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等啊等,等到三位公主都梳妆完毕回来了,还是没见帝后二人的影子。 诸位阿哥:“……” 有什么话都憋心里,啥也别说,等着就行了。 说了那就是大不敬! 胤禛摸了摸鼻子,默不作声地走到一边和姐姐妹妹说话。 胤祥两眼望天,只当自己不存在,勾着老七和老八的脖子跟着四哥走,还顺手拽了五哥一把:“来来,咱们也好久没见姐姐们了。” 剩下个老三很自觉地打圆场:“大哥,你看皇额娘的仪仗总停在这儿也不是个事儿,不然咱们去帮忙安排安排?” 胤褆看看那边一群装傻的弟弟,再看看远处的御帐,心里叹了一口气,默默过去营地门口和銮仪卫交接去了。 御帐里。 其实沈菡和玄烨什么也没干——外面还有一群孩子,他们还没那么那啥。 无非是靠在一起说了‘几句体己话’,只是他们自己觉得这几句话用时很短罢了。 两人从御帐里出来,外头等着的诸位阿哥终于见到两人,赶紧从散漫的状态里恢复过来,整理好衣冠,依次上前给沈菡请安。 帐篷外面都是沙堆,大风天气下,一开口就是吃沙子,大家走个流程也就散了。 只有胤禛、胤祥跟着父母弟妹进了御帐,诉说离情。 一别三个月,胤禛和胤祥最大的变化就是皮肤——那个黑的呀! 不但黑,而且明显变得粗糙好多。以前再怎么说也是养尊处优的皇子,皮肤比起现在普通男人还是细腻很多的。 更别说阿哥们入朝办差后大多时间都闷在屋子里面处理政务,比以前还要白皙一些。 结果现在再看两个儿子——好沧桑的两个糙汉子! 沈菡伸手捏了捏胤祥挂着胡茬的腮帮子——这俩孩子自从单独住出去,来她眼前都是干干净净修过面的样子。沈菡养了儿子这么些年,还没见过俩儿子满脸胡茬的样子呢! 胤祥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也摸了摸下巴:“在营里没功夫修面……” “没事,这样也挺好,挺爷们儿的。” 说完还不经意地看了玄烨一眼——他脸上一直是干干净净的。 一来沈菡嫌有胡子扎的慌,二来玄烨自己也不喜欢,觉得难受不方便,所以这么多年沈菡从没见过他蓄须的样子。 玄烨:“……” 玄烨摸摸鼻子,把儿子往外赶:“咳,行了,你们额娘赶了好些天路也累了,有事儿回头再说。” 儿女们都告退了,沈菡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觉得有必要再换一套衣裳——不过出去这一会儿,身上竟然又蒙上了一层细沙。 “怎么把队伍停在这个地方呢?” 玄烨解释说虽然之前在昭莫多取得了大胜,但最后叫噶尔丹跑了,他实在是心有不甘,所以下令叫费扬古派兵进行搜索追击。 说起这个他就皱眉:“好有几日过去了,一点儿消息都没传回来。” 他怕再生出什么事端,到时候离得远了不好处置,所以就停在这儿了。 玄烨:“等费扬古那边的消息来了,要是噶尔丹死了,自然万事大吉。要是没死,朕也得确定他再无滋事的能力,事情才算暂时了解。不然,朕这心里总是不安稳。” 哦,强迫症作祟。 沈菡明白了,也不再多问,再次转回屏风换衣服。 玄烨亦步亦趋地跟进来,突然道:“这地方儿的气候不比京里,你别看现在还热着,一过正午接着就冷了,这儿的人中午穿棉纱,但早晚都得穿皮褂子。” “啊?什么?可我没带啊。” 谁会在六月天带皮褂子出门呀。 “那不然你先穿我的吧。” “你的我穿着能行吗,大小不一样吧?”而且他的是男款啊。 “怎么不行,一样穿,不信我教你。” 沈菡:“……” …… 不远处的臣属帐篷,索额图焦躁地在帐中踱步:“太子还没到吗?” 迎驾这么大的事,不说赶在皇后前面到,至少也得和皇后一起到吧? 怎么能叫皇后自己来了呢?未免显得对皇上也太不殷勤了些。 常泰与太子的联系比索额图更密切,还有个亲妹妹在宫里,内外消息渠道也更多,此时便道:“太子说是已经给皇上上折解释过了,前朝后宫仍有许多事务,太子出迎距京太远,恐事情没人处置。” 常泰倒觉得太子做的并没有错,一国储君,正在监国代理国政,一切自然要先以国事为重。 群臣都在紫禁城里看着,太子好不容易才借着监国建立起了威信,要是只为了过来给皇上献殷勤,就把手头上的事情扔下,那还是一国储君该有的样子吗? 何况皇上也是出于信任才叫太子监国,要是太子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估计皇上也不会高兴吧? 常泰随意道:“叔父也不要总是想太多,皇后是女人,看皇上跟看眼珠子似的。但太子爷是储君,哪能跟皇后一样,做出这等争宠姿态?” 索额图不过说了一句话,倒招来常泰这一大通‘教诲’。 他抬头看了常泰一眼,意外地没再多说什么,只随意敷衍了两句,就把人打发了。 胤礽在京中也确实没有多想。 皇后在园子里闲着又没事,想迎驾,去就是了,他这边手上还一堆事情等着处置呢。 若只为了表忠心,就将偌大个国家撇下不管不顾,汗阿玛和朝臣知道了恐怕都会失望,以后还如何信任他。 毓庆宫这些日子每天一开门,来请见太子的人就没断过趟儿。 先是内宫的谷太监过来请示太后和后宫主位们迎驾的事。 胤礽:“皇上来了旨意,说是太后年事已高,如今天气炎热,实在不该劳动太后出来迎驾,此事作罢。至于后宫妃母们,着于宫门外迎驾即可。” “是。”谷太监应下后自去料理。 胤礽刚端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两口,礼部又来人了,说是兵部刚递过来消息,一等内大臣镶黄旗阿尔弟病故了。 这事有些突然,胤礽想了想:“此事原有定例,阿尔弟既有爵轶,按规矩赐予其家人造墓安葬的赏赐即可。” 又命以一等祭祀赐银差元,让礼部缮拟祭文,前去读文祭奠。 礼部官员又问可要赐予谥号? 胤礽斟酌了一下,阿尔弟原为科尔沁台吉,之后自愿依附大清,谨慎效力多年。 这样的身份,又正赶上现在这个时机,加恩于他其实是很合适的。 “不过此事当由圣裁,回头待孤给皇上上折请旨,以御批为准。” 礼部官员:“是。” 之后又有漕运总督的折子送过来,说是运粮船到了山东济宁,比去年早到一个月,都是多蒙圣恩云云。 胤礽看完将折子放到一边,这种长篇大论的,其实除了开头那一句话,后面全是颂圣的套话,他将重点摘了下来,写到阿尔弟病故一事的下边,这事儿给汗阿玛说明白就行了。 再往后又有户部过来,说黑龙江将军来了信,黑龙江和齐齐哈尔等处化冻了,三月初十下了种子开始春耕。之前有旱情,现在终于下雨了…… 胤礽认真听完,农耕是大事,皇上一贯重农,所以这事儿得写的详细点儿。 他一笔一笔把户部的消息条分缕析地写清楚:发生旱情的墨尔根是四月十三下的雨,下了三寸,黑龙江下的多,十二、十三下了两天,够用了,齐齐哈尔没下,米价现在一大石是八两银子…… 如此在书房里忙碌一整天,看折子带见人,连缓口气的功夫都没有,这才将事情理顺个差不多。 胤礽将写满政务的折子封箱,贴上皇封交给侍卫:“尽快发去御前,不要耽搁。” “是。” 胤礽自觉更重国事的想法并没有错,实际上论道理也确实没错。 他读书二十载,好不容易得来了监国的机会,走上前台执掌权力,文武百官、宗亲勋贵,全天下人都在审视着这位大清首位储君的第一次执政,胤礽自然一言一行都不敢授人把柄。 他想给皇父和百官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以此得到皇父和百官的认可,何错之有? 奈何,父子二人的想法总是南辕北辙。 如果沈菡是胤礽的生母,那胤礽就能明白——他的父亲,其实是一个情感极为丰沛的帝王。 不管是在情感需求还是在情感供给方面,玄烨不但要远高于其他皇帝,甚至还要高于这世上的大多数普通人。 他会本能地给予关心对象细致无比的情感关怀,这种关怀的体贴程度有时候甚至会让对方惊讶,但同时,他也会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同等的关怀。 而一旦给予的情感屡屡得不到反馈……结果显而易见。 但偏偏,沈菡不是胤礽的母亲,胤礽也没有一个能够教给他什么是‘情感需求’,怎样向别人‘情感供给’的母亲。 他也不是玄烨,能在自幼丧父丧母的环境中,无师自通。 第281章 统一 六月初一, 已经在卡伦停驻两日,却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太子前来迎驾的玄烨, 终于死心了。 纵使他再如何想把太子往好处想,太子如此举动,连出迎都不愿意,也实在不能不令他生疑……甚至心怀防备。 御帐里, 玄烨沉思良久,最终下旨令一等公常泰打前哨, 率领轻骑先行回京,协理太子迎驾事宜。① 与此同时, 还有一道密令, 随着粘杆处的驿马悄无声息地发往京城。 六月初七, 玄烨携沈菡、诸位皇子及大军返抵京师, 太子携文武百官于京郊迎驾。 玄烨看到太子, 面上还是很高兴的,连道太子辛苦。 太子身后的佛伦等人对太子也都是交口称赞,说太子‘居京师办理事务, 如泰山之故’。 沈菡站在玄烨身旁望过去, 太子被群臣簇拥环绕着, 耳边皆是赞颂之语,看起来, 太子此时的威望简直与刚刚携大军战胜归来的玄烨不相上下了…… 玄烨并没有在紫禁城久留,举行完一系列庆功仪式,很快就带着沈菡重返畅春园。 沈菡刚刚带着人把东西安置好, 紫禁城就递上来一道折子——赫舍里氏没了。 “赫舍里氏?”沈菡还是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谁。 宫里的赫舍里氏只有一位——仁孝皇后的亲妹妹, 太子的亲小姨,早年和僖贵妃一起进宫的那位。 这姑娘一直住在咸福宫里,既没有得宠,也没有名位。 她为人沉默寡言,不管是容貌还是性格都不甚出众,又因行事低调,在宫中数年默默无闻,平日但凡有大场合,都是在角落里跟着。 沈菡从没和她说过话,几乎要忘了太子还有个小姨在宫里了。 早前也没听说赫舍里氏身体不好啊?怎么突然没了? 沈菡刚想问一问,玄烨净过手从内室出来,接话道:“这事儿你不用管了,朕来处理就行。” 嗯? 沈菡回头。 玄烨看了一眼顾问行:“传谕给礼部,拟定谥号,以妃礼下葬赫舍里氏。” 给她品级是因为她是仁孝皇后的妹妹,至于葬礼,一切从简。 玄烨见菡菡眉头微皱,捏了捏她的手,迟疑了一下:“赫舍里家的事,避开,对你更好。” 沈菡看他的样子好像并不想深谈,便没有再坚持追问。 但第二天玄烨走后,沈菡细思此事,总觉得……大约赫舍里氏的死,有些缘故在里头? 沈菡本能地觉得这个答案她好像并不太想知道,既然玄烨都如此说了,那她还是不要探究了。 赫舍里氏最终被谥为平妃,葬礼举办地十分简单,明明是妃级,但只在咸福宫停灵了一天,就草草下葬了。 宫内和宫外的反应也十分平静,明明太子刚刚监国,按理说,太子的小姨突然去世,怎么也该有点儿热度,但,就是诡异地安静。 叫人不安。 当然,随着玄烨回朝后重新执掌朝政,太子监国带来的一些弊端,或者说给玄烨带来的一些后患,渐渐显露出来。 胤禛来请安时有些复杂和沈菡说过:“太子,这几个月提拔了不少人。” 同时也罢黜了不少人。 罢黜的基本都是太子党的反对派,和一些对索党不法行为直言不讳的人。① 说实话,胤禛实在没想到太子会这么做。 原本,就算阿玛不说,但胤禛很清楚,太子此次坐镇京师,保得后方安稳,阿玛对太子在公事的能力还是挺满意的。 偏偏,太子还借此机会排除异己,助索党取利。 玄烨心中对于此事究竟是何等震怒就不必提了,只是他在面上是绝不可能露出来的。 八月十七,振武将军孙思克回京觐见,玄烨对孙思克不吝赞赏,还特地让侍立在侧的太子观看了孙思克因伤留下的疤痕。 太子看后自然也对孙思克感佩不已,说将军在外征战辛苦云云。 台阶下面站着的胤褆听到这话,心中讥讽——你真的知道将士在外征战是怎么个辛苦法儿?光说谁不会。 殿上气氛有些诡异,这下,就算再迟钝的官员,也感受到了天家父子之间愈加紧张的关系…… 九经三事殿。 顾问行低声禀报:“孙
相关推荐: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天下男修皆炉鼎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差生(H)
烈驹[重生]
吃檸 (1v1)
突然暧昧到太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