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岛小说

雾岛小说> 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 > 第30章

第30章

好多啊! 二郎耸耸肩,“可惜一年就只能卖这几天,要不然还能赚更多呢。” 更多是多少?龙凤胎想象不到,所以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现在快乐的心情。 晚饭做好了,刘季一一端上桌。 三斤肉全炒了,出锅之前卤上一层酱,和粒粒分明的大白米饭绝配。 还打一盆鸡汤、一碟混炒时蔬。 这样色香味俱全的晚饭,母子五个已经好久没吃到,刘季刚把饭菜上齐,桌上就全是夹菜的声音。 那风卷云残的样子,活似从难民营里逃出来的,吓了刘季一大跳,随即拿起筷子果断加入。 动作要是再慢点,他可就吃不着肉了! 秦瑶连吃四碗饭,又喝了两碗鸡蛋汤,这才满足的放下筷子,轻抚着隐隐发胀的肚子,眼睛眯起来,细细回味。 大郎和二郎放下碗筷就冲到厨房熬杨梅汤,三郎和四娘主动收拾碗筷,但人小小的,手也小小,拿不了太大的物件,最后还是刘季收拾干净。 回来的时候就很晚了,这一顿收拾下来,夜已深,村里早已经没了动静,一片静谧。 困意来袭,各自回屋睡去。 睡前,秦瑶告诉小家伙们有点心,放在堂屋矮柜里,想吃随时自己拿。 大郎兄妹四个又惊又喜,这种家里有零食,还能想吃就吃的感觉,他们从没体会过。 别说他们,村里孩子也都没这样被家长惯着的。 刘季在房间里听见都楞了一下,觉得秦瑶有钱烧得慌,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知道节省。 小孩子哪里知道赚钱的辛苦,看着吧,家里这四个半天就能把那几包点心嚯嚯光。 不过打脸来得很快,刘季想象的画面并没有出现,虽然没有大人控制,兄妹四人一下子是吃得多了点,但还剩下一大半在矮柜里,再吃两三天完全不成问题。 大郎还给他分了两块,“爹,这个好吃,你也尝尝。” 说着,给了四娘两块他们筛选出来,样子还最完整的莲子糕,让她给后娘送去。 秦瑶叼着糕点,边吃边往村里去。 她去找村长,尽快把建厂的地址敲定。 担心的事情已经问清楚,没了后顾之忧,选址很快就完成。 秦瑶选了一块临路的荒草地。 这地方平时没有人,春日村中妇人们会过来摘点野菜什么的,种地不够肥,加上是族中公用地,秦瑶要租下来,大家伙都没什么意见。 租金也给得便宜,一年八百文即可。 秦瑶知道,村里人都卖她一个面子才要的低价。 而她的水磨加工厂一旦建立起来,也会反哺刘家村村中所有人得到好处。 地址选好,当日就把相关手续办理完毕,由村中族老们做了公证。 租约到手,算是为接下来的进程开了个好头。 秦瑶也放下心来,开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秋收。 早在月初,村里人就都盯上了她家那十亩地。 沉甸甸又饱满的稻穗,看得人眼馋。 现在终于要得出一个具体数据,说一句全村人都在期待也不为过。 有二月收麦的经验在前,这次收稻,秦瑶和刘季两人居然没觉得有多难受。 主要是,看见护桶内打下来的金黄谷粒,丰收的喜悦瞬间盖过了所有疲惫。 秦瑶力气大,负责打,刘季则负责割。 家里四个小孩也没空闲,杨梅汤就卖了两天,赚了一百文钱。 接下来,都跟在爹娘后面,大的帮忙搬稻子,小的拿一个小布袋帮忙捡掉落的谷粒。 每一粒粮食,都不舍得浪费。 第一亩地收完的时候,村里人立马围过来盯着刘功给秦瑶一家称重。 “五百斤!”刘功激动的说道。 短短三个字,在村民之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亩产五百斤,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般的上好良田,精耕细作,一年产出最多四百五十斤左右。 而秦瑶家的地是什么情况村里人再清楚不过,平时也就看看水,除除杂草,种下之后施肥是见也没见过,属于半放养状态。 这种状态下亩产还能达到五百斤,怎能不让人震惊? 刘功笑得合不拢嘴,作为出租土地的地主,租户收成越多,他们得到的租金也越多,怎能不开心。 126 忙碌的中元节 花了三天半的时间,秦瑶一家才把十亩地收完。 速度不算最快,但也不慢。 只是秦瑶打谷的效率和她砍人头的效率比起来,没那么让人惊艳。 收获的谷子一担担往家里挑,前院后院都堆满了,趁着日头好,每天翻晒。 最后一担谷子挑进门,刘季便一屁股坐在了被太阳晒得滚烫的石子地上,“总算是忙完了!” 此话一出,仿佛再也使不上任何力气,整个魂魄离体的虚空状态。 秦瑶好些,大步走进堂屋,干了半壶水。 大郎兄妹四个走得慢,稍后一些才到家,被毒辣的太阳晒得一张张小脸红似关公。 秦瑶低头看看自己的手,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通通黑三度。 三天的太阳就把她养了大半年的皮肤打回原形。 倒是刘季,居然没怎么被晒黑,四仰八叉靠在谷堆旁放空,头发散乱、衣衫不整,活脱脱一个放荡鬼。 “休息两刻钟,然后你去把刘大福家的人喊来,让他们把粮食拉走。”秦瑶嘱咐完,也瘫坐在椅子上,放空。 大郎四个自然有样学样,把带回来的农具放好,脱了鞋袜,光着脚丫子排排坐在屋檐下休息。 看见鸟儿飞下来要吃院子里的谷子,四娘“嘿!”的站起身,跑过去把鸟儿赶走,“不许吃我家的谷!” 刘季嘴角一咧,看闺女跟一只鸟较劲,觉得很有意思。 可惜,两刻钟转眼就到,拍拍屁股起身出门去,喊刘大福过来收粮。 第一亩地收上来五百斤粮食,大家伙都欢喜不已。 但之后的亩产都没能超过这个数,六月份塌了田埂那几亩,损失不少,只收上来四百六七十斤。 这十亩地,一共收上来四千八百九十五斤,平均一亩出四百八十九斤。 和往年比,一亩多出五十斤左右,积少成多,十亩就多了将近五百斤粮食。 刘大福家收四成,共是一千九百五十八斤。 余下二千九百三十七斤,减去十五分之一的粮税,最后到手二千七百四十一斤,就是秦瑶家今年的总收成。 这么多粮食,按照去年的粮价大概能卖出十六两四钱银子。 不过秦瑶现在一个人要吃掉四个人的饭,这两千七百多斤自家吃也才勉强够,并不打算卖出去。 当然,这个勉强够,是指的顿顿大白米饭。 如果是村里其他人家,全年能喝到稀粥不饿死,就已经非常好了。 要是他们有这个亩产,还会卖出大半换成银钱用于日常柴米油盐的花销。 刘功三兄弟牵着家里的马车和牛车,跟刘季来到他家拉粮食。 一路走来,多次表示了对刘季家这个亩产量的羡慕,还说要跟他们买粮种,打算明年也种他家的种。 刘季认真的说:“我才羡慕你们呢,有这么多的良田好地,每年坐着就有这么多收成。” 刘功三兄弟:“......” “哎?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刘季一脸茫然的看向三人,如果忽略他眼底一闪而过的邪气,那真是再无辜不过了。 秦瑶听见门外有动静,走出来,见刘季把人带来,招呼他们进屋。 “院子不够大,晒不了这么多谷子,只好麻烦你们先拉回去了。”秦瑶客气解释。 刘功三兄弟这才从尴尬的气氛中缓过来,一个跟她把收条弄清楚,剩下两个和刘季一起,把粮食拉回去。 他们带了箩筐来,一辆车拉八只筐,一千九百多斤粮食,两趟就能拉完,速度很快。 少了四成的谷子,前后院余下的空位刚刚好够晒。 秦瑶看了看天,接下来至少还有两个晴天,家里这些粮食能晒完。 明天就是中元节,也是刘季最后一天假期。 秦瑶可得好好利用一下这个壮劳力。 晒谷子的事情交给大郎四个盯着,拿上镰刀,拽着哭爹喊娘的刘季就往村口去 水磨厂那片荒草地上,一眼望去全是草。 听见秦瑶喊自己割,刘季顿觉两眼一黑,“娘子,我好像中暑了!” 随即,身子摇晃起来,一副随时要倒下去的样子。 秦瑶转身一镰刀架到他脖子上,“你割不割?” 刘季猛吸一口凉气,诚恳的眨了两下眼睛,“我割。” 脖子上的镰刀这才撤下去。 秦瑶给他指了一片藤蔓少的区域,便一头扎进荒草地里,“哐哐”一顿挥刀,以她为圆心,周边的草肉眼可见的矮了下去,露出大地的颜色。 一整天,别人家在过中元节,庆祝丰收,用今年最好的稻子祭祀先祖,邀请祖先品尝,喜气洋洋。 而秦瑶家,把三百多平的荒草地清理得干干净净,根本没想起来祭祖的事。 傍晚夫妻两收工回家,看到家家户户院里摆放的案几和香烛,这才猛然想起这茬。 但夫妻两对视一眼,都没能在对方眼里找到半分对先祖鬼神的敬畏之意。 “咱们家有香吗?”秦瑶问。 刘季挠头,“过年的时候好像烧完了。” “那有烛吗?” 刘季嘶了一声,“好像也用完了,之前连夜抄书来着。” 秦瑶想了想,“那要不烧两碗肉拜一拜?” 刘季翻了个白眼,“娘子你忘记咱们家的肉前两天就已经吃完了吗?” 这会儿在去镇上买也来不及了,猪肉铺早收摊咯! 秦瑶正想说,那就别过这个节了。 刘季突然停下了脚步。 秦瑶抬头一看,正是刘家老宅大门口。 刘季指着里头的香案,“反正都是一个祖宗,咱们回家拿一点新收的谷子过来,一起拜了。” 秦瑶一挑眉,有道理! 于是,夫妻两慢吞吞走回家,把镰刀放下,洗干净手脸,拿上剩下的半包点心和家里新收的一碗谷子,锁好门,领着家里四个孩子,整整齐齐来到刘家老宅。 “爹,我们来拜拜老祖宗!” 刘季一手点心一手谷子,人未至声先到,把厨房里掌勺的何氏惊得心脏猛跳两下。 扭头一看,老三一家六口出现在院里,手里还拿着祭祖用的新谷,心头暗道不妙。 果然,老三直接冲她这边说:“大嫂,你多煮点饭阿,我们今晚在这吃,咱们一家子热闹热闹。” 何氏长叹一声,遇到这浑货她还能说啥,拿瓢淘米去! 127 搅屎棍 刘季走进堂屋,刚把手里的油纸包放下,金宝金花便跑到跟前,“三叔、三婶婶。” 刘季“嘿?”挑了挑眉,揉揉两人的脑袋,大方打开油纸包,露出里面香喷喷的糕点,“拿去吃吧。” 兄妹两拿了就想走,被刘老汉喝住,“还没跟你叔说谢呢,没点规矩!” 兄妹两又慌张跑回来,一本正经给他叔鞠一躬,“谢谢三叔!” 做完,撇祖父一眼,见他眉眼舒展开,这才拿起一块糕点美美品尝。 今天过节,老宅这边只下半天地,剩下半天趁着过节歇一会儿。 打回来的谷子摊开在竹席子上晒,院子里没处下脚,直接踩着谷子走。 几个小孩玩到一处,那谷粒蹦得到处都是,气得张氏呼喝:“快快出去,去村井玩去!” 几个却不走,倒是不再跑,蹲在门槛边玩石子。 秦瑶拿了带来的一碗新谷,放到院中央神案上,又借老宅这边三支香,点燃让刘季过来拜三拜,插上香,完事。 邱氏看着那新谷,羡慕道:“这谷粒结得可真好啊。” 她肚子大起来,现在已经很显怀了,家里重活都不让她干,偏这会儿子又农忙,人手不够,为了省出一个劳力来,坚持要在家里操持一大家子的饭食。 今天也是过节,大家伙惦记何氏的手艺,这才换了掌勺人。 秦瑶走过去看一看她的肚子,像是扣了半个篮球在腰上,全身上下的肉都往这里长,脸还很瘦。 “二嫂,腊月里应该就生了吧?”秦瑶好奇问。 邱氏点点头,“差不多,估摸着腊月初,冬日农闲,这时间合适,不耽搁地里的活,这小家伙是个懂得挑日子的。” 邱氏摸摸肚子,可能是觉得不太好意思,顿了半晌,秦瑶感觉无话可说要去厨房看看做的什么菜时,她才突然开口。 “弟妹,你和刘木匠要建水磨作坊,得招挺多人吧?” 秦瑶颔首,“打磨盘的、做木工的,十几个吧。” 她猜到邱氏接下来想说什么了。 果然,是想给她推荐两个人,一个她姑姑的儿子,一个是她大姨的儿子,都是十五六的小伙,家里穷,还没成婚呢,想找点活干挣些银子好娶媳妇。 秦瑶往厨房那撇一眼,何氏耳朵已经高高竖起,不出预料的话,何氏那边也等着给她推人呢。 这事秦瑶已经先跟村长、族长下了保证,优先本村人,所以这工人名额是落不到外村人身上了。 就刘家村这还不够分呢,先前跟着刘木匠干的那两人肯定是要继续用的,再算上刘柏三兄弟,这就去了五个名额。 她打算招十八人,余下十三个名额,顺子得留一个,就只剩下十二个。 不过秦瑶也没把话说满,“这会儿农忙要紧,估计舍得丢下地里过来的人也不多,如果有剩,我自然会优先紧着咱们自己家,二嫂你们就放心吧。” 你们? 厨房里的何氏听见这个词,嘴角微微翘起,知道秦瑶没落下自己,放心了。 张氏犀利的眼神几次扫过来,加上秦瑶已经说得明白,邱氏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进厨房帮忙去了。 刘仲跟着起身要过去搭把手,被邱氏红着脸给推出来。 刘仲当真就要返回堂屋休息,刘季嘴快的说:“二哥,人家跟你客气你还真客气啊,没点眼力见的,二嫂挺着大肚子呢,你也好意思!” “轮得着你说?”刘仲嘴笨的反驳了一句。 可对刘季来说,毫无杀伤。 刘季啧啧两声,“还愣着干啥,进去帮忙呀!没见着我二嫂端着汤呢!” 刘仲气哼哼瞪大眼睛,觉得他真烦人,害他站在这,左右不是。 刘季张口还要搅合,秦瑶一计冷眼扫过去,才悻悻闭嘴。 刘仲黝黑的脸热得要爆炸,最后却跟刘季犟住,非不去帮忙了,坐在板凳上,刺刘季: “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没本事,你看哪家男人跟你似的进厨房了?” 刘季切了一声,不以为意,得意看向秦瑶一挑眉, “我这是心疼我家娘子,谁跟你这木头似的,人家汤都端上来了,不知道去接一接,还跟我在这摆什么男人的谱!” 眼看邱氏整张脸都涨红得要滴血,秦瑶喝了一声,“刘季,你不说话会死是吧?” 仗着家里人多,刘季一点没有先前的惊慌,反倒嘟囔:“我这不是看不惯某些男人在这摆谱嘛.......” “哦,就问一声娘子要不要我帮你,人家说不用,就真退回来,假惺惺的谁不会~” 秦瑶真恨不得现在一刀子剁了他的舌头。 不过,他说的这番话好像还挺有道理是怎么回事? 邱氏放下汤碗,也是一怔,狐疑的看了自家男人一眼,他难道只是假惺惺做个样子? 刘仲吓一跳,先前是当着家里人的面,他不好意思坚持,这会儿突然意识到娘子快被刘季那混子挑唆成功,急忙起身,管邱氏愿意不愿意,摁着她坐下,自己撸起衣袖进厨房把剩下的菜全部端出来。 一看邱氏那幸福模样,刘季顿觉没意思,暗暗嘁了一声。 结果小腿肚上立马挨了一脚,疼得他差点嗷叫出声。 “你丫就是根搅屎棍。”秦瑶咬牙低声在刘季身后说道。 刘季察觉到那凉飕飕的杀气,这才真的老实下来。 他这不是也想教一教家里兄弟们做个体贴相公嘛,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了呗。 毕竟是过节,加上又刚秋收,何氏煮了扎扎实实的白米饭,又炒三菜一汤,全是超大份,足够全家人吃的。 不过菜里没肉,只有汤里的鸡蛋花丝勉强算个荤腥,和秦瑶家隔三差五炒肉片的伙食比起来,差远了。 但何氏的手艺实在是出色,各个都吃得很香。 秦瑶比较克制,只吃三碗饭就放筷子了。 但这待遇比刘老汉父子几个还要高一些,女人只分一碗,男人下地分两碗,小孩也是一碗,秦瑶这三碗是独一份。 刘季也想去添第三碗,被刘老汉狠狠剜了一眼。 他完全无所谓,填饱肚子要紧,这几天干活亏空太大,不多吃点怎么恢复身体好好读书? 无视身后射来的刀子眼,自己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用饭勺压得实实的。 128 招人 饭毕,两家围坐在屋檐下,一边纳凉一边说着今年的收成。 秦瑶家亩产五百斤确实是个奇迹,因为刘老汉家最好的那几十亩地,亩产撑死也才到三百二十斤。 余下的,都在二百八十斤左右。离得最远,最贫瘠那十几亩,一亩才得了一百六十斤。 没办法,实在是管不来这么多田地。 刘季听到这,突然有点小骄傲,“娘子,那咱们家二月收的两亩麦地,产出还算不错的嘛,一点也没管,一亩还得了八十斤呢。” 秦瑶无语,都不想理会他,看向刘老汉,又一次提起插秧法,推荐他们明年试一试。 刘老汉正有此意,不,应该说是整个刘家村的人都想跟着秦瑶用这个插秧法。 大面积用肯定不行,但可以把家里最好的地留出来,每亩哪怕只能增产十斤,几十亩加起来都是几百斤。 何况从今年秦瑶家的收获来看,可不止这个数呢! 来年若是风调雨顺,家家户户吃饱饭就不再是妄想。 想到此处,刘老汉和刘柏兄弟三人都止不住的激动。 夜色来临,忙碌这么久,大家都很疲惫了,各自家去。 刘季烧了几大锅开水,全家人从头到脚都洗一遍,舒舒服服睡觉。 刘季最后一个洗,洗得格外慢。 明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赶到县城回书院读书,书院宿舍可没有淋浴房给他洗澡,自然要一次洗个彻底,才能熬住剩下半个月。 秦瑶正好要去镇上买点肉回来,送了刘季一程,在镇外官道上把他放下,再走一个时辰就能抵达县城。 时间还早,天才刚蒙蒙亮,走快一点绝不会迟到。 “下个月回家记得把我让你抄写的历年考题和参考答案带回来。”秦瑶嘱咐。 刘季颓丧的点点头,拎着自己的小包袱,一步步往前挪,困得眼皮子都睁不开。 秦瑶目送他走远,直到见不到人影,这才打马进了镇上街道,去屠户家买肉。 排骨来两斤,五花肉来两斤,再来一块猪肝,拿回家去煮汤喝,给她和四个娃补补身体。 就是秦瑶那手艺,做出来的猪肝青菜汤味道总有哪里怪怪的,她自己喝了半碗,就不动了,专门去夹那盘小炒肉吃。 排骨用一个长条竹筒装着,然后放在装满凉水的水桶里,放在阴凉处,能多放一天,秦瑶打算明天晚上用来炖肉汤喝。 早饭吃好,嘱咐家里四个孩子把院里的谷子摊开晒,秦瑶脚步匆匆的来到刘木匠家。 他家地也多,不过人也多,五天时间也收了七七八八,稍微有了点空闲。 两人一合计,着手开始招人,得赶紧把生产车间搭起来。 不说多结实吧,一个遮风挡雨的茅草屋也得有。 秦瑶早已经想好要建个什么样的,图纸一摊开,刘木匠凑上前来看,是一个四面合围,中间露天的房子。 在四个面搭起四间长方形的屋子,带顶棚的,四周也围起来,其中两间用来加工木料,一间用于晾漆,一间用来打石磨。 中间一大片空地,可以用来堆石料,还可以多搭一个棚子建个灶台做员工食堂。 这还不算完,每一间屋子里,有细分好几个区域,有专门刨木料的、锯板材的、组合拼装的、上漆的、检验的。 各挂一个牌子,写上某某车间,区域分明。 石料那边工序简单得多,就两个,一个打磨盘,一个刻纹路,所以一间足以。 刘木匠拿着图纸看了又看,直呼精妙。 不过他有一处不解,指着图上那些某某车间小牌子问:“为何要叫车间?” 秦瑶一怔,“啊这......那你觉得叫什么好?某分部?” 她就是把现代生产流水线照抄下来,忘记要因地制宜了,车间这个词,出现在古代确实不太合适。 刘木匠也楞了一下,“某分部也不好听啊,那还是叫车间吧。” “对了,你之前说做流水线什么的,现在图上这个就是吧?专人专项,各司其职,上手也快,只需要学会其中之一即可。” 秦瑶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刘木匠在口中重复好几遍流水线这三个字,越念越觉得这个用词非常准确。 图有了,刘木匠就知道要准备什么材料,领着先前那两个短工,先把院子里之前收来的木料搬到新厂址去。 两个三脚架一放,长长的原木往架子上一搁,拿起工具就开始处理木料,好为接下来建厂房做准备。 秦瑶则拿着新鲜出炉的招工牌子,来到村井这块儿,选一个大石块,站了上去。 把牌子放跟前,大喊一声:“水磨厂招工啦!” 霎时间,正在空地上翻晒谷子的村民们齐刷刷抬头看过来。 对于此事,村民们早在秦瑶家租下荒草地时就已经开始期待。 于是乎,秦瑶刚说完招工人数和条件,空地上的人就少了大半——都急忙跑回家或是跑到地里,通知家里的老少爷们去了。 涉及到重体力活,石磨部门这边,秦瑶打算招八名男工。 四个负责采石运石,四个负责打磨凿磨。 采石工一天十二文,包早午两餐。 打磨凿磨工一天十文,包早午两餐。 而水车部门,需要十个巧手匠人,男女不限,一天十二文,包早午两餐。 另招大厨一位,负责早午两顿饭,男女不限,每月三百文。 后续视情况增减工人人数,暂定人数十八人。 众人只顾着听月钱多少多少,对男女不限这一条选择性无视。 于是,前来应招的人中,只有两个女人。 一个何氏,一个刘货郎家的芸娘。 何氏看见芸娘,就觉得她肯定是为大厨这一职来的。 火力瞬间对准她,“你家那小铺子不用看着了?有这空闲给人做饭呢?就你这小身板,大锅饭的铁锅你怕是抬都抬不起来吧?” 芸娘无奈道:“大嫂你放心,我没想跟你争做厨子,我是来应招木工的。” 何氏大吃一惊,“你还会做木工?” 芸娘点点头,自信的说:“我爹是木匠,我从小看到大的,在娘家的时候我天天帮着我爹给人做桌椅板凳。” 不过别看她表面上一副自信模样,但当同样为了应招木工的男人们望过来时,还是紧张得抓紧衣袖,呼吸急促,心底隐隐有点后悔。 她只是一听一日十二文工钱,还包两顿,又不限男女,想着自己跟着父亲学过一些,鬼使神差就来了。 往日没有女子做工的机会,就算有,也是县里那些极远的地方,还是给人做丫鬟当奶娘之类的,别说婆家人不允许,她自己也不敢。 但这次是在家门口做活,还是正正经经的木工,头脑一热,就想试试看! 至于她为何敢头脑一热,只因为招工的人是秦瑶。 有她在,莫名就不怕了。 129 女木匠 村井边有棵老树,树下常年摆着几个墩子,秦瑶随便找个空的坐下,拿起自制的木板工作本和笔,开始一个个面试。 刘柏三兄弟全来了,家里后续还有几十亩地没收完,张氏说就算花钱找短工帮忙收,也不能让他们三错过这次机会。 采石有十二文,打磨有十文,算上早午两顿饭,虽是比不上先前秦瑶直接给三人一张磨四百文的工钱,但一个长期稳定,一个只是短暂十天八天的,那完全都不是一回事。 至于家里收稻,请个短工包一顿午饭再给六文八文的就成了,中间都还有差价在呢,稳赚不赔! 刘老汉一开始还不乐意三个儿子全都去,何氏、邱氏都急死了,后面一听张氏把账算出来,这才同意的。 不过像是张氏这般精于计算的村民并不多,民以食为天,秋收最是要紧,舍不得耽误。 还有一部分人稻子熟得晚,陆续收完也要到八月中下旬了,只能眼馋别人能抽出人手应招。 也有过来问秦瑶短工要不要的。 目前没有长期可观的订单,秦瑶也不把话说死,只让他们这些想兼职做零工的先站一旁等等,看看她这边三个月以上的长工能不能招满再说。 村长家的大孙子也来了,在一众黑瘦矮的村民之间,高高壮壮十分醒目。 秦瑶:“姓名、年龄、应招什么工种?” “刘琪,十七,应招采石工。” 此话一出,刘柏三兄弟虽然觉得秦瑶不会落下自家人,仍是心头一紧。 秦瑶淡定的打量刘琪,除了天生基因优越的那些,村里能养出刘琪这样壮实的,一个巴掌都数的出来。 她点点头,问了些基础问题,会不会采石,有没有经验。 刘琪摇头,他没采过石,但学得快,力气大,当场还抬了一下村人暂时放在树下,留着晒干的谷袋,一手一袋,直臂提起,非常有劲。 秦瑶在笔记上着重写了一句:经验零,体力优。 “下一位。”她招招手,示意后头的上前来。 结果并不是当面出,秦瑶统计好之后,还要拿回去找刘木匠对一下,最后确定人数后挨家挨户通知。 应招的人有二十三个,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纪最大三十八岁,最小的十五岁。 轮到何氏,知道没有人跟自己争大厨的职位,笑容都挂在脸上,当场跟秦瑶拍胸脯说了她量米的本事,保证不给她浪费一粒粮食。 围观村民们闻言都笑了,有说她太精的,也有夸她抡大勺确实厉害的。 村里做席都要请何氏和张氏这对婆媳,对于何氏的厨艺,那是公认的优秀。 没有额外对手,秦瑶当场就说:“何花你傍晚吃完晚饭到我家,咱们算算人头好买菜。” “啊?我这就是成啦?”何氏惊讶问。 秦瑶无奈一笑,“对,你以后就是我们刘家村水车厂里的大厨了。” “哈哈哈,我就说嘛,不选我你还能选谁,再也没人比我更厉害的!” 何氏开心不已,自信心十分膨胀,骄傲的看着众人。 可能有自家人滤镜,秦瑶觉得她有点可爱。 秦瑶示意大哥把大嫂拉到一边去,挡着别人了。 刘柏浅浅一笑,拽着老婆,招呼兄弟,先回家忙去,反正秦瑶说了,他们就是来走个过场。 趁着这还有时间,抓紧多收几亩地,少请一天短工,省钱。 芸娘紧张的走到秦瑶面前,她是最后一位应招者。 “乔芸,二十二岁,应招木工。”她学着先前大家伙的说辞,说出自己个人信息。 秦瑶记录下来,随后问她:“你会什么?” 提到自己擅长的,芸娘就不慌了,一一道:“弹墨、刨板、涂漆、卯榫组装,都行。” 秦瑶惊喜的看她一眼,“有过相关经验吗?” 芸娘猛点头,“有,我从前在家,都帮我爹做桌椅板凳。” 于是,秦瑶在她的个人信息后加上了:经验充足,是个木匠。 凡是跟写写画画有关系的,都能认得几个字,识得几个数。 芸娘不是故意想看,只是刚好一低头,就看见秦瑶写在本子上的木匠两个字,心中一股欢喜便涌了上来。 秦瑶站起身,收起纸笔,“还有没有要应招的?没有的话今天就到这,各位回家等消息吧,我回去和刘木匠商量好会来通知大家伙的。” 地里还有活,大家伙闻言,纷纷散去。 秦瑶转身往村口走,走了不到两百米,那片荒草地就到了,离村口还不到两分钟路程。 见到秦瑶,刘木匠嘱咐两个工人继续干活,放下手里的锯子走到路边,“招到多少人?” 他刚刚看见村井那边人挺多的。 秦瑶指指路边草地,两人原地坐下,借着头顶延伸出来的小树条遮掩太阳。 秦瑶打开本子道:“一共二十三人应招,减去你现在这两个木工,剩下十六个名额,其中厨娘已经确定是我家大嫂何花了。” “余下采石工,刘柏、刘仲、村长家大孙子刘琪,已经确定三个。” “刘肥应招打磨工,也算一个,还有我给你推荐一个熟手木匠,就是这个乔芸,刘货郎家的芸娘。” 前面那些刘木匠早知道,并没有意外,而且刘柏三兄弟是熟手,还得靠他们带带后头的人呢。 但这个芸娘是怎么回事? “咱们这一帮子男人,你让芸娘来那不太好吧?” 秦瑶直接把招聘信息本子递到他面前,“那你看看这些有几个能入眼的!” 刘木匠无奈苦笑,“我又不识字,你给我看我也看不出什么来。” “那我给你念。”秦瑶把本子上应招木工的信息全部念一遍。 刘木匠眉头是越皱越紧,这一个个的怎么就这么自信呢,啥也不会也应招木工? 因为工钱开得高呗,都想来碰碰运气,万一被选上了呢,本来对手也没两个厉害的。 再听秦瑶念到“经验充足,是个木匠”,刘木匠激动一指,“这不是有个好的嘛,就他了!” “这就是芸娘。”秦瑶挑眉瞅他一眼,得意得很。 130 下雨收谷子啦 打脸来得太快,刘木匠脸上有点挂不住,“那、那她一个女人这......” “咱们是要做什么见不得光的活吗?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女人怎么了?男人又怎么了?咱们是招工,能干活就行。” 秦瑶提笔一圈,“乔芸入选,你继续选吧,还剩七个。” 刘木匠再无异议,继续选了七个人,主打一碗水端平,每家选一个。 秦瑶那边,采石组要了九叔,他不但会建房子,采石也有经验,团队里全是年轻人太轻佻,得有个老人压着。 毕竟采石有很大风险,一不小心砸死人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打磨组,顺子算个内定名额,余下两人都是堂叔伯家的,一家一个。 人员名单弄出来,刘木匠继续干他的木工活,秦瑶则挨家挨户通知,告知他们明天早上就到厂址那集合。 并嘱咐他们自带碗筷餐具。 何氏也如约在晚饭后来了秦瑶家,统计吃饭人数,确定菜色。 还有大锅,何氏说她可以先帮秦瑶去借一口,等厂里买好了再还给人家。 “得两口锅呢,一口煮饭一口做菜,还要准备几只大陶盆用来盛菜。” “菜色呢,早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我有亿万天赋   碧荷衍生文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挚爱   薄情怀(1v1)   小寡妇的第二春   仙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