跃起,就能够一刀一个,直接把敌人全部都杀爆,那是相当的厉害和血腥啊。” “楚老师说过,李元芳乃是大唐核武,只有燕双鹰能够对付。” “这么夸张吗?” 几个皇帝也是被吓住了。 这还是人? 一刀秒杀一个,还能够起飞?这不比那些三国武将还要厉害? 但是楚源却是呆住了。 他确实之前是说过狄仁杰和李元芳,但是只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历史里面的狄仁杰吗,哪有李元芳这样的护卫? “好好好!” 但是李治可不管这么多。 “没想到这个狄仁杰居然如此厉害,他的年纪如何?” 李治又问道。 既然是武则天时期的大臣,那应该和自己都是同龄人,李治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拉拢一下的。 “他和娄师德好像是同年出生的。” 楚源说道。 这样一说,李治不由开心。 既然和娄师德的年纪一样,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这两位现在都才只有二十五六岁,正是可以重用的年纪。 当然,重点其实也不是什么狄仁杰,李治更加看重的是那个李元芳。 要是他也有李元芳这样的保镖,那走到哪里都是安全感满满啊。 不行,回去之后,他一定要找到狄仁杰,找到李元芳。 这样一来,他就算是又有了不少厉害的文臣的了。 一旁的武媚娘也不由喜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她的功劳了。 “好了,你们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楚源也是有些不耐烦了。 这帮人实在是太无语了,尽喜欢瞎扯,自己在正经地说狄仁杰,结果直接来一个电视剧版的狄仁杰,还能够好好交流吗? 皇帝们想了想,都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了。 李治的自己的问题也早在之前就已经解决掉了,那就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土地这两件大事,只要把这两件事做好之后,一切都能够更好行动了。 “多谢楚老师了,我们已经没有其他问题了。” 李治拱手道。 但是等到楚源离开之后,李治却急了。 “诸位皇帝,楚老师说的那些名臣,朕回去之后就立马重用,还有你们说的收税,以及土地改革,朕也回去就用。” “还要大开科举,实行面试、武试,广招天下寒士。” “但是这经济……” “经济上面可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进行发展吗?” 李治询问道。 他当然知道要只要开始回收门阀的钱财,那自然就能够促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门阀现在哪有那么快就崩灭。 “经济啊,那可就多了去了。” 皇帝们一听,也是直接笑了出来。 “首先最先要解决吃喝,百姓生存的问题。” “而我们的手中可是有很多高产的农作物的,比如土豆、红薯、杂交水稻、玉米,这些少的亩产千斤,多的亩产五六千斤,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主食的。” “而其他的作物,还有茄子、辣椒、白菜等各种可以进行高产的蔬菜,能够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对了,还有阉猪的技术,这样能够让猪长得更好,能够养出不发骚味的猪肉,吃起来那是相当美味的。” “有了肉,百姓们就能够身强体壮,不至于挨饿了。” “除了这些,还有美酒、饮料以及各种调味料,要是真的全部说出来,不知道要说多久去了。” “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帮助你刺激商业经济的好东西。” 始皇说道。 这些产品,好几个朝代的皇帝都已经体验过了,那效果是真的好,直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顺带提升了一波国力。 “这……这些东西,莫非你们都已经普及了?” 李治有些震惊地问道。 “那是自然,早就已经全国种植和贩卖了,供不应求呢。” 老朱点头道。 李治顿时无话可说。 “难道你们其他朝代的百姓,居然都已经富裕到这种地步了。” 不说那些能够亩产千斤以上的作物,就光凭那能够让猪肉不发骚,能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的法子,他就心动不已。 像他的永徽之治,说是盛世,但其实也就是百姓饿不死,面勉强能吃饱,但是要想让他们全部都吃好的话,那还是比较困难的。 “那是当然,朕的时候还在你的前面吧?” “但是百姓们早就已经实现全面富裕了。” “如今各种好吃的好喝的不缺,衣物丝绸更是价格低廉,百姓们不乏肉食,顿顿能有三四个菜,吃完还能喝碗酒。” “这都还是底层百姓的样子,若是做生意的,那基本上都是整日大鱼大肉了。” “如今大唐的人口都增加了不少,毕竟如今乃是世界第一大国,万邦来朝,皆想着成为我大唐的一份子。” 李世民说到这一点还是比较自豪的。 李治不由震惊和羡慕。 这才叫盛世啊! 武媚娘也是感觉不可思议,这样的生活,听着都觉得梦幻。 百姓都能丰衣足食了,也就是说物质生活基本上已经饱满了,那也就意味着大唐的艺术肯定也快巅峰造极了。 历史上有哪个朝代能与之媲美? “别羡慕了,你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到时候我们都会给你们的,到时候带着你们永徽朝一同富裕。” 李世民潇洒道。 李治不由激动。 “也就是说,我们的百姓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也能如此繁华?” “那是自然。” 李世民允诺道。 “还有其他东西没讲呢。” “你们说的这些只是民生,民生好起来,并不意味着大唐就繁荣了,要想更加繁荣,归根到底,还是要学会做生意。” “而且这做生意,也是打击门阀的一种手段。” 崇祯煞有其事道。 第九百九十章:李治见狄仁杰 “但是商业这一途。最讲究的其实还是要有一定的技艺,比如说酿酒技术,这样的技术掌握了,那财源将会源源不绝。” “但是这些技术,一定都要严加保密,不能够泄露出去,一定得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这样朝廷就能够得到很多的利润。” 崇祯所在的时代,无论是科技,又或是商业,其实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引领整个时代了。 而崇祯所崇尚的,便是创新氏的商业,利用科技生产力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一点他屡试不爽。 首先研发科技产品,然后宣传科技产品,最后贩卖科技产品,大明大部分商家,都属于公家,对于钱,其实崇祯也从来没缺过。 不过崇祯也不能说是自己治国有方,而是赶在了一个大好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以想法才能如同泉水一般蓬勃而发。 李治也是点点头。 “这些技艺却是是生钱的好路子,就是不比农作物,技术必须好好保密才是,只要操作得当,便是财源滚滚。” 李治也是知道大唐的那些酒家究竟是有多赚钱的。 就连是关陇的大门阀,家中都必须有置办酒业的存在,酒的大唐实在是太畅销,无论是达官勋贵,还是走卒贩夫,都离不开酒的滋养。 到时候自己若是去经营酒业,说不定能把这些门阀狠狠打压一番。 “除了酿酒技艺,可还有其他?” 李治也很聪明,知道这些皇帝们是准备帮助自己了,这酿酒的技术,肯定是会告诉自己的。 “当然还有了,这里还有琉璃的制造技术,还有香烟的制造技术。” “但是光有这些技术也是不行的,要学会怎样利用这些技术和外邦人进行通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掌控百姓、和门阀斗争。” 接着,始皇几人便是和李治聊了很久,把这些东西的解决方法全部都告诉了李治,尤其是李世民,传授得最多。 毕竟李治是他的儿子,后面的大唐也都是李家的大唐,李世民自然是上心上得多一些。 李治见自己知道的方法也差不多了,便是带着一大堆的法子,以及一些种子就回大唐去了。 他这一趟回去,也要开始大展拳脚了。 而武媚娘也是紧跟李治的步伐回到了大唐。 她对于未来也开始期待了起来,首先自己肯定是已经不用死了,看得出来,李治的重心已经放在了治理门阀上了,而不在自己身上。 而自己,只要专心辅助李治即可,她也想看看繁荣无比的大唐究竟做何模样。 李治和武媚娘很快就回到了大唐,李治的手上已经多了许多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他暂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全部施展出来。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身边自己没有能用的人。 身边位高权重的大臣,能看大人的大臣,基本上全部都是门阀士族,所以决定先在自己的身边安排一些寒门出身的人。 有了这些左膀右臂之后,他做事也会放心许多。 那第一步,还是得去找那两位了。 “王大伴,帮朕寻两个人。” 李治最后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贴身太监王大福。 这些年,王大福跟着自己,其实也是沾了不少光,在朝廷之上说话,也是有些分量在的,这找人的事情,教给他做,李治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陛下要找何人?” 王大福叩拜在地板上,询问道。 “一个叫做娄师德,一个叫做狄仁杰,那狄仁杰的身边还有一个李元芳,若是可以,将这三个都请来。” 李治吩咐道。 “陛下,这三人名字听起来耳生,可都在长安?可有住址?” 王大福一时间猜不透李治想要做什么了。 以前李治要做什么事情,他往往都能够第一时间猜到,然后赶忙安排人手去布置,以免耽搁。 但是今天李治说要寻人,寻的这三个人,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确实是让他感觉有些难办。 “自然有住址,他们皆是离长安不远,王大伴可放心行事。” 有了李治的许诺,王大福也是放下心来了。 听语气,圣上这是要纳才啊? 那这三人岂不是要腾飞? “奴才这就去寻。” 得了地址之后,王大福也是立刻行动了起来。 王大福的行动效率是非常高的,一路畅行兵部、户部,带着一些人马便是出了长安。 在出了长安之后,便是很快找到了狄仁杰和娄师德两人。 只是这李元芳却…… 王大福询问了好几番,得知并没有这号人物之后也是作罢,先把这二人带回去事大。 不多时,狄仁杰和娄师德便已经被带到了李治的面前。 大唐皇宫之中,武媚娘现在并不在,而李治则是端坐在帝位之傻瓜,面色严肃。 下方跪着的,是身穿普通长袍的两人。 一人看着面色严肃看起来正直老实,此人正是娄师德。 而另外一人,同样是正气凌人,但是与娄师德不同的是,此人的眼神一直在洞察周围的环境,说不出的机敏。 此人正是狄仁杰。 后世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两位都还是时年二十五岁的年轻人。 此时二人的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这面圣的事情,理应是在他们考取功名之后,而绝对不是现在…… 他们两个,既没有作奸犯科,也没有立下大功,何德何能能面圣? 因此,他们心里都十分好奇李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莫不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被人栽赃陷害,犯下了什么滔天的罪状,使得陛下要亲自审问? 他们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娄师德也是不由害怕起来了,他还年轻,他还没有报效国家,他们还这么年轻,不能就这样没了不是。 “哈哈哈哈哈哈。” 李治爽朗地笑了起来。 他看着娄师德和狄仁杰脸上恐慌的表情,只觉得有趣。 “你们两位,何故如此惊慌?” “朕乃大唐皇帝,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能引得你们如此害怕?” 李治干脆走下了龙椅,好似闲庭散步一般,走向了两人。 第九百九十一章:狄仁杰,你不认识李元芳? “朕这一次召见你们来,是想要重用你们的。” 听到这话,两人不由都吃惊不已。 重用? 他们两人,现在可都是一介白身,甚至才刚刚准备参加府试,现在连个功名都没有,皇帝居然说要重用他们。 这样的画面,即便是在梦里面,他们也是不敢想的。 “陛下,为何?” “我们二人,一没有功名,二也不是豪门出身,就是两个死读书的,身上也没有什么本事,真是有愧陛下厚爱。” 狄仁杰有些惭愧道。 他很不相信世界上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 这莫不是一个什么阴谋? “好了,朕想要重用你们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你觉得朕为什么能够知道你们的地址并且能够将你们两人带到这殿中,自然是对你们已经观察许久了。” “怎么?朕要重用你们二人,你们反倒是不愿意了?” “何况,你们如今没有功名,以后就考不上了吗?” “你们如今没有展露本事,那便是没有本事了吗?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说法呢?” 李治不由调侃道。 他只觉得这两人都实在是太过谦虚了一些。 不过也是,按照楚老师的说法,狄仁杰的前半生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在一步步向上爬,直到六十岁的时候,终于位极人臣,成为大周宰相。 成为了一代贤臣中的典范和佳话。 狄仁杰和娄师德都有些尴尬,陛下对他们如此看好,而他们却妄自菲薄。 他们虽然现在都没有考上进士,但是他们自信心还是有的,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会考上进士,堂堂正正做官的。 而皇帝,似乎比他们自己都要看好他们。 但是这要是不承认吧,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要承认了吧,那又显得自己太过张狂,这多不好。 “行了行了,朕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的能力朕都知道,所以朕重用你们。” “但是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你们都是寒门出身,这一点朕很喜欢,最近朕很不满意那些豪门官员,所以朕要重用一些寒门士子,你们便是第一批。” “后面,还会有更多你们这样杰出的寒门子弟。” “像狄仁杰你身边的李元芳,朕就会重用,不会这次他怎么没有来?” 李治属于是被崇祯的话所蛊惑了,念念不忘的都是那堪称人形核武的李元芳。 狄仁杰也是一愣。 原来陛下召见我们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两人都不是建奴时期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他们对于朝政,对于天下时局都还是比较关心的。 所以也知道其实皇族自太宗皇帝起,其实就和这些门阀大族有矛盾,一直都在不断的过招,之前李世民在世的时候算是压了门阀一头。 但是现在门阀势起,竟然连皇帝废后都要拦住,不可谓不猖狂。 但是令他们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竟然如此强硬,他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拉拢寒门士子来作为左膀右臂来对付门阀吗? 这还真是有魄力的做法。 毕竟大唐才成立不过几十年,而门阀存在可是有近千年了。 陛下几乎是将自己的全部都压在了他们这些寒门的身上了,如此有魄力的做法,实在令人钦佩。 他们两个人,不仅仅是有一身才华在身,更是有着报国之志的,李世民如果要重用他们,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只有有了身份和地位,才能够更好的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狄仁杰也是留意到了李治的最后一句话。 “李元芳?” “此人是何人?” “怀英从未听过此人名讳,他也未曾跟随于我。” 狄仁杰解释道。 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而和李治造成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李治也是一愣。 难不成这个时候狄仁杰还不认识李元芳不成? “罢了罢了,不相干不相干。” “还是说回你们的事吧。” “朕既然说要重用你们,自然也不是空穴来风,突发奇想,而是早就有想好你们的职权了。” 李治将话题又拉了回来。 “不知陛下想要我们二人做些什么事?” 娄师德恭敬地问道。 “朕决定,让你们来掌管大唐的商业和农业。” 李治认真说道。 娄师德和狄仁杰不由面面相觑,目光中都是不可思议。 “这……这……” “我们二人何以堪得此等大权?” 狄仁杰突然有些诚惶诚恐。 这两样,可都是立国之本,尤其是农业,关乎着百姓的生计问题。 商业更是关乎整个大唐能否富裕,都是绝对的大权。 而他们不过就是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算再有能力,他们坐上了这个位置,掌握了这些权力,那又有多少人会眼红? 这简直是捧杀啊。 这也难怪狄仁杰诚惶诚恐了。 “朕说你们行,那就是行,请勿推脱了,朕相信你们。” 李治也不多说,既然这两人都是皇帝们推荐给自己的人才,那他就必须好好利用起来。 虽然狄仁杰要在老年才能爆发出光彩来,但是现在自己多给他一些权力,难道就不能让他提前绽放吗? “来看看这些。” 说着,李治便是让人把殿门关上了,让人取来了番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 “这些都是大唐日后将要推行的作物,拢共十一种,其中番薯、土豆这两样,皆是可以作为主食。” “娄师德,现在由你承办一块私田,进行秘密种植,看看亩产,然后多种几块地,开始向全国推广作物。” “这是你要做的事情,可知?” 说着,李治又写下了一纸文书,上面赫然写明的娄师德的官职,正四品司农寺总务。 正四品,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有这纸皇帝亲授的文书,别说是正四品的官员不敢招惹
相关推荐:
恶女嫁三夫
永乐町69号(H)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邻家少妇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妇产科男朋友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进击的后浪
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