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利的声音幽幽响起。 我愕然抬头,直直撞进了他的眼睛。 “你和他的事,无需解释。当年我在雍城第一次见到他时就知道他和我一样恋慕着你。他那样的人物,你和他亲近也是早晚的事。怪只怪我自己当初对你不够狠心。” “狠心?” “当年你在城楼上对我说的话都是骗我,对吗?你是不愿嫁我才编了神谴来吓我,而我明知是骗也不敢拿你的性命冒险。渭水招魂,你就已经在我怀里死了一次,我好不容易再见到你,我怎么敢……所以,我怕了,放你走了。可这些年,我没有一日不后悔。” “公子……” “这是赵妇打的?”公子利蹲在我面前,伸手抚过我下颌上一道浅浅的疤痕。 “……” “我当初真该狠狠心留下你。那样,你也不用被他伤这一回。” “公子深情,阿拾无以为报。”我俯身叩首。 “你心有七窍,我要什么,你不会不知道。我能给你什么,你心里也清楚。只可惜别人趋之若鹜的东西,你却不屑一顾。我当初爱你这一点,如今却恨你这一点。” “对不起……”我看着公子利哀伤的眼眸,心里一阵唏嘘。如果我爱他,如果我那年爱上的就是眼前这个男人,该多好。那我这一生的困境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只可惜,爱从来不由我自己。 “阿拾,留下来,好吗?我可以送你出宫,只要你留在秦国。”公子利恳切地看着我。 我摇头,俯身再拜:“晋国尚有阿拾心中未了之事,待先君落葬,还求公子准归。” “是未了之事,还是未了之情?”公子利苦涩的声音自我身前响起。 “确是未了之事。” “好,我信你,你先起来。”公子利一声轻叹,俯身将我扶了起来,“何事未了?利可否相助?” 相助?一道微光如流星滑过我的心头。是啊,秦国这些年虽然一直安于西陲,但秦人遍布天下的密探、暗哨早就编织了一张不逊于天枢的大网。我心心念念要到鲁国去探查药人的线索,殊不知一座巨大的“宝库”此刻就站在我面前。可是……秦人的密报,我这晋国巫士能看吗? “阿拾却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公子成全。”我思忖再三,还是俯跪在地说出了连自己都觉得荒唐的请求。 公子利默默地听我说完,俯身将我扶了起来:“起吧!你随我来。” “公子同意了?”我抬头,丝毫不掩藏自己的惊愕。 “你以为我会拒绝?” “子黯乃晋巫,公子有忌讳也是应该的。” “你今日才说这话也委实太晚了。”公子利弯腰将我扶了起来,“你可还记得当年的仲广,那个被你设计死在大荔都城里的叛臣?” “自然记得。” “那你再仔细想想,仲广当年只是因为了解秦军东境的布局就必须得死。而你赴晋时,别说东境,秦国全国的布军图你恐怕都能分毫不差地画出来。秦人百年来传递、密报的方法你也都知道。可你见过我派去杀你的人吗?我当初信你,如今怎会吝啬几封陈年旧闻。” 信我,不杀我…… 我怔怔地看着公子利。原来这些年,我除了要谢他的一往情深,还要谢他的不杀之恩。 秦宫之内守卫森严,秦宫之中收藏密报的地方就紧挨在秦伯寝宫的东南角。这是一间只有梁柱,没有隔断的巨大房屋,门外有侍卫把守,门内有寺人整理打扫,数不清的高低木架就一排排地陈列在房屋中央。公子利带着我推门而入,房中的寺人们见到他即刻就低下头退了出去。 “这些都是外面传来的密报?”我随手从身旁的木架上抽出一卷竹简。 “不是,这里放的都是各国收集来的典籍和朝中大臣历年送上来的重要文书。你要看的东西在里面,跟我来。”公子利将我手中的竹简放回原处,带着我又往里走。 秋日的午后,殿外的阳光带着飞舞的尘埃从一排排书架的空隙间斜照进来,一明一暗,交错递进,如一道金色的光阶一直延伸到书架的尽头。公子利带着我穿梭于不可计数的陈书旧简中,我踏着光阶一路向前,竟有种穿梭在岁月里的感觉。 “和晋国有关的记录都在这里,齐鲁的在那边。”公子利走到一面木架前,指着架上一层层泛黄的竹简对我道,“你要找什么,我帮你一起找。” “不可,公子如今定有如山的政务要处理。”我拒绝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快。 “新君守孝之期不问国政,我们秦人也是知礼的。”公子利踮脚从我身后的架子上抽出了两卷竹简,一卷自己抖开,一卷递给了我,“你方才说你的身世也许与晋国范氏有关?” 我点了点头,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面色憔悴的男人。我知道他想要留下来,也许那座挂满白布的宫殿让他痛苦压抑,也许他想要从我身上偷一段旧日的时光让自己忘却心中的悲痛和肩上的责任。可我却不能让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就成为秦国朝臣们口中蛊惑国君的妖人。 “公子孝期不问国政,那入雍吊唁的各国使臣也都回去了吗?”我问。 “今日并无安排。”公子利从竹简中抬起眼来,“你不想我在这里陪你?” “不,阿拾只是好奇,公子平日待叔妫,可也是这样,国事可延,礼法可破?” 公子利怔怔地看着我,半晌,低头讪笑了一声,将手中的竹简放到了我怀里:“一样的话从别的女人口中说出来就是撒娇邀宠,可从你嘴里说出来就成了训诫。好,我走就是了。君父初丧,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国事等着我。秦人知礼,但有些礼,君父也一定不希望我死守。这三排木架上的竹简你都可以看看,晚些时候我再来找你。” ------------ 第289章 故国故人(三) ? “子黯恭送公子。”我往后退了一步,躬身拜送。 公子利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出去。 偌大的房间里此刻只剩下了我一个人,阳光的影子在铺满苇席的地上慢慢地游移。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我却一无所获。 在秦人有关范氏一族的记录里,没有一个叫做舜的女人。这个世界属于男人,在他们的游戏里,女人太微不足道了,她们的命运和生死根本不足一记。 而鲁国地处东方,它与秦国相隔太远,以至于在秦人的密档里鲜有对鲁国的记录。我唯一找到的有关公输一族的记录,也只是粗粗地提到了有关战车的建造,并无旁枝末节的故事可供我翻阅。 两个时辰过去了,我埋在竹简堆中看得头昏眼花,最初踏入这间屋子时的激动与紧张,此时已离我远去。 是我的执念太深了吗?也许,我根本不应该过问二十年前的旧事,也许那个叫做阿藜的孩子根本就不存在,亦或者早已死在了地底的密室里。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告诉我当年在阿娘身上到底生了什么。 我长叹一声,在堆满竹简的地上躺了下来,随手从木架最矮的一层里抽出一卷竹简,才刚抖开,就被扑面而来的灰尘弄得喷嚏连连。 “赵鞅出奔,二卿围晋阳。晋侯召史墨卜。智氏亦卜。”霉斑点点的竹简上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让我困倦混沌的心顿时醒了过来。我用力抹了一把鼻子,猛坐了起来。 当年,赵鞅为了邯郸城的五百户卫民诛杀了邯郸大夫赵午,赵午的儿子赵稷连同范氏、中行氏出面讨伐赵氏。起初,晋侯是站在范氏、中行氏一边的,身为当时晋国上卿的智跞也是主张讨伐赵鞅的。所以,赵午死的那年夏天,范吉射直接带人攻破了赵鞅在新绛城的府邸。赵氏一族连夜北逃晋阳。 这些事无恤早就告诉过我。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几个月后,上卿智跞会突然变卦力保赵鞅。他的这个转变几乎让当年的整个战局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疑问,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十年前,也许人人都以为晋太史墨对晋国六卿不偏不倚,一心只侍奉国君,侍奉天神。可我却知道,史墨心中早已认赵鞅为主。晋侯、智跞在赵氏最危难的时候找他卜测战事的吉凶,他不可能不出手相救赵鞅。 可当年,师父到底借天神的嘴对晋侯、对智跞说了什么?为什么晋国朝局会在短短数月之内生那么大的变化? 我看着斑驳竹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桃源俏美妇
顾氏女前传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恶蛟的新娘(1v2)
镇妖博物馆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