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阿对他们的底细太了解了, 虽说有姻亲关系和太子在,他不至于这么快调转枪口, 但他们也该尽快防备起来,免得被人抄了底细。 第二天,索额图亲自去了无逸斋请见太子。 胤礽正在为了御稻的折子发愁, 汗阿玛提的有些突然,胤礽有些摸不清他的想法, 不知这折子到底应该从什么角度下手,才能叫汗阿玛满意。 胤礽这几天琢磨了几个法子,自觉还算不错,只是他没有正经办过差事,不知道是否可行。 索额图过来请见,胤礽正好顺便问问他的意思:“孤想着,推广良种若想见实效,一要靠当地县令实心任职,二要靠百姓们的勤恳耕作,不若在试点的府县实行奖励制度,将御稻推广的实绩纳入府县官员的考绩之中……” 索额图见太子对这事的态度如此积极,有些意外。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殿下,昨日皇上已经下旨,将首批试种地点定在了山东。” 胤礽跃跃欲试的心情一顿,山东。 索额图又道:“推广御稻的种植并非易事,皇上既然已经圈定了山东,便是有意要将此事交给佛伦和明党安排。” 至于皇上让太子写折子,在索额图看来,这不过是出于安抚罢了,毕竟皇上总不能将太子与朝政完全隔绝开来。 胤礽听明白了,索额图并不想让索党插手此事,而且他认为汗阿玛可能也并不希望自己插手此事。 胤礽停顿片刻,竟也无法反驳……是啊,良种是汗阿玛费心培育出来的,这是汗阿玛的功绩。 而他是太子,“储”君,朝上谁都可以站出来接这个差事,唯独他不行。 瞬间,胤礽原本因为玄烨交办政务而兴奋的心情宛如被浇了一盆冷水,迅速沉寂下去。 胤礽攥着手里的折子望着窗外呆立着,半晌才重新捡起自己的思路继续道:“……虽说如此,但皇上一向重视农桑,皇上能用十年培育御稻,心里对此事必定是极为看重的。御稻一事,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孤身为太子,为此事出力理所应当。何况此乃国事,任何人都不该因一己之私横加干涉阻挠……” 胤礽很清楚,汗阿玛能容忍朝堂的党争、包容朝臣的小心思和争权夺利,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耽误他办大事。 所以依他之见,哪怕此事已经交给明党操持,索党也不能干看着不出力,该做的都要好好做,尤其不能使绊子。 索额图完全没想到太子竟是这么想的,这与他之前的打算完全不同:“太子爷……” 胤礽抬眼使了个眼色,索额图话音一顿,往窗外看了一眼,继而话风一转:“……太子说的是,是奴才见识浅了。既然殿下是这么个意思,那咱们自然都听殿下的。” …… 几日后,九经三事殿。 玄烨正和明珠等人议事,顾问行却突然从外面进来了:“万岁,高三燮到了。” 玄烨点点头,很自然道:“叫他进来吧。” 底下的明珠等人虽然听不到上面高三燮对皇上说的些什么,但高三燮是皇上安排伺候太子的太监他们还是知道的。 明珠心里犯嘀咕,皇上当着他们的面传高三燮回话?这是什么意思? 玄烨听高三燮说完,面色十分温和:“知道了,朕中午让膳房做了一道太子爱吃的烧鹿尾,这会儿火候应该差不多了,你直接捎回去给太子吧。” “嗻。” 高三燮退下后,玄烨继续和明珠商议在山东推广御稻的事:“此事当慎重,切勿失之操切,强逼百姓……对了!” 玄烨拿出一份折子:“太子公忠体国,一片爱民之心,之前上的折子里想了几个推广的好法子,朕觉得不错,正好人都在这儿,咱们商量看看是否可行……” 众人议完事退出九经三事殿,紧接着就在班房里围上了明珠:“明相,您说这……” 皇上是什么意思啊?干嘛突然提起太子,难道是想把这事儿交给太子主理? 明珠淡淡道:“太子乃国之储君,关心农桑大事理所应当,便是皇上将差事交给太子,我等只管听请凭太子吩咐就是。” 不过明珠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太大,皇上提起太子的态度,不像是要给太子差事,倒像是……通知?表态? 明珠反复琢磨了琢磨皇上的话,太子公心为民……这是不说太子和索党不会在这件事上给他们使绊子,所以他们可惜尽管放开手去干? 明珠有些举棋不定,他让人给佛伦传信:“告诉佛伦,此事至关紧要,叫他一定要亲自下去盯着底下的人,切勿大意。” 皇上能信太子,明珠却不敢信索额图,还是小心为妙。 胤礽收到皇上赏的烧鹿尾面上自然十分高兴,他并没有问高三燮皇上为什么传他过去,只是笑着对他道:“你辛苦了,中午赏你一道燕窝鸡丝,去歇歇脚吧,两个时辰后再来伺候。” 高三燮跪下谢恩:“是,奴才谢主子爷赏。” …… 清溪书屋。 雅利奇提着马鞭急匆匆地往外跑:“额娘,我走了!” 沈菡正在忙着准备亲蚕礼的事,一时没反应过来:“哎,等等!你去哪?今天没课吗? 她上下打量一眼女儿,怎么一身骑装? 雅利奇高兴道:“今天休沐,策棱说要教我骑马!” 策棱之前很顺利地收服了那匹波斯贡马,雅利奇高兴极了,琢磨了半天,最后给这匹小母马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追风! 不过策棱收服了追风,却不代表雅利奇就能顺利骑上去了,追风认策棱,可不认雅利奇。想要追风承认雅利奇是主人,两人还有的耗呢。 沈菡:“……” 嗯……她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很复杂。 雅利奇正在兴头上,根本没多想,和额娘说完转身就带着人走了,留下老母亲兀自待在原地纠结,不知道该不该阻止。 ——可是女儿还没开窍,她怎么阻止呢? 而且她自己也没想好到底该不该阻止,要不要接受策棱做准女婿。 沈菡正在进行‘到底该不该把早恋扼杀在摇篮里’的思想斗争,那边紫裳进来通报:“主子,四阿哥来了。” 沈菡回神:“哦,让他进来吧。” 胤禛是来跟额娘请示的——他想出宫。 这可有些突然,沈菡不明所以:“嗯?什么意思,你想去哪?” 玄烨并没有对年长的阿哥设门禁,要是想出去,找人来说一声,自己带上人和牌子出去就行了。除非是出远门,否则没必要来请示。 胤禛犹豫了一下:“我是想着去山东走一趟,可能要去一段时间,所以过来问问您的意思。” 山东? 沈菡放下手里的事宜单,认真听儿子讲:“怎么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胤禛摇头:“不是,只是前两天阿玛来了无逸斋,说起了上次御稻一事,讲到接下来要开始推广,让我们上个条陈阐述想法。我斟酌了好几天,还是觉得缺乏实地调查无从下笔,只参照农书里的内容又太过宽泛虚浮,写出来的东西根本不切实际。听说阿玛已经圈定了山东做试点,所以我想亲自过去看一看。” 哦,写论文缺数据,沈菡明白了:“可你对农事也不甚了解,去山东……你是想看些什么呢?” 胤禛初步打算是想要实地考察一下山东的土地、田亩、百姓的种植习惯、收成、对新作物的想法等等:“具体都需要些什么我现在还不是太清楚,但我想着到地方上看一看,肯定比坐在屋子里收获要多,写得东西也更实在可行。” 儿子有这种探索实践的精神和想法是好事,值得鼓励,不过么…… 沈菡问他:“那你是打算以什么身份去呢?皇子还是普通人,是否要知会当地的官员?” 胤禛显然是早就考虑过了:“儿子并不想以皇子的身份过去。” 他并非不知世情,地方接驾,不管接的是皇帝还是皇子,都是十分劳民伤财的事。 胤禛:“而且以皇子的身份过去,恐怕收获甚微。我想看的是当地真实的风俗民情,农民的生活状况,而不是官员汇报或者特地做出来的官面文章。” 沈菡细眉微蹙:“所以你想微服私访?但你可知道,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对皇子来说是件极险之事。倘或途中遇到小辈不识高低者,你要如何处置?” 微服私访可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简单。 若是带的人多了,地方官员又不都是傻子,人家自有消息来源,未必不清楚朝中发生的事。一看你身份不简单,上下一打听,要摸清底细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若是带的人少了,万一遇到危险呢? 沈菡对于胤禛这样冲动仓促的决定很不看好,微服私访这种事根本不现实:“虽然咱们平日总说外面现在是太平盛世,但实际上,真正的民间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太平。就在前几个月,你阿玛刚收到消息,说山东那边儿有一伙儿悍匪,人数众多,竟已在境内盘踞数年而不为人知……” 这伙人不但占山为王,据山险扎营建寨,拦路杀人劫财,且与当地县官勾结多年,几乎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这么多年多少被害的家破人亡的人家想要逃出他们的手心上告朝廷,全都被灭了口。 还是佛伦调任山东巡抚后习惯亲自走访各县,这才发现了端倪。 沈菡:“你阿玛收到消息后,接连派了三波人马,才将将平定了匪患,拿下了与其勾结的县官。刑部如今还在为这案子忙得焦头烂额,单是这些年被乱匪夺财害命的过路客商和百姓就不知有多少,也不知何时才能理清……” 这种事在古代简直不要太常见,俗话说天高皇帝远,一个满脸写着“我有钱、我不是一般人”的皇子,只带着几个人出去满世界乱跑,真不好说会遇上什么事。 沈菡问胤禛:“如果真有万一,你遭遇了不测,便是亮明身份,你能笃定旁人一定不敢动你吗?” 真绑了你,不管杀了还是放了你,他们都得诛九族,何不赌一把,毁尸灭迹? 胤禛:“……”他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么细。 第228章 耐心 沈菡看出来了, 胤禛这是接到玄烨给的功课,一时热血上头,没多想就冲过来请命了。 她无奈地摇摇头:“胤禛, 不是额娘拦着你办正经事,额娘也很支持你去外面多看一看民生百态,做些实事。但你现在不是个孩子了,考虑事情不能再凭着一时的热血义气, 而应该顾全到事情的方方面面。白龙鱼服,便是你安全到了地方, 但不表明身份,你又如何调取当地衙门的各种档案文献?再有, 一村一世界, 村民们大多排外, 你一个陌生面孔, 用什么理由跑到人家地头上转悠呢?” 不把你当歹人打出来算好的了。 胤禛让额娘问的哑口无言, 面上露出几分窘迫:“……儿子,儿子没想这么多。” 沈菡直白道:“那你就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来。你若是想请旨出去, 就要拿出能说服我放你出去的万全计划, 让我知道你对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做好了打算, 不会出现意外。不然,就算我这里心软答应了你, 你阿玛能答应吗?” 沈菡一般对孩子奉行的都是鼓励式教育,很少这么不给面子,开口反驳孩子们的想法。 但自从上次听到胤禛和玄烨的一番对话, 沈菡就发现胤禛说话做事有点儿过于“理想化”,特别想当然。 她也不知这是不是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 还是少年想法总是比较多?反正他考虑事情特别感性,脾气也变得有点儿急。 这不太好,急则生乱,乱中出错。在后宫里混尚且不该急、不能乱,何况朝堂? 沈菡点了点儿子:“务实是你的好处,但缺乏耐心却是你的短处。同样是为民做事,你阿玛培育一个稻种花了足足十年的时间,为了推广它,使之有益于百姓,已经做好了穷尽一生,收获甚微的准备。你呢?你觉得换做是你,以你现在的脾气,又能等几年呢?” 胤禛头一次在额娘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但额娘说得有道理。他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大事,急着想借此机会向阿玛展示自己的才干,却丢掉了谨慎和耐心。 胤禛起身行礼:“儿子思虑不慎,失于焦躁,请额娘恕罪。” 沈菡看他知错了,了拍他的肩:“额娘没有怪你,你明白就行了。回去好好想一想,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看看你阿玛在一些事上都是怎么做的。如果最后你还是想出去,直接去请示你阿玛,只要你能说服他,额娘再无二话,马上给你打点行装。” 胤禛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是,儿子告退。” 回到书斋后,胤禛坐在书案前看着桌上厚厚的一摞农书有些懊恼——他这次一定让额娘失望了吧…… 明明他刚刚对额娘发下宏愿,立志要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却连最基本的耐心和周全都没有做好,实在愧对父母和顾先
相关推荐:
小白杨
蔡姬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盛爱小萝莉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