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是绰绰有余! 杨士奇是什么人? 赫赫有名的“西杨”,“三杨”之首! 三杨正是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人,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内阁重臣。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大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 并且正是因为大人的卓越政绩,使得大明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了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明代著名学者焦竑评价曰:“西杨(杨士奇)有相才,东杨(杨荣)有相业,南杨(杨溥)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要不是这三位贤相死的太早,朱瞻基那个混账儿子,只怕成不了“大明战神”,搞不出土木堡之变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 现在杨士奇与杨溥还在大牢里蹲着,只剩下一个杨荣在内阁独立支撑。 都是人才啊! 这样可不行啊! 那可是西杨与南杨,让他们继续蹲大牢,有点大材小用了。 至于解缙这个明朝第一大才子,把他扔去编纂永乐大典,或者进国子监教书育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高煦正想着,只听得金忠缓缓道:“杨士奇心思缜密,以布衣之身入翰林,谈事有灼见,皇上对其人才华十分看重。” “加上杨士奇之前也曾在兵部任事,对兵部也是十分熟悉,所以老夫斗胆向汉王殿下举荐此人,暂代兵部事务!” 毕竟在立嫡这个问题上,杨士奇一直都是力保太子朱高炽,与自己理念相合。 此刻无辜入狱的三位贤才,杨士奇、解缙、杨溥三人,均是鼎力支持朱高炽的太子党。 但是,解缙为人恃才傲物,高调张扬,多次上奏弹劾朱高煦,以致于被朱高煦怀恨在心,永乐九年就被捕下狱。 而杨士奇却不一样,此子聪明太多,讳莫如深,不热不冷,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二人这一比较,金忠自然更加欣赏杨士奇。 至于杨溥此子,为人太过谨慎,甚至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凡事过犹不及,太过谨慎就会失去临时决断的果敢与魄力。 所以金忠在这三位太子党贤才里面,选择举荐杨士奇,试图让他官复原职,并暂代兵部事务。 在他满怀期待地注视之下,朱高煦直接就点了点头。 “行吧,等会儿本王就去诏狱里面,把杨士奇拎出来!” 听了这话,金忠顿时大喜过望,有些难以置信地追问道:“汉王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朱高煦闻言很是无奈,苦笑着解释道:“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都是经世奇才,只不过现在都还年轻,少了些许磨炼。” “让杨士奇去兵部,杨溥去礼部历练个几年,并且入内阁参预机务,老金头觉得如何?” 金忠:“!!!”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位汉王殿下,脑子真出问题了! 他不但同意了自己的提议,还要顺手把杨溥从诏狱里捞出来! 这算什么? 买一送一? 想着,金忠急忙点了点头,又有些尴尬地提醒道:“咳咳,汉王殿下,解缙此子有大才。” “此子被逮入诏狱,拷打至极,已经有两年之久,汉王殿下要不顺手……” “老金头,有些过分了!”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直接出言拒绝。 开什么玩笑? 解缙得罪的人,又不是他这个汉王,而是永乐大帝! 这个明朝第一大才子,是被朱老四亲自下令打入诏狱的! 朱老四前脚刚走,自己后脚就去把解缙给捞出来,到时候朱老四会怎么想? 咋滴让你监国几天,你丫就膨胀了,敢拆朕的台? 金忠闻言讪讪地笑了笑,识趣地没有继续出言。 虽然这解缙与杨士奇都是皇上亲自下旨打入诏狱,但二人下狱的原因却是完全不同。 杨士奇下狱是因为牵扯到刘观等御史贪腐案,他不愿汉王将打击面扩大,导致朝堂动荡不安,结果撞到了天子暴怒的枪口上,这才无辜入狱。 而解缙却是不同,为人恃才傲物,行事放浪不羁,多次犯颜直谏,皇上早就对他心怀不满。 只不过是因为解缙才名惊世,在朝野士林中有着极大的名气,皇上这才没有杀了他罢了。 “行了老金头,你安心休养吧,我这就去诏狱捞人!” “对了,你这病不好治,但也不是没法治,本王觉得可以抢救一下。” 金忠闻言一愣,直接当场懵逼。 啥? 病入膏肓了……还能治? 难不成这位汉王殿下还懂医术? 朱高煦仔细观察了一下金忠的病情,心里也有了个大概猜想。 反正这老金头都已经这样了,试试那些办法也没有错。 “回头本王写个方子,你只要按时服药休养就行。” “反正你也离死不远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金忠:“???” 第136章纲子啊,你目光太短浅了! 诏狱。 出了名的臭名昭著。 周围全是骁勇虎贲,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无法接近。 这座皇帝直接诏令关押犯人的监狱,始于汉文帝时期,却盛于大明朝。 大明朝先有锦衣卫,然后又折腾出了一个东厂,紧接着又冒出个西厂,这离谱的特务统治与厂卫制度成了大明朝的一大特色! 嗯,臭名昭著的特色! 朱高煦来到诏狱外不久,诏狱大门就突然打开,数十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从诏狱中走了出来。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中年男子,长了一张刀条脸,显得异常冷刻阴毒,身着一身蟒袍,腰系蟠龙玉带,行走间一股上位者的尊贵之气扑面而来。 此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天子鹰犬,纪纲! 朱高煦打量着眼前这个刀条脸,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永乐大帝乃是一代大帝,后世对他评价很高,如“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等等。 但是朱老四有一项政策却饱受后世的诟病,那就是他在位期间,任用一大批奸臣,任用他们迫害百官,欺压良善,搅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朱棣在位期间,先后大概任用了八位比较著名的奸臣,他们分别是陈瑛、纪纲、马麟、丁珏、秦政学、赵纬、李芳,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以倾险闻”。 说白了,这“永乐八虎”都是些卑鄙无耻的小人,为了荣华富贵甘愿做朱老四的鹰犬走狗,替他铲除掉不忠于自己的臣子,以此稳定朝堂局势。 死在“永乐八虎”手中的官员不计其数,尤其是以陈瑛为最。 朱老四即位称帝后,提拔陈瑛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陈瑛升官之后也很上道,随即弹劾并害死了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历城侯盛庸、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驸马都尉梅殷等一众官员。 可以说,陈瑛是朱棣用的最顺畅的一把刀。 然而这刀太过锋利,杀的人太过,以致于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朱棣也不得不舍弃这把刀,将他杀之以平民愤。 永乐九年春,陈瑛得罪下狱论死。 他这一死,朱老四手中无刀,那可不成,于是纪纲便接替了陈瑛,成了头号天子鹰犬。 眼前这刀条脸,不过是朱老四的帐下亲兵,因他胆略过人,弓马娴熟,所以很得朱老四宠幸。 朱老四即位后,立马升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 纪纲也因此成了锦衣卫第一人,当然只是表面上的第一人。 如今赵王朱高燧不在,他自然掌管整个锦衣卫。 而且朱棣御驾亲征,特意将纪纲留在京师,也不乏存了监视帝都众人的心思。 要知道,这纪纲是永乐大帝养的一条狗,朱老四让他咬谁,他就咬谁。 并且这整个大明天下间,能杀这条狗的人,也只能是皇帝朱老四,否则任何人对纪纲出手,那他就是乱臣贼子! 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就是朱棣养的看门狗,他代表着的是永乐大帝! 想着,朱高煦却是笑了笑。 对付这种狐假虎威的狗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字:捧杀! 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暂时避让忍耐,让他嚣张跋扈,让他恣意妄为! 等到朱棣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管不住这条狗时,他自然就会宰了这头恶犬! 朱高煦可是记得,史载这纪纲最后起了谋反之心,最终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 他正思索间,只见纪纲主动走上前来,低声问道:“今儿什么风把王爷给吹来了?王爷有什么指示吗?” 朱高煦:“???” 啥? 你娘咧! 我跟你很熟吗? 你用这么亲近的语气干什么? 朱高煦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合着他这个汉王爷,好像真与纪纲暗中有着勾结。 “王爷?您在想什么呢?” 纪纲那略显阴柔的声音传来,惊醒了有些麻了的汉王爷。 朱高煦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露出了苦涩笑容。 他娘地! 自己这洗白之路,道阻且艰啊! “纲子啊,今儿准备捞几个人出去,没什么问题吧?” 纪纲听了这话一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他与汉王赵王“交好”,甚至赵王就是锦衣卫的头头。 如此一来,诏狱里面自然也就不可能会关押汉王党官员。 那汉王爷还捞谁出狱? 难不成他还捞诏狱里面那些太子党? “咳咳,王爷准备捞谁?都是一句话的事儿,何必亲自赶过来……” “杨士奇与杨溥。” 纪纲:“???” 啥? 我听到了啥? 这二人可是妥妥太子党啊! 汉王殿下这是发了什么疯,捞这两个人出狱? 纪纲人都麻了,根本不明白汉王爷怎么想的。 你现在都开始监国理政了,就不能争一口气,趁机铲除那些太子党官员,拉拢朝臣广结党羽,最后将太子拉下马来,自己入主东宫? 你丫正事儿不干不说,反倒是比太子爷还积极,亲自跑到诏狱来捞太子党! 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王爷,这杨士奇与杨溥可是太子党啊!” “而且他们都是皇上下旨打入诏狱,没有皇上的命令,恐怕……” 纪纲十分机智地点到为止,并未说出后半句话。 他该提醒的也提醒了,如果汉王脑子正常的话,应该不会一意孤行做出这种损己利人的事情。 但是,朱高煦脑子是真的有问题。 “纲子啊,虽然你差不多也算是位极人臣了,但是你这眼界还是太窄,目光太短浅了!” 纪纲:“!!!” 你大爷! 你才眼界窄! 你才目光短浅! 你脑子里面好像有那个大病! 整个天下间,除了当今天子以外,还有谁敢说一句他纪纲的不是? “王爷这话什么意思?”纪纲脸色微变,语气有些不好。 朱高煦闻言摇了摇头,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本王与你的想法不同,你还是目光太过短浅。” “如今本王监国理政,正是急需大才辅佐的时候。” “杨士奇与杨溥现在是太子党,不代表他们一直都是太子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很明显,朱高煦在骗鬼呢! 毕竟这纪纲就是一个十足的卑劣小人,为了顺利捞出杨士奇与杨溥,朱高煦懒得跟纪纲解释太多。 见鬼说鬼话,顺着纪纲的想法,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纪纲听了他这话后,随即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这个汉王爷,受了一次伤后,脑袋竟然变得好使了! 以往那个汉王爷,就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丘八! 现在这位汉王爷,还懂得放弃仇恨,拉拢人才了! 嘶……难不成他真能夺嫡成功? 第137章杨士奇:汉王殿下想拉拢我? 诏狱。 朱高煦大步走进牢房,眉头顿时紧皱。 天牢内幽暗寂静,只有少许微弱光芒射了进来,地上是一块块青色石砖,踏在上面阵阵冷气直透心底。 幽深寂静的甬道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一个个锦衣卫好手眼神凌厉,目光不善地扫视着来人。 但当他们看清来人的面容后,却是急忙躬身行礼。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在前面带路,身后还跟着监国汉王爷。 显然汉王殿下是来探监,就是不知探监何人。 朱高煦没有理会这些正诚惶诚恐行礼的力士旗官,继续向甬道深处走去。 终于,他停下了脚步。 隔着铁质栅栏,杨士奇正盘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书卷,看得很是入神。 他在天牢内的待遇,倒是比朱高煦想象中的好出不少。 不但潮湿地面上铺着石砖,一尘不染,墙角处还放着一床毯子,杨士奇面前更是摆放着整齐的书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想着,朱高煦忍不住暗中慨叹。 这就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啊! 放到古代,士大夫如果犯了罪,如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而令其自己请罪。 如属于重大犯罪,也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施以死刑,而令其跪拜自裁。 太祖年间,曾有一知州因贪赃枉法而被判死刑。 司法官欲按律对其处以脊杖刑和黥刑,但朝臣以“刑不上大夫”为名极力反对,太祖便废除了此人的杖刑和黥刑,将其流放。 此后针对官吏不适用杖黥法,成为大明固定的律令。 当然,士大夫的特权,还远远不仅于此。 而且,这“刑不上大夫”中的大夫,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要知道自锦衣卫设立以来,死在他们手中的朝堂大佬那是数不胜数。 说白了,这刑罚到底上不上大夫,全凭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意愿。 纪纲是天子鹰犬,也是一个聪明人。 他知道皇上器重杨士奇,所以对此人很是优待,从未动用半点私刑。 眼见到了地方,朱高煦给了纪纲一个眼神,后者立马会意,命人打开了牢门。 在杨士奇诧异的目光中,朱高煦走进了牢房,而纪纲则识趣地带着人走了,给二人谈话留下时间与空间。 “汉王殿下前来所为何事?臣不太明白。” 杨士奇带着满脸疑惑,主动问道。 汉王殿下这是特意来寻自己的? 什么情况? 朱高煦点了点头,笑道:“没错,老杨头,在诏狱里住得还习惯吧?” 听了这话,杨士奇嘴角有些抽搐,强忍着心头火气,淡淡回答道:“劳汉王殿下挂念,臣住得还算不错。” “至少每日无事的时候,还可以温书习字,已经很满足了……” 当然,这话说的就四个字——口是心非! 杨士奇恨不得一个大嘴巴子抽过去,狠狠教训这汉王爷一顿! 汉王监国理政第一天,就检举揭露了都察院刘观等人的贪腐大案! 杨士奇不过是请求将这场惊天大案交给三法司会审,以降低这场贪腐大案的牵连面与严重性。 谁曾料想暴怒的皇上误以为自己在帮他人开脱,试图掩盖贪腐大案的真相,于是把自己打入了诏狱。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汉王朱高煦的精彩手笔。 借助刘观等人的贪腐大案,惹得皇上勃然大怒,再顺势打击太子与太子党官员。 所以,杨士奇现在很确定,汉王朱高煦今日前来探监,定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高煦见他这副口是心非的模样,顿时就乐出了声儿。 “行了,老杨头,你跟老朱同志置什么气?” 杨士奇:“???” 啥? 老朱同志? 你不会是在说皇上吧? 你可真是个不怕死的人啊! “汉王殿下此话何意?臣不明白。”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一眼,随即坐到了他身前。 “老杨头,别人说这话本王可能会信,但你说这话,本王是当真不信。” “你杨士奇如果甘心做个进学修德的学者大家,那你就不会是杨士奇了!” 听了这话,杨士奇脸色微变,深深地看了一眼朱高煦。 诚然,做个只知读书写字的学者大家,杨士奇是不能接受的。 在他心中,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与目标。 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书,如果此生毫无半点作为,那不是白来这世间走了一遭? 所以,杨士奇以布衣之身入翰林,毅然决然地步入了朝堂。 虽然大明朝廷没了宰相,但是大明朝廷又有了内阁! 在杨士奇眼中,内阁本质上而言,无论是职责还是地位,都与辅佐皇帝的中书省相仿! 既然如此,那他杨士奇有足够的信心,让内阁变成真正的中书省! 太祖高皇帝下了禁令,废除传承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擅自复议者死!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不可能再出现宰相! 但是,大明朝廷可以出现辅臣! 将宰相的职权,从一人手中分配给三人或五人,如此一来皇上也能接受,辅臣同样能够接受,这是君臣之间互利互惠的好事。 而这三个人,或者五个人,将来可称之为“阁臣”! 杨士奇从踏进内阁那一日起,就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他要将这内阁打造成中书省,既为皇帝减少政务负担,也为臣子争取应有的权力! 这些念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称为野心! 只是因为那次意外,他杨士奇现在身陷囹圄,不见出狱之日。 即便出狱之后,也很有可能被贬谪出京,再也无法入阁。 因此杨士奇心情很是烦躁,看向朱高煦的目光也愈发不善,只是被他隐藏得很好。 “慢着,汉王殿下这是想拉拢我?” “拉拢你?我拉拢你个老货有什么用?” “……” 朱高煦懒得再与他打哑谜,直接开口道:“老杨头,皇上已经出兵北伐,兵部尚书金忠却在此刻突然病重,他向本王举荐了你!” 听了这话,杨士奇面色大变,既有忧虑也有欣喜。 忧虑的是金忠病重,太子爷即将失去一位靠山。 欢喜的是自己即将出狱,并且重返朝堂进入决策中枢! “怎么说老杨头,本王有意让你官复原职,并暂代兵部事务,你同意不?” 没有任何意外,杨士奇如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自己这副模样太过丢人,于是强装镇定地解释道:“北伐大计重于一切,这个时候兵部绝不能出乱子,所以臣毛遂自荐暂代兵部事务……” “切,傲娇的老货!” 朱高煦对他竖了根中指,随即转身就走。 “汉王殿下去哪儿?” “你等会儿,本王再去捞一个!” 第138章大冤种解缙! “王爷,成功了吗?” 纪纲笑着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方才他看似走了,但并未走得太远。 虽然听不到汉王朱高煦与杨士奇交谈的内容,但可以看到二人相谈甚欢。 朱高煦闻言淡笑着点了点头,“差不多了,这杨士奇是个聪明人。” “跟聪明人谈话最简单,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纪纲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有些惊奇地看了一眼朱高煦。 如果换做以前那个汉王爷,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位汉王殿下,真是受伤一次后,就开了窍了啊! 二人一边闲聊着,一边继续往甬道深处走去。 路过杨溥所在牢房时,朱高煦并未停留太久。 因为杨溥根本就不搭理他,即便他准备让杨溥去礼部任职并且进入内阁,杨溥还是一言不发。 相比于杨士奇的高情商,杨溥就略显不如了。 杨溥在牢里的待遇,与杨士奇差不多,没有受到刑讯拷问。 两位大佬在诏狱里的日子,可谓是羡煞旁人,没事儿看看书,练练字,端得是个轻松自在。 不过对于汉王殿下,杨溥是十分痛恨的。 建文二年,他与杨荣一同高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一职。 永乐初年,杨溥升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 皇上北征回师,太子爷遣使迎驾稍迟,汉王朱高煦就乘机进谮,导致皇上一怒之下,下令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 这场无妄之灾成为继解缙入狱后,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事变! 而杨溥也是在此事中受到牵连,无辜下狱被关押至今。 好在指挥使纪纲是个聪明人,善于揣摩朱棣心意,知道自己该对什么人用刑,该在狱中优待什么人,这才让杨溥免去了苦肉之刑。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杨溥不搭理朱高煦,也实属正常。 讲真的,他没跳起来揍朱高煦一顿已经算不错了! 走出杨溥牢门,纪纲随即迎了上来。 “王爷,办妥了?要不我现在就把他们放出去?” 杨士奇与杨溥二人,虽然是皇上亲自诏命打入诏狱,但是二人罪过不大,随时可以出狱。 至于何时出狱,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 否则纪纲也不会优待二人,从不刑讯拷打他们。 朱高煦点了点头,“折子我已经送去北平了,老头子那边不用担心,你直接放人吧。” 纪纲听了这话,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汉王爷现在做事滴水不漏,没有留下任何隐患,他也乐得附和行事。 “唔,对了,解缙这狗东西在狱中如何?” 听到这个名字,纪纲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笑容。 “王爷放心,人还活着。”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喝令道:“带我去看看。” 人还活着。 没死而已。 天知道解缙被严刑拷打成了什么鬼样子。 解缙这人,朱高煦对他感觉很是复杂! 毫无疑问,解缙身怀大才,诗书经义无一不通,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但也正因为如此,养成了这家伙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秉性。 说得好听点,这人叫单纯,没有政治头脑;说得难听点,他就是脑子有问题,没有情商不会做人。 解缙只要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就立马上奏弹劾。 当然,他弹劾的主要对象,正是汉王朱高煦。 也正因为如此,原主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朱老四对他也是烦不胜烦,接连将他贬官逐出京师,甚至直接发配去了交趾为官。 但是这家伙还是不知悔改,在永乐八年因奏事入京,私下拜见太子后,径直离京返回,连永乐大帝都不给面子。 结果可想而知,被原主抓住机会趁机上告,永乐帝勃然大怒直接将他打入诏狱。 纪纲深知皇上极其厌恶解缙,所以收拾起来也是毫不留情,只给他留了条狗命。 直到今日,解缙已经在诏狱里被拷打了两三年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朝野上下颇有几分名气,只怕现在坟头草都已经两寸高了。 想着,纪纲突然停下了脚步,对一个牢房努了努嘴。 朱高煦顺着视线看去,只见这牢房内乌漆嘛黑的,透过锦衣卫手中昏暗的油灯照明,这才勉强看见了一个蜷缩在角落里的人影。 惨! 真惨! 解缙这日子,比起杨士奇等人,可谓是凄惨无比。 眼前他这牢房一眼看去,不过二三十个平方,除了一张草席外,其他地方连下脚都困难。 别说书卷笔墨了,甚至连一盏油灯都没有。 天知道解大才子,在这样狭窄逼仄的牢房里,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朱高煦定睛一看,注意到了那人影还在微微起伏,这才确定解缙还活着。 “罢了,他也算是个大才,吃了这么久的苦头,也够了。” “纲子,去准备些吃食,今日本王要与他把酒言欢!” 纪纲:“???” 啥? 把酒言欢? 汉王与解缙? 这……这不合适吧? 纪纲有些愣神,但他是个聪明人,反应过来后当即前去准备。 很快两名力士拖着一张小桌子而来,摆在了牢门之前,片刻之后纪纲拎来了几个食盒,将美味可口的饭菜摆在了小桌上。 时间仓促,菜不算多,但荤素都有,还有两壶美酒。 待纪纲等锦衣卫识趣离开后,牢房里的解缙这才起身,艰难挪动着脚步走出牢房,一屁股坐到了朱高煦对面。 他倒也不客气,抓起一个肘子就啃,还时不时灌上一口美酒,视对面的朱高煦为空气。 或许是觉得一个肘子啃得不尽兴,解缙又伸手一把抓起了整只烧鸡,一口烧鸡一口肘子一口美酒。 如果落到他人眼中,只会以为眼前这人,就是个饿了好几天的乞丐,突然遇到他人大发善心,所以此刻正在狼吞虎咽。 朱高煦见他这副模样,也是叹了口气。 “才华惊世的解学士,怎就落到了这般田地?” 解缙手中动作明显一顿,但他还是没有吭声,继续自顾自地狼吞虎咽。 大概过了十来分钟,肘子只剩了骨头,烧鸡只剩下个鸡屁股,一壶美酒也见了底。 酒足饭饱,解缙用手抹了抹嘴巴,径直起身就要走回牢房。 “你再走一步,必死无疑,信不信?” 解缙脚步一顿,虽然他很不愿意搭理汉王,但不得不承认,他怂了。 “解学士,想杀你的人,不是本王!” 此话一出,解缙脸色“唰”一下变得惨白,身体紧绷如弦。 他曾经单纯地以为,是因为自己得罪了汉王,所以汉王要置自己于死地。 但是现在,汉王亲自开口,彻底击碎了他的侥幸心理。 因为,汉王没有必要,欺骗一个将死之人。 想杀自己的,从来都不是汉王,而是皇上! 第139章小解啊,想死还是想活? “皇上……要……要我死?” 直到此刻,解缙终于反应了过来。 想要自己死的人,不是汉王朱高煦,而是天子朱棣! 为什么? 皇上为什么想要自己死? 解缙豁然转身,难以置信地看向汉王朱高煦。 “不!我不信!你绝对在骗我!” “骗你?你也不想想,皇上如果看重你的话,当年会将你打入诏狱,至今不得释放吗?” 朱高煦有些无语地翻了翻白眼,直接道破了一个残酷事实。 朱棣想杀解缙吗? 那是真想杀啊! 如果不是这解缙颇有几分才名,在士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早就宰了这个不长眼的蠢货了! 解缙有多蠢? 朱棣北伐,他上奏反对,因为靡费太多,影响民生。 朱棣修建顺天帝都,他也上奏反对,因为靡费太多,影响民生。 朱棣命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他还是上奏反对,因为靡费太多,影响民生。 永乐新政最主要的项目,就这么三个,堪称三驾马车,拉动着永乐朝的新政改革。 结果解缙这个蠢货,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怎么地,碰上一个就反对一个,而且还是在朝堂之上当众反对,根本不给永乐大帝半点面子。 帝王,是气量最大的人,也是心眼最小的人! 朱老四一直渴望做出文治武功,成就千古一帝,以此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 但是解缙你这个蠢货倒好,在这种事情上面,给他上眼药恶心人,他不杀你杀谁?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毕竟朱老四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不会仅仅因此就容不下解缙。 解缙该死的地方,在于他多次揣摩圣意,涉足储君之争! 这才是朱棣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当年朱老四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而解缙又是出了名的直言敢谏,所以老朱同志私下问过很多重臣立储之事,唯有解缙敢于直言。 解缙直接回答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朱老四听后没有反应,解缙又叩头说道:“好圣孙(朱瞻基)。” 听到这三个字,朱老四这才回心转意,下定决心册立大胖胖为储君。 然而朱棣虽然立了大胖胖为太子,但太子朱高炽的所作所为,却让他很是不满。 所以朱高煦的地位与权势,甚至比太子朱高炽还要高。 解缙见状自然坐不住了,不断上奏弹劾汉王横行不法,又上折子劝朱棣:“启明也,不可。” 当然,解缙的担忧不可谓不对,朱棣既已立朱高炽为太子,那就不应再过度恩宠朱高煦,否则太子位争夺不可避免。 只可惜朱棣听不进去,他认为解缙这是在离间骨肉,自此对解缙愈发不满,原主则趁机落井下石,不断打压解缙,在朱棣耳边说解缙的坏话。 自此以后,解缙不断被贬,甚至一度被被贬到了交趾,而后打入诏狱,沦为了夺嫡之争的牺牲品。 最悲哀的是,这解缙竟然没有半点醒悟,直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朱老四为什么容不下他! 可怜明初第一大才子,文章、书法、作诗,解缙样样冠绝于世,其狂草更是堪称一绝,就这般沦为了牺牲品,甚至还半点不自知! 一个人得是蠢到了什么地步,才会落到这般田地! 想着,朱高煦丝毫不惯着解大才子,将其中缘由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 解缙起初还不以为然,但当他听到“为君所忌”这四个字时,吓得面色惨白,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为君所忌的臣子,注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朱高煦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调侃道:“小解啊,你不是恃才傲物,很狂傲吗?继续狂啊!” “本王听说你当年老头子拿了一副《虎彪图》,命群臣题词,就只有你这蠢货题了一首五言绝句。”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嗯……后面是什么来着?” 解缙满脸惨白,不见丝毫血色,哆嗦着身子补充道:“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唔就是这句,你记得就好,难道你当真以为,满朝文武贤才无数,都比不过你这个解大才子?” 朱高煦冷笑了一声,继续摧毁着解缙的心理防线。 “黄淮,杨士奇,杨荣等人,才学可弱于你?为什么他们默不作声?为什么百官都默不作声?只有你这个蠢货上去题诗?” 一句接一句的逼问,令解缙满脸惊惧,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事到如今,他哪里还不明白,自己真是个蠢货啊! 杨士奇他们早就看出了皇上那副《虎彪图》蕴含的深意,但他们偏偏装作不知,反倒是自己这个蠢货,愚蠢地上前题词,一语道破皇上的想法。 虽然成功让皇上回心转意,册立大皇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自己也因此为君所忌,为日后饱受贬谪直至入狱埋下了隐患! 原来,自己遭受的这一切不公与冤屈,从那个时候就注定了! 一想到这儿,解缙忍不住长叹了一声,仿佛释怀了一样。 而后好像看开了一样,解缙又坐了回来,还一把抢过朱高煦手里的美酒,畅快淋漓地自斟自饮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看得朱高煦一愣一愣的。 你大爷的,这家伙还真是洒脱啊! 果真不愧“狂士”之名! “小解啊,想死还是想活?” 解缙闻言扫了他一眼,脸上浮现出嘲讽之色。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汉王殿下莫要白费口舌了,缙与汉王殿下是敌非友,绝不可能投效汉王殿下。” 下意识地,解缙以为朱高煦在招揽自己。 毕竟他这又是好酒又是好菜的,还告诉自己这么多隐秘,最后问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篮坛大亨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恶蛟的新娘(1v2)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深宵(1V1 H)
虎王的花奴(H)
淫魔神(陨落神)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