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岛小说

雾岛小说> 猛兽博物馆 > 第83章

第83章

进屋。 黄茉莉一进屋,连鞋都忘了换,站在门口就哇开了,“小姨,这装修的也太漂亮了吧?装修一定很贵吧?” “坦白说,你姨姐夫的价格还算公道,没收设计费。关键是这设计,这装修,住着舒心,再过十年都不过时。我们小区很多户都找他装。” “那你家装了多少钱?” “两万八,你姨姐夫给让了点。” “那你们小区有多少户找他装的?” “具体我不太清楚,但六七十户,总归是有的。” “那总合同额岂不是有200万?就靠着那一点门面,就把业绩做这么大?” 黄茉莉喃喃道。 下午的时候,黄琦雅过来了。 一进门就劈头盖脸地问:“你给我哥灌什么迷魂汤了,他对你赞不绝口的?” 吴远也是莫名其妙:“姐,我冤枉。黄哥没少套路我,差点就把我当成你对象了。聊到后来,饭都没吃饱,我亏大了。” 黄琦雅一听,这事她哥能干得出来。 当即气势一弱:“那今晚我请你吃顿好的,补偿你。” “今晚不行,我有约了。等改天有机会,我好好宰姐一顿。” 黄琦雅提包站起来道:“怕你不成?走了。” 那离去的背影,看得人心驰神荡。 傍晚,一阵小雨过后,空气中有些潮湿。 银色桑塔纳抵达豫园小区,吴远从后备箱提了一条烟两瓶酒。 这些东西,车上常年备着,总也不缺。 临时有个应酬啥的,都不用着急忙慌地现买。 敲开三舅家房门,黄茉莉正在把自己带来的礼物,往外掏。 什么给外公带的毛衣,给外婆带的围脖,给三舅妈带的手套,给三舅家孩子带的电子表…… 几乎人人都想到了,一看就是没少花心思。 结果等吴远悄不做声地把两瓶酒一条烟往桌上一放,黄茉莉顿时泄了气了。 被比下去了。 于是剩下的烟也不掏了,直接塞给了三舅刘建设。 刘建设笑了笑,不动声色地跟吴远凑头点了一根烟。 黄茉莉则被外婆拉过去,一通安抚:“咱不跟你姨姐夫比!茉莉不管带什么,外婆都喜欢。” 黄茉莉也是属狗脸的,转眼就在外婆怀里撒娇起来。 晚饭吃得其乐融融。 吴远是毫无保留,大快朵颐地吃了个肚滚溜圆。 让老俩口看着就心生欢喜。 吃完饭,吴远就起身告辞了。 老两口不知道从哪儿淘换出那么多东西,拼死拼活地叫吴远带上。 吴远看了眼,不少是给玥玥和小江的小物件、小衣服。 索性就照单全收了。 他人刚下楼,走到车边,黄茉莉也跟着出来了。 “姐夫,我明天就回去了。你这个东道主,陪我逛逛上海,不过分吧?” “我明天也要回去,得早点回家休息。” “外婆叫的,不信你回去问。” 吴远一顿,想着这个姨妹好歹是帮过自己的忙,咬牙一点头:“上车吧!” 第217章 厉害了,我的姨姐姨姐夫(4/4) 半个多钟头后。 银色桑塔纳停在芙蓉衣巷总店门口。 吴远坐在车上没下车,扭头对黄茉莉道:“下去逛吧。” 黄茉莉推门下车道:“姐夫,你不下来?” 吴远头也不回地道:“这家店是女性专卖,男人不让进。不信你进去问问。” 一句话勾起了黄茉莉的好奇心。 即便这家门脸看起来那么不起眼。 结果一进门,黄茉莉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哪个漂亮女孩不喜欢漂亮衣服? 答案是没有。 一个钟头后,黄茉莉提了五六个袋子出来,吴远已经在车后排眯了一觉了。 “姐夫,姐夫,快帮我提一下。” 吴远睁开眼,看着前排的马明朝一动不动。 这家伙明明没睡,为什么也不帮把手? 难道给小姨妹拎包提包,算什么好事么? 吴远无奈下车,接过黄茉莉手上的袋子,往后排座椅上一扔。 全都是清一色的芙蓉衣巷袋子。 回头就问黄茉莉:“还逛么?” 黄茉莉跟着上了车道:“钱花光光了,口袋空空了,我拿什么接着逛呀。” 正合我意。 吴远麻溜地上了副驾,催促马明朝道:“回酒店。” 黄茉莉连忙拦道:“别呀,我听小姨说,姨姐在上海也开了店。买不买的,我这个做姨妹的,总得去看看吧?” 吴远反问道:“你姨姐又不在,你去看什么?” “总归要去一趟吧,下回见到姨姐也好有个交待。” 黄茉莉说完,看了看自己刚刚剁手买的这么多芙蓉衣巷,似乎觉着没什么说服力。 不料吴远话锋一转道;“不用了,反正你已经逛过了。” “等等,姐夫,你说芙蓉衣巷就是姨姐开的店?” “对呀,没错。” 得到肯定的回答,黄茉莉目瞪口呆。 姐夫这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不过姨姐开的店,也太火爆了吧? 就连她这种花钱克制的女孩,都一口气花了二三百。 要不是这回出差带来的钱花完了,没准还会买的更多。 如果这样火爆的专卖店,是姨姐开的。 那姨姐一年到头,得挣多少钱? 天哪。 难以想象。 好在惊讶之余,收获漂亮衣服的喜悦,很快占据了上风。 以至于黄茉莉回到酒店,就忍不住跟同住的女同事一起分享。 不料对方也拿出一堆的芙蓉衣巷袋子道:“今天我也去了!” “那我怎么没见着你?” “我在徐家汇店呀。” “我是在南京路店,这么说芙蓉衣巷不止一家店面?” “整整三家呢,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么?” 被女同事如此一反问,黄茉莉发觉自己还是低估姨姐了。 同样火爆的店面,居然开了三家。 再加上姨姐夫开的装修公司,这两口子是得多有钱呀? 厉害了,我的姨姐姨姐夫! 怪不得上回去南京提电视机时,开了两辆桑塔纳。 当时她还觉着吴远有些高调了。 谁想到,相比于他们真正的实力,这已经很低调了。 “茉莉你怎么了嘛?” 黄茉莉回过神来,叹息一声道:“你一定想不到,这些店是谁开的?” “听说了,是一个叫杨落雁的女老板开的,听说当时上了新民晚报,可火了。” “对,就是她。其实她是我远在苏北的姨姐。” “天哪,那你太幸福了呀,茉莉,有这么厉害的一个姨姐……” 立冬第二天。 周三一早,晨雾弥漫。 吴远起床洗漱之后,就跟对门告了个别。 结果付秋愣是塞了十多个茶叶蛋给他,让他带着路上吃。 这本是付秋出摊卖钱的货,如今塞了这么多给他。 吴远有心退点回去,可一看到付秋那讪讪微红的脸色,又忍住了,照单全收。 反倒是吕文清大大方方地道:“等你回来,咱们一起喝酒。” “行,吕老哥。” 银色桑塔纳离开SH市区时,晨雾已经散了。 马明朝一脚油门踩下去,速度登时提了起来。 人一旦踏上归家的旅途,心情就更加迫切。 到了下午两点钟,银色桑塔纳进入北岗地界,穿过县城,进入城东。 远远看着盼盼家具厂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老板,要不要过去看看?” “不用了,直接回家。改天再来看,有的是时间。” 车都到这里了,肯定是先回家看孩子,哪还有功夫看工地。 两点半,桑塔纳停在了家门口。 院子里的大黄、糯米和饭团已经叫的,急不可耐了。 吴远推门下车,顿觉一股寒意袭来。 北岗的气温,比起上海,起码低个两三度的样子。 马明朝下车帮着把后备箱里带回来的东西,拿下来,提到一楼门口。 随后跟吴远说了声,开着车就走了。 吴远开门进屋,抱着俩孩子,左亲亲,右掐掐。 想死了。 可惜俩孩子一激动,只知道叫妈妈。 让他这个当爸爸的,彻底落后了。 落后就落后吧,吴远也不急。 放下孩子,把门口那些外婆外公给俩孩子带的小物件,往屋里拿,交给刘慧。 跟俩孩子玩了一会,天色就黑了。 杨落雁知道他今儿回来,也特地早早回来。 一家人吃了饭,看了会电视。 吴远想去洗个澡,结果就发现自家的洗澡间,夏天的时候不觉着,冬天是真的冷。 其实不光是洗澡间,小楼里也已经冷了。 俩孩子裹得跟粽子似的,再也不能一手抱一个了。 虽说可以开空调,但空调的热力,局限在房间里还行。 南北通透的客餐厅里实在就力有未逮了。 简单冲了一把,吴远回到房间,冻得忍不住哆嗦。 一边哆嗦,一边穿衣道:“明天我去搞个锅炉装起来,采暖,洗澡二合一,冬天也跟夏天一样洗。” 杨落雁帮他穿着衣服道:“这能行么?” 吴远穿好衣服,沉吟道:“当初房子刚建好没弄,也正是因为没条件。烧气吧,农村没有。烧电吧,又不够烧。不行的话,先弄个土暖气小锅炉用起来。” “麻烦不?” “不麻烦,咱家的管道,当初都铺好了,散热片买来一装就行。我主要是想寻摸采暖和热水二合一的,两相兼顾,一步到位。” 第218章 生意上精明,善举上大气(1/4) 回到北岗的第二天。 吴远一早醒来,外面灰蒙蒙的一片。 起床拉开窗户一看,好家伙,大雾起得比昨天上海都要大。 等到洗脸刷牙后,推开大门一看,门口菜地前面的麦田都看不真切。 这能见度充其量也就二十米。 门口菜园子里,草地上,下了一层的白霜。 看着都冷。 印象里,前两年在四处漏风的东屋里做木匠活,都没觉着有多冷。 难道是体力活干少了,抗寒能力下降了? 照说昨晚体力活也没少干,不应该。 转身回到屋里,把玻璃门一关,顿时觉着没那么冷了。 早餐是小米稀粥,配点疙瘩丝,外加点白面馒头。 香! 吴远吃到一半,才想起昨天付秋给的十多个茶叶蛋,回程一路上也就吃了三四个。 剩下足足七八个。 放到锅上一整,再端上桌。 杨落雁尝了一个,赞不绝口,连说下回见到对门嫂子,一定跟她学学。 吃完早饭,浓雾也散了少许,能见度高了一些。 马明朝开车过来,接上俩口子,直奔城里的门店。 既然上了县城,吴远顺便看了看采暖锅炉。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三无产品的土锅炉,谁敢买? 除了一个泄压阀,温控啥都没有。没个人看在旁边,谁敢烧? 于是一圈看下来,锅炉愣是没敢买。 无奈之下,选了个土暖气的炉子。 这东西没压力,跟大气相连的。平时烧柴火、烧煤都行,就是需要经常给水箱补水。 补水倒是不麻烦。 关键是安全。 可惜它就只能供暖,供应不了洗澡的热水。 于是吴远定下了土暖气和暖气片,转头就去找热水器。 这一找,差点把整个北阴市翻遍了。 百货公司倒是有卖燃气热水器的,南京产的玉环牌,可这东西农村用不上。 吴远想找的是电热水器。 按照印象里,这东西老外早就在用了。 结果找遍整个北阴,愣是没有。 没想到后世的一个小问题,在如今反倒成了大问题了。 带着这个问题回到村部,一个电话打到腾达公司,安排邹宁到南京路的第一百货商店看了看。 终于找到了,进口阿尔斯通的电热水器。 吴远终于松了口气,有就好。 下回带回来装上就行。 挂了电话,碰巧老丈人杨支书也在,闻言颇是不以为然道:“瞧你闲的,洗个澡的事,整的多麻烦。去乡里澡堂子泡一泡,再找个人搓搓背,浑身上下,神清气爽。” 吴远笑着不说话。 农村的公共大澡堂,他也不是没洗过。 前世还因此喜提疥疮等皮肤病,那滋味,别提多销魂了。 这事发生在自己这样的大老爷们身上也就罢了。 要是发生在细皮嫩肉的媳妇身上,那绝对不能忍。 好在如今只是初冬,天气转冷,却还没有寒。 等到土暖气一装上,家里临时洗个澡,将就个把月的,问题不大。 等下趟从上海回来,热水器就能装上了。 到时候寒冬腊月,在自家里洗个痛快澡,也不是难事。 见吴远没听进去,杨支书不再多说。 毕竟也是为他闺女享福的事,他没必要不遗余力地拆台。 话题一转,就说起了村里办小学的事儿。 以今年兴旺家具厂的经营状况,村部年终分成2万块,是笑眯眯的事儿了。 所以盖所小学,问题不大。 而问题大的是,没老师。 县教育所,连一个带编制的老师都派不来。 虽说一口井乡挨着县城,梨园村又离乡里不远,可对城里老师来说,就是穷乡僻壤的没人愿意来。 吴远给老丈人递了支烟问:“就不能招几个民办的么?” “民办有,不难找。”杨支书扑扑地连抽几口道:“葛瘸子,董斜眼子,都说好了要来。” 吴远失笑道:“就没个正常点的老师?” “有啊,咱村四队里老宋的闺女,宋春红,一直在辛庄乡小学代课。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有这个机会,巴不得回来呢。” 吴远好奇道:“就不能给人弄个带编么?” “难哪!”杨支书无奈摇头,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 吴远也不多说,只是提议道:“到时候,村里多补贴点钱,别让教书育人的老师们寒了心。” “早知道这么难,我当初……” “别这么多,爹。办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能不知道么?”杨支书又是一叹。 吴远看出来了,忍不住笑了:“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直说。跟我你还拐弯绕圈子干啥?” 被当场揭破,老支书也不由脸色一红道:“不是爹胳膊肘往外拐,实在是真的困难。就算学校盖起来了,老师找来了,可学生的课桌椅,老师的办公桌椅,书柜什么的……” 吴远拍拍胸脯子道:“爹,这个咱们家具厂捐了。” “捐?”杨支书显然也是没想到,“我意思是以成本价卖给学校就成。” “算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爷俩边聊边商量,就把这事定下了。 赵果在一旁听得真切,心中是暗自钦佩。 老板做生意是心黑,但做善事向来是不留余力。 几百套桌椅,外加十几套办公桌椅,书柜什么的,单单材料费就不少钱呢。 老板说捐也就捐了,一点含糊都没有。 如此优秀的私人老板,为什么要打击?为什么总查人家账? 没道理嘛。 吴远和老支书定完了这事之后没多久,刘慧从家里打来电话,说是暖气片什么的都送来了。 转身从木工车间那边,叫上老代,俩人直奔家里。 老代虽然年纪比吴远大不少,但吴远给家里搞这一套,他是真没见过。 就靠这么一个比煤炉大不了多少的东西,就能让家里产生暖气? 然而等到他配合吴远把炉膛装在灶房一角,跟预留的供暖上下水管一接,这边几十升的塑料水箱一上墙,他忽然觉着,没准还真能成。 这边水路循环建立好。 转头进入各个房间,钻孔,上暖气片和开关阀。 等到一应安装完毕,吴远又检查了一通,都快临近下午三点了。 第219章 讲政绩不如你,论盈利真未必(2/4)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如果说老代还能看出点门道来,那刘慧就纯属看热闹了。 带着俩孩子,看吴远忙活了半天。 转头就说,成了。 跟变戏法似的,这特么谁信? 等到吴远给水箱上了水,给炉膛引了火,塞了几根耐烧的树段子进去。 没多一会儿,房间里就感觉暖了起来。 当然这一方面,也源于如今的气温还是零上,并不算低。 稍微有点热量,屋子里就感觉暖起来了。 老代看着见猎心喜,“我家能不能也装一个?” 吴远点点头:“当然能装,打孔,走明管就行。” “估计得多少钱?” “千把块。” 老代一缩脖子,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还是算了。其实咱这儿冬天也没多冷,跺跺脚就过去了。” 其实不光是建设的成本。 使用成本也不低。 天冷的时候,屋子一旦暖起来,柴火就不能断。 或许在农村,柴火不会缺。 但需要有人勤去添置。 白天勤添置还行,夜里呢?就只好烧煤球了。 烧煤球那就要钱了。 对于大部分农村人来说,与其花钱烧煤球取暖,不如裹紧被子、抱紧媳妇来得实在。 忙完之后,留老代晚上吃饭喝酒。 老代不乐意。 都是左邻右舍的,也没帮多大的忙。 这酒不能喝。 于是吴远拿了两包烟给老代带上。 转头老丈人杨支书就背着手进来了,眼见着大黄作势要冲他,结果他作势一个饿虎扑,反倒把大黄吓得夹着尾巴嗷嗷逃窜。 吴远就笑。 刘慧却从屋子里走出来,骂起大黄道:“没用的东西,一个糟老头子,你至于怕成这样?” 大黄只能坐下来舔舔自己。 它也知道,这糟老头子常来常往的,不能真冲他。 被自己媳妇指桑骂槐地说了一句,杨支书老脸一懵,也不敢多说什么。 少年媳妇老来伴。 如今孩子皆已成家,刘慧又跟娘家认了亲,对他这个老头子全然不怵了。 气焰也就跟着嚣张起来了。 杨支书认清现状,接受现实。 跟着吴远进了屋,接过闺女婿递来的华子,这面子多多少少的,还是有的嘛。 不过一进屋,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还真挺暖和!” 尤其是看着刘慧带俩孩子都穿着件毛衣,轻省又养眼的。 顿时觉着吴远这番折腾,没白费。 在北岗的冬天里取暖,真香! 不过等爷俩凑头把烟点起来之后,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刘慧轰出去道:“抽烟到外头去,别熏着俩孩子!” 这话说得老丈人掐也不是,丢也不是。 还是吴远趁机道:“爹,我带你看看,我这土暖气是怎么搞的。” 于是,爷俩就移步小楼旁边的灶房。 好在里头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卞乡长的缫丝厂已经破土动工了,你知道吧?听说是从苏南找的人当厂长。” 吴远点点头,“也该开始了。” 毕竟同时落地的盼盼家具厂都干了一小半了。 “明年的活儿就多了。等麦收一过,就得动员挨家挨户地退田还桑。这事又是个硬骨头!” “嗯……” 爷俩絮絮叨叨的,一直聊到杨落雁回来。 一进屋,杨落雁就觉着如春天般温暖,当时就把臃肿的外套脱了。 开始忙忙叨叨地准备晚饭。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直到啪嗒一声,停电了。 杨支书当时就火冒三丈:“这不下雨,不刮风的,停哪门子电?我倒是想问问闫电工还想不想干了!” 电工老闫,是接吴远仨徒弟朱六标的班。 性子慢腾腾的。 任你是打还是骂,始终乐呵呵地,就是丝毫不往心里去。 所以这一停电,吴远知道没个半钟头到一小时,是不可能来电的。 如果不是村里变电站跳闸,需要时间就更久了。 好在屋里点起蜡烛,照样吃饭。 加上停电也不影响采暖,影响根本不大。 杨支书胡乱塞了几口饭和菜,气势腾腾地走了。 看样子电工老闫这顿骂是免不了了。 转眼到了11月12日,星期天。 吴远这才来到盼盼家具厂的工地上,杨国柱一见他就念叨道:“早听说你回来了,怎么今个才来?” “二叔,事情交给你,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今天也是实在闲的没事,才顺便过来瞧瞧。” “前几天卞乡长还来找我要人,我没办法,借了他俩大师傅。” 吴远递了根烟给杨国柱道:“他是乡长,要人只能给。” 就见杨国柱偷偷道:“不过你放心,真正的好师傅,我没放。” “缫丝厂建在哪儿?” 杨国柱信手一指:“瞧见没,二里地外的那处工地。” 二里地听起来远,实际上没多远。 尤其是在这一览无遗的县城东郊。 吴远顺手摸摸身上的烟道:“那我得过去看看。” 杨国柱点点头:“来都来了,是得看看。” 二里地的距离,走路七八分钟。 吴远赶到缫丝厂工地的时候,碰巧卞孝生也在,亲力亲为地指导厂房建设工作。 一见吴远来到,顿时打发走身边人,意气风发地带着吴远一通逛。 看得出来,卞孝生是想真正干点实事的。 把这缫丝厂打造成北岗的一张名片,让人一提到缫丝厂,就想到他卞孝生。 “你信不信,等缫丝厂真正发展起来,盈利不比你的家具厂差。” 吴远点点头,你是乡长,你说什么都对。 卞孝生看出他的口是心非,接着强调道:“你别不信,把低成本的蚕茧收上来,做成好卖易销的成丝。不仅带动十里八乡的种桑养蚕事业,而且增加利税,利国利民呀!” 吴远继续点头,你要说利国利民,那家具厂确实不能比。 但是讲盈利能力的话,那咱得比比。 不过有些话,吴远该说的,还是会说。 “卞乡长,缫丝厂建在这里,地势偏低,有没有考虑防洪防汛的需要?” “考虑了!”卞孝生不假思索地道:“请县勘测局的人看了,说适当加高20公分地基,问题不大。” 一听这话,吴远很多尘封的记忆慢慢清晰。 缫丝厂的第一次停产,就是被水淹了。 “卞乡长,我建议你再多加高一点,有备无患。” 第220章 格局打开,前路自宽(3/4) 从工地上离开,吴远直接去了县里。 媳妇县里的门店已经换了门楣,改名为芙蓉衣巷北岗分店。 这是懂得利用招牌优势的。 不过杨落雁不在店里,吴远路过的时候,便没进去。 桑塔纳直接在前面不远处的百货公司停了下来。 走进百货公司,吴远没有直接去兴旺家具的柜台,而是先找到娄经理的办公室。 最迟下个月底,兴旺家具的柜台就要改名换姓,成为盼盼家具。 这事,得先跟娄经理打声招呼。 一瞧吴远没有空着手来,办公桌后面的娄经理格外热情,起身迎上来握住吴远的手道:“吴老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哪。” 十多分钟的功夫。 吴远放下烟离开,娄经理亲自送到门口。 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吴远人到了,面子也给足了,这顺水人情,娄经理笑眯眯就送了。 今年1月底

相关推荐: 顾氏女前传   深宵(1V1 H)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新年快乐(1v1h)   沉溺NPH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树深时见鹿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乡村桃运小神医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