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岛小说

雾岛小说> 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 > 第23章

第23章

老三这一走,地里田间的活只你一个人怎么干的完?” “是,我们都晓得你力气大,可咱们力气大归大,没人说就得力气大的人包揽全部,弟妹,你可别犯傻,到时候得不偿失。” 秦瑶好端端在水磨坊里修整石磨呢,这磨一直高强度的运转,凹槽纹路有点磨平了,得重新打一下,才好用。 冷不丁来两个人,跟她说起这些话,心里咯噔了一下,“大家都知道了?” 何氏和邱氏点点头,“全村女人都知道你犯傻了!” 秦瑶内心波动了一瞬,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手上动作不停,示意邱氏再坐远点以免误伤,淡定说: “这事我们全家都已经决定了,刘季什么性子大家都知道,指着他在地里刨食那绝对不可能,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让他去读书,兴许还能有点意外收获。” 说着,眼角余光瞥见两位嫂嫂担忧得站了起来,冲她们浅浅一笑,“你们担心的那些,我心里有数呢,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何氏不太信,“当真?” 她其实最担心的是老三会到外面鬼混,到时候辜负了秦瑶,这个家绝对要散。 邱氏担心的也是这个,好不容易看着老三安分些,家里轻松一些,谁也不想变回原样。 有三弟妹在,两家和和睦睦,多好啊。 秦瑶当然能看出两位嫂子的小心思,人多为自己想不是错,不过也不能说她们对她就没有一点真正的关心。 人性是复杂的,秦瑶完全理解,换她是何氏或是邱氏,她也担心。 毕竟在宗族社会之下,血缘亲族关系甩不开,刘季这根搅屎棍,确实会波及到亲族。 但反过来想,他要是好了,亲族也能享受到他带来的好处。 秦瑶就是这么跟两个嫂子说的,说得两人差点信了她的邪,幻想刘季要是得了功名,她们就成秀才老爷的嫂子了。 秦瑶见二人晕晕乎乎,赶紧把她们打发走,还托两人回老宅那边说一下,都别劝,她主意已定。 这边刚送走两个嫂子,那边村口又来了两个外村人。 其中一个还是眼熟的,有人认出来,好像是时常和刘老三混在一块儿的下河村人,似乎叫顺子还是什么的。 秦瑶重新凿好了石磨上的纹路,就有村里人担着粮食过来磨,两人互相点点头打了个招呼,各自忙去。 秦瑶没回家,打算先去田里逛一逛,刚过桥,就听见一声激动大喊: “嫂子!嫂子是我顺子啊!” 秦瑶闻声抬头看去,就见顺子领着一个陌生青年男子朝自己这边兴奋的跑过来。 陌生男子稍后几步,顺子先上前,把来人身份告诉了秦瑶。 原来是下河村村长的儿子王禹。 秦瑶微笑点点头,跟对方打了个招呼。 那边也冲她笑了笑,惊喜的指着河对岸的棚子,“那就是你家水磨?” 秦瑶颔首,“对。”瞥见顺子冲她眨眼睛,笑着又道:“过去看看吗?” 王禹说好,抬步就走。 顺子跟在秦瑶身后,小声跟她讲,他们下河村村民知道刘家村有个水磨特别好用,打算凑钱一起建一个,所以找秦瑶取经来了。 秦瑶一挑眉,那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啊。 王禹来到磨坊里,正好有村民在那用磨,见那水磨自己转得呼哧呼哧的,比人磨得还快许多,人只需要在旁边盯着,根本不用上手,又新奇又羡慕。 那村民奇怪的看向秦瑶,秦瑶解释:“他是下河村的,村里也想建水磨坊,过来看看。” 村民一听,原来是这样啊,热情的笑着让王禹凑近点看,看看这磨多好使。 “秦娘子这轮磨啊,那是又大又快,一担粮食半个时辰不到就能磨完!” 王禹吃惊的问:“半个时辰不到就能磨一担?” 村民笑答:“千真万确,谁哄你谁不是人。” 光是看这磨盘,就比别人家的大,磨的粮食肯定就比别人家更多。 下河村那地方富啊,秦瑶可不想放过,领着王禹来到水车前,跟他说: “你看这个水,我这落差并不大,就有这么强的动力。” “下河村我经常去,中间那段河有个一两米的高低差,要是直接在那个位置建一个水磨坊,动力比我这可大多了,同时用两张磨一张碾都没问题。” 村里共建,下河村人口又多,那只一个水磨又怎么够呢? 秦瑶积极推荐下河村利用好天然的河道,直接一步到位,弄个大磨坊。 她说得天花乱坠,把一个水磨坊说成了仙家工坊一般,王禹根本顶不住,激动追问: “那这样一座综合磨坊做下来,需要花费多少银钱?” 秦瑶心里算盘打开,假意为难的说:“这个就不好说了,熟手做和新手做对材料的损耗不一样,就算是我们村的刘木匠和我亲自来,最少最少,也要十五两。” 顺子听见这个价格,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王禹表情却没有太多震惊,似乎还能承受。 毕竟是合资共建,他们下河村人多,也比其他村富裕一些,六十五户,分下来,一户二钱银子多一点,想来也能接受。 不过还是问了一下,如果是他们村请她和刘木匠做指导,给她们一点报酬,然后由下河村人做的成本大概要多少。 092 共建水磨坊 秦瑶啧啧两声,“那只怕二三十两都打不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一个人能打得起这么大的磨盘,你们村里人自己干,至少要十个人才能打出这样一张磨,运送到位的话,安装也很要费一番功夫。” 想放置好一张千斤重的石磨,那可不是十个人搬搬停停那么简单。 石头很脆,一不小心,磨盘砸裂了,那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见王禹面露难色,秦瑶无奈的笑了笑,“当然,我和顺子也熟,倘若不是这段时间家里太忙,我也能去帮你们抬一抬。” “但实在没办法,我家相公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读书上,家里这么多活,我实在是走不开。” “三哥读书?”顺子怀疑自己幻听了,“嫂子,你刚刚说三哥现在要读书?” 秦瑶颔首,“也是前几日刚刚决定的,你三哥那人你也知道,干啥啥不行,我就想着让他继续去读书吧,没准能有点别的收获。” 顺子惊呆了,就他三哥那样儿,读书能读出来个屁啊! 不过他也是见识过秦瑶的本事的,看她这么笃定,也没说什么扫兴的话,笑嘻嘻让秦瑶告诉他三哥,日后发达了别忘记他这个兄弟。 秦瑶冲他笑,“忘了谁也不会忘记顺子你的。” 给她带来这么一单大生意,要是做成了,她至少能赚五两银子。 有了价格上的巨大差距,下河村人要是不傻,肯定选择让她和刘木匠来做这个活。 见王禹还犹豫,秦瑶建议他去刘木匠家再问问技术上的难题。 倘若他们下河村也有人能攻克,那她和刘木匠赚点指导费就够了。 当然,这是客套话,实际上刘木匠也不傻,她们俩合作好几次,默契已经达成。 反正,听完刚刚秦瑶说的那些什么动力、承轴、原理之类的,王禹就已经觉得这个水磨坊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但为了好给村里人一个交代,刘木匠家还是要去问问的。 秦瑶故意说自己田里还忙着,让顺子领他去见刘木匠。 半小时后,顺子单独跑到田里找秦瑶,告诉她,“嫂子,我和王哥还要回村里跟大家伙商量商量,不过看这样子,可能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和刘木匠。” 秦瑶微笑着点点头,“行,有需要你尽管来找我。” “对了,你三哥也在家呢,念叨你好几次了,要不跟我去家里坐坐?” “不了不了,赶着回去呢,下次再去嫂子家里坐。”顺子摆手拒绝,他是真急着要回去。 而且刚刚还说三哥在家读书,他怎敢去打扰。 反正嫂子能做主的事,又何必去见三哥? 想起之前跟着秦瑶吃到的肉包子,顺子笑着离开。 那刘木匠也是个怪脾气,说工匠有工匠的规矩,水车技术他绝不外传。 来前,王禹都没想到这个事,所以还把人给冒犯了。 这不,两人赶回下河村,把村里的人召集起来说了这个事,顺便又给村里人激动的说了那水磨的便利和效率,深受磨磨折磨的大家伙,恨不得直接去把刘家村的水磨抢过来。 当然,抢是不可能的,就开个玩笑而已,人家年初连马匪都能赶跑,那一个个的,狠着呢,谁也不敢招惹。 “那就请他们帮咱们村做呗,各家各户出点钱就成了,还省了咱们力气。”下河村有村民建议道。 站在人群中的顺子立马跟着喊:“就是啊,咱们人这么多,分摊下来一家不过二钱银子,你们是没去亲眼见过那水磨,我见了觉得是值的!” 说着,见大家伙都朝自己看过来,顺子又补充:“我家老娘和婆娘要是能一辈子不用受那磨磨的罪,让我出二两银子都成!” 此话一出,立马有人嗤他:“你顺子要是都能出二两银子,老子头给你砍下来!” 顿时,场上便是一顿哈哈哈大笑声。 顺子没好气的瞪着那人,“怎么出不起,把我卖了还能值二三十两呢,大不了老子自卖自身,也要给我老娘和婆娘个轻快!” 犯起浑来,顺子谁与争锋,他又不要脸,村人懒得跟他继续拌嘴。 万一他真脱了衣裳往地上一趟说要卖身,这大姑娘小媳妇的看着像什么样子。 王村长大喊两声,叫众人安静下来,询问大家伙到底乐不乐意共建这水磨坊。 “乐意的举下手,不乐意的也吱个声,看看哪边人多,就听哪边的。” 举手是大多数,顺子踩在石头上举最高,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好凑热闹的,一时间也没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私心。 村长看大部分人都同意建水磨坊,就此敲定了这件事。 “村长,咱们可得快点,马上秋收了,要是能在秋收前建好那大家伙今年可就轻松了。”杨大兄弟俩催促道。 他们是猎户,家里刚备了几亩薄田,也种了稻子,就是没做惯田里这些活儿的人,是真不太受得了这个罪。 想着磨磨的苦,只盼着水磨坊快点建成,到时候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这可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花了钱了,当然要得到同等的回馈才觉得值。 于是,村长让儿子王禹赶紧再去一趟刘家村,快点把这事落实。 既然刘木匠不肯外传手艺,那他们也只能找他来做了。 “对了,要做磨盘,是不是还得找刘家那妇人?”村长问儿子。 王禹点点头,“是呢,刘木匠也说了,那水车其实是秦娘子给他画的图纸,这东西实际上是秦娘子娘家叔叔的。” 水车出至秦瑶之手这件事,村长居然不觉得意外。 因为这秦娘子的名声他听过,刘家村村长和族长都在他这提了好几次了。 年初刘家村遭遇马匪,多亏了这个武艺高强的妇人带头才赶走了马匪,是个顶厉害的人物。 于是,村长嘱咐儿子王禹,“那你直接去找秦娘子商量,问清楚这综合水磨坊到底怎么弄,时间需要多久,花费又要多少。” 王禹领命,这次没带顺子,而是和村里有威信的一位叔叔一起,免得村里人以为他乱说昧了大家伙的钱。 093 大生意 两人一块儿坐着牛车,来到刘家村找秦瑶。 距离王禹上次来,中间只隔了一天。 秦瑶都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决定好了。 刘季端来两碗酒酿糖水,一人一碗,就自觉的站在秦瑶身旁,垂首听着她们商量要搞什么十五两银子的大生意。 你别说,你真别说,他家这婆娘是懂做生意的,一两银子本钱的水车,居然敢要价十五两。 不过听那意思,好像是加大版水车,但再大,也大不出十五倍。 王禹两人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在秋收之前,将村里的水磨坊建好。 这个秦瑶表示没问题,时间完全足够的。 “那价钱.......不能再便宜些了吗?”王禹试探问。 秦瑶一副为难模样,“这真少不了,而且这只是预估价格,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但既然你们已经决定了找我来帮忙做这水磨坊,那我可以保证,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话都说到这份上,看样子是真少不下来一文钱,王禹和同行的王叔对视一眼,问秦瑶现在有空没有,要不现在就跟他们去下河村看看河道情况,好做个最终定价,大家心里都有底。 秦瑶欣然答应,“行啊,我正好有空,你们赶牛车来的吧?” 二人点头,三人起身这就要去下河村。 刘季很不自觉的跟了出来,这些天抄书抄得他眼都要瞎了,家门是半步也没迈出去,再这样待下去,他得疯。 而且他好久没见到顺子,再不出去见一下,顺子只怕都忘了还有他这个大哥。 秦瑶本不想他去,想了想,让刘季去喊刘木匠一块儿,干脆今天就把现场条件勘察清楚,回来做个方案,确定之后就能开工,省事不少。 秦瑶这办事效率,深得王禹两人的心,本来还觉得这事秦瑶一个妇人来办不太靠谱,现在看来是他们多虑了。 于是,秦瑶嘱咐大郎二郎在家照顾好两个小的,夫妇二人加上刘木匠,三人一块儿带着测量用的工具还有纸笔等物,跟着王禹二人乘车来到下河村。 正是晌午,下河村河道里全是在河边洗澡的半大孩子,他们在下游的一个浅水洼里游,旁边还有大人看着,倒也不用担心溺水。 见到王禹把刘家村人领来,大家伙好奇的围了上来。 那一个个光着屁股蛋的半大孩子把几人围在中间,你一嘴我一句的问她们要干啥。 秦瑶刚要找刘季把带来的纸笔拿来,一回头,人不见了,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到了王禹手上。 秦瑶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他肯定是上顺子那鬼混去了,客人还在,不便发作,和刘木匠两人,拿着工具观察这边河道情况。 小孩们洗澡的浅水坑和上游河道有一个两米五高的落差,不过是斜坡,上面还有凸出的乱石,日常水流冲击力并不大。 加上下层水洼面积太小,放不下大的卧水车,秦瑶和刘木匠把这个地方划掉,继续往上走,寻找合适的水磨坊建设点。 每个靠河的村庄,似乎都会在河道附近圈一个池塘,用来洗菜洗衣。 引水入池塘的地方,挖了一个五十公分左右的口子,三米多宽的河面被一分为二,单独流入口子那部分的量因为出水口狭长且深,冲击力还挺大。 这个地方,要是遇到枯水季,只需要把另一面的河道围起来,就能自然蓄水,冲入口子里。 秦瑶看了一会儿,这简直是个绝佳的地点! 刘木匠不懂这些,但秦瑶说的话他能理解。 两人在池塘边的石墩上坐下,秦瑶取出纸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水磨坊的简略图,好方便给客人看。 王禹二人凑上来,画上内容和池塘地形一对比,水磨坊的样式便在脑海里有了画面。 “我刚刚算过了,池塘这里的面积够大,深度也合适,水深度有八十公分,完全足够放置一个直径三米的卧水车。” 秦瑶一边说一边比划,好让王禹知道卧水车的摆放位置。 “你们这个池塘够大,也好施工,只要把河口堵住这边就能操作。” “水磨坊完全可以建在池塘上,在池塘东西南北四面打好基柱,挑空搭建一个平台,池塘在下,磨坊在池塘上方。” 不过这个部分,她不负责,需要下河村的人自己把磨坊房子搭好。 卧水车的动力比竖水车强劲,如果是竖水车,对地形要求就不是特别高。 但想同时操控两台磨和一张石碾,竖水车的动力就不够看了,必须上卧水车。 王禹听完秦瑶的描述,才发现秦瑶说的水车和他在秦瑶家看到的不一样。 “秦娘子,我们下河村的水磨坊和你家水磨坊不一样吗?” 秦瑶知道他担心效果不好,自信的说:“你们别担心,水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地形、河道、水流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水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 听见秦瑶这么说,王禹放心了不少。 地方看好了,趁还有些时间,王禹直接把秦瑶两人邀请到自己家,又把村里那些有威望的老人们请过来,大家一起好商量一个章程。 设计方案已经在秦瑶的脑子里,为了让甲方好理解,先画了一个简单的图形,把大家需要负责的部分清晰展现出来。 首先,她和刘木匠能承诺的只有水车和石磨石碾,包工包料包安装。 其次,造价还是十五两银子,一分都少不了,搞不好还会超预算一些。 但大家第一次合作,秦瑶打算给个乡亲价。 如果今天下河村就能定下并预付五两定金,造价就十五两,多的她自己承担。 最后,磨坊的房子主体需要下河村人自己负责,她会给一张图纸,他们自己找工匠做出来。 刘木匠默默旁听,秦瑶说什么他都附和点头,直到听见十五两的乡亲价,眼睛睁大了一瞬。 他自己做木工的,心里清楚那些木料不过二三两银子而已。 不过很快就收敛下去,只是两手缩在衣袖里,激动得微微颤抖。 再看下河村的人,虽然也觉得贵,但似乎都被秦瑶说动了,觉得那水车和石磨就是值得这么多银子。 不由得暗道叹一声,太会忽悠了。 094 放大版书籍 为了乡亲价,下河村村长做主,和秦瑶下了订单,并预付给她五两定金。 双方简单签了一份协议,太阳就西斜了。 王禹热心的要赶牛车送秦瑶等人回去,秦瑶不好意思麻烦人家,婉言拒绝。 主要是回去的路上她和刘木匠有事情要商量,外人不便听。 王禹便只好送她们到村口,再三叮嘱:“秦娘子,磨房的图纸你画好后,一定要记得马上叫人送过来啊!” “放心,画完我就亲自送过来。”一些细节问题还是要她自己和工匠沟通后才放心。 得到秦瑶这句话,王禹顿时松口气,挥挥手,目送三人走远,这才转身回家。 橘红色的夕阳挂在天边,刘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手里拿着一串茄子,心情极好的问: “娘子,都谈妥了?” 秦瑶嗯一声,质问他刚刚死哪儿去了。 刘季举起茄子,“我到顺子家逛了逛,这是他老娘送的,今晚回去给娘子你做红烧茄子吃。” 这话不假,不过他去顺子家的目的不是为这一串茄子,而是把人耳朵揪了一起来,大骂他背叛了自己。 还说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呢,结果有了嫂子忘了哥,他要跟他绝交! 秦瑶看刘季那心虚的样子,懒得管他背地里到底干了什么,快走两步和刘木匠平行,谈正事。 刘木匠早憋不住了,这会儿没了外人,立马问秦瑶: “咱们要价十五两,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他很害怕下河村里的人要是知道真实成本,会打他。 秦瑶还当什么事呢,笑着说道:“要得一点也不多!” 她给他算了一笔账,“木料要钱吧,这么些木料,还要用好的,四两银子就花出去了。” “工期紧,我们两答应了半个月后交货,现在你没有任何现成的材料,重头弄起,只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是不是还得花钱请人帮忙?半两工钱总要花的。” “还有我这边,石磨哪里是那么好磨的,换成别人,十个汉子一起找料再敲打成磨盘,最后还要从刘家村运到下河村去。” “一人一天三十文,半个月就是四两五钱银子!” 这相当于他们一人出了四两五的本钱,余下的六两银子才是赚的。 两人平分到手里,一人三两。 三两买一个独家技术,这简直不要太划算好不啦。 秦瑶说得很对,但刘木匠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到底哪里不对劲呢? 是了,木料他可以用自家种的,工费也可以用来请自家人,其实真算起来,那七两五钱银子,都能进他自己的腰包。 “秦娘子,我真是服了你了!” 河岸边分别时,刘木匠真心实意的冲秦瑶抱了抱拳,这才喜滋滋的回家去。 秦瑶摸了摸怀里的五两定金,这沉甸甸的分量让她心里无比踏实。 夫妇两前脚回到家,后脚天就完全黑了下来。 堂屋和厨房点着灯,家里孩子们听见动静,三郎和四娘从堂屋里迎了出来,“阿娘,阿爹~” 秦瑶问:“哥哥呢?” 龙凤胎往灶房一指,大郎和二郎已经把晚饭煮上了。 刘季拎着茄子走进去,心情很好的摸摸两个儿子的小脑袋,接手了做菜的活儿。 秦瑶在院里洗了把脸,四个孩子跟着她来到堂屋,大郎问: “阿姨,下河村的水磨答应给你做了吗?” 秦瑶笑着点点头,四个孩子开心的叫出声,“太好啦!” 有活就有钱赚,小孩子也懂。 刘季在厨房里狂喊:“大郎二郎,摆碗筷准备吃饭了!” 大郎和二郎哦的应了一声,冲秦瑶小大人一样耸耸肩,这才跑到厨房去拿碗筷。 三郎去把院子里的鸡赶进鸡笼里,领着四娘洗干净小手手,一家六口围坐在堂屋用晚饭。 因为知道秦瑶接了下河村的活,全家人都很开心,用餐气氛十分愉快。 如果刘季没有贱兮兮的试探她能赚多少钱,那就更完美了。 “你今后只需要好好读书,钱上的事不用你操心。”秦瑶态度强硬的警告道。 刘季心想,现在面前要是有面镜子,那他此刻的神情倒映出来,一定就跟那被丈夫嫌弃的小媳妇一模一样! 饭毕,二郎和三郎在院里洗碗,虽然说好了兄妹四人轮着来,但大郎总是不太放心弟弟妹妹,也帮着一块儿洗。 四娘自然不能让自己落下,于是本该两个人的活,现在四人一块儿干。 秦瑶不干涉兄妹四人的安排,只要不打架,都行。 话说起来,她好像还真没见过兄妹四人打架,真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秦瑶温柔的目光扫过院里那四个凑在一起的小脑袋,随即犀利的目光转向身前吃完了饭,还躺在竹椅上瞌睡的刘季身上。 “书抄了几本?” 她问得并不大声,但她语气只要变沉,刘季就能瞬间感觉到一股寒意。 这大夏天的,可真解暑极了,冻得他一激灵从椅子上睁眼坐直。 “抄了三本......吧?”糟糕,他忘记到底抄到哪儿了! 秦瑶眉头立马皱起,“这都一个星期了,才抄三本?” 那九本书,字数最少的一千多字,最多的四万字不到,她就算他一天抄八小时,一小时抄一千字,怎么也不应该只抄完三本书。 “拿来我看看。”秦瑶冷冷道。 刘季暗道要坏,也不敢忤逆,毕竟命要紧,麻溜奔到自己卧房,把抄了的三本书拿过来。 万幸,里面有一本三万两千多字的《诗经》。 余下两本是一千七百多字的《大学》、三千五百多字的《中庸》。 再加上原本上丁老爷的学习笔记,这么算来,倒不算偷懒。 因为没有圆珠笔这种极细的笔,最小的毛笔刘季写起来字也很大颗,所以抄下来的三本书,每一本都是放大版。 纸页规格是A3纸张的尺寸,能把人完全挡住的书本拿在手里,那画面还是挺奇葩的。 但不得不说,大版看起来比小版舒服多了,字大眼睛看着不累,能摘抄的空白地方多,还方便做笔记。 就是有点废纸。 秦瑶翻了翻,字迹不说多好看,但写得越来越整齐了,看来抄书还有利于练字。 把书还给忐忑的刘季,勉强过关。 抬抬下巴示意他继续抄。 秦瑶自己起身回了房间,点起往日舍不得点的油灯,在办公的桌前熬夜画图纸。 095 玩具 清晨,半夜才睡的秦瑶听见村里的鸡打鸣,就起来了。 简单收拾一下,拿上桌上熬夜画好的两张图纸准备出门。 二郎从房里探出一个小脑袋,先左右看看,没看着阿爹的身影,这才小声叫道:“阿姨。” 秦瑶一只脚都要跨出门去了,听见身后的低唤,转过身来疑惑问: “怎么起这么早?” 往日晨练可没这么积极的。 显然,小家伙不是想晨练,而是有别的事。 他捂着胸口小跑过来,从怀里掏出八文钱,问她是不是要去下河村,能不能帮他买个东西回来。 下河村也有货郎,那边货郎卖的东西比刘货郎家齐全多了。 “要买什么?”秦瑶饶有兴趣的笑问道。 上次她去丁家之前,留给二郎二钱银子当急用金,但并没有用到,所以这笔钱还剩着。 她回家后,二郎悄悄找到她,要把钱还给她。 但她没有要,想着小孩子好像都应该有自己的零花钱,就把兄妹四个叫到一块儿,让他们把这二钱银子当零花,暂时由二郎保管。 怎么花钱,秦瑶并不管,她甚至希望四个孩子胆子大一点,多一点小孩的任性,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要开心就好。 但好像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且二郎制定要用钱先打申请报告的规矩,合理安排兄妹四人的零花钱。 二钱银子,一人五十文的额度,这次是兄妹四人各出两文钱一起买个东西,也是四个孩子第一次用。 所以二郎显得有点小心翼翼的,大眼睛看了秦瑶好几眼,确定她不会生气,这才说: “想买一只竹编的蹴鞠,行吗?” 秦瑶:“竹球?” 二郎“嗯嗯”期待的点头。 “行,知道了。”秦瑶收了他的钱,出门去了。小家伙们想要个玩具而已,必须满足。 看着秦瑶走远,二郎还有点恍惚,他做了大半宿的心理建设,没想到后娘这么爽快就答应了,甚至什么玩物丧志之类的话半句都没说。 就......好开心呐! 二郎跑回房间,屋内大郎兄妹三人齐刷刷从被窝里抬起头来,看到二郎笑着点了点头,兄妹三人在被窝里开心的打滚。 “我最喜欢阿娘了~”四娘咕哝道。 三郎也嗯嗯的说:“阿娘最好啦!” 大郎笑看着弟弟妹妹那欢喜的样子,把想爬上床睡回笼觉的二郎拉住,穿好衣服,拽出门去晨练。 二郎眼睛瞪得溜圆,可还来不及反应,人已经被哥哥带到河边,昨夜大半宿的纠结,终究是错付了! 秦瑶先去的刘木匠家,把下河村要做的水车图纸交给他,才朝村口那边行去,前往下河村。 在村口远远瞧见了在自家田埂上跑来跑去的大郎两兄弟,清晨湛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稻田里,调皮的孩童穿梭其中,画面治愈又温馨。 秦瑶脚程快,一个小时多点,就到了下河村。 图纸交给王禹,王禹又叫来村里的木工们,双方敲定好各种细节之后,秦瑶去了下河村的货郎那,买了一只竹编蹴鞠,花掉六文,还剩下两文。 返到家中时,已是晌午。 兄妹四人回屋午睡去了,养足精神下午还要练字背书呢。 秦瑶轻手轻脚推门进去,把蹴鞠和剩下的两文钱放在他们的大书桌上,想象一会儿四个小家伙醒来看到玩具的惊喜神情,眉眼不自觉柔和下来。 放好东西轻轻合上门退出来,家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过放出笼的四只已经长大不少的小鸡,又把屎拉在了地面上。 秦瑶拿起门边小铲子,铲起来盖在菜地上,天然化肥有没有。 弄完鸡屎,洗干净手,堂屋里传来刘季的提醒,“饭温在灶上。” 说完,埋头抄书,写得那叫一个认真。 如果不是刚刚进门前还听见他在哼着小曲儿,秦瑶差点信了他的邪。 进了厨房,灶上果然用余火热着一锅烫菜饭。 上午刻意多炒的菜预留一部分到中午,煮了粥,把菜倒进粥里拌一拌,如果觉得不够鲜,院里摘一小把青菜洗干净剁碎撒进去,卖相不怎么样,味道却很好。 秦瑶整锅端起来,拿两张小板凳,一个当桌子一个当凳子,坐在厨房门口大口吃。 院里十分安静,只有堂屋里传来的沙沙抄书声,屋檐遮挡了中午的烈日,洒下一片阴凉,秦瑶干着饭,恨不得就这样坐到地老天荒。 可惜,还有得忙呢。 吃完饭,把肚子填饱,秦瑶冲屋里某人嘱咐:“下午做点肉菜。” 刘季急忙抬起头来,“家里没肉了。” 秦瑶靠在厨房门框上没好气道:“没有你不会去买啊,厨房里的事情我又不管,都是你负责的,你自己想办法。” “那去买点熏肉?” 秦瑶无所谓的耸耸肩,“随你的便,反正晚上我要吃到肉和白米饭,最近这段时间我会很忙很累,伙食你开好点。” 要不然一天到晚干活干得累死,回家还吃不了一顿好的,她会很暴躁。 刘季连忙点头说知道了,见秦瑶刚回家又要出门的样子,疑惑问: “你又要出门去哪儿啊?” “去哪儿?”她一点就着了,“我去赚钱我去哪儿!赶紧抄好你的书。” 刘季抹了把额头上的冒出来的细汗,心道这女人和六月的天一样狂躁。 算了,惹不起他还躲不起吗。 感叹完,目送秦瑶拿着绳索和扁担等物,顶着大太阳出门,又庆幸自己能留在阴凉的屋子里抄书,不用出门去受这个罪。 秦瑶来到刘家老宅,大中午的,全家老少都在屋檐下歇息乘凉。 金花和金宝活力无限,也不怕热,跑出门要去村井那耍。 见到秦瑶,乖乖喊三婶,金花还问她:“三郎和四娘呢?她们怎么都不出来玩了?” 秦瑶笑答:“在家午睡呢,你们自己先玩去吧,回头有空他们就来找你们了。” 虽然要学习,但秦瑶按照一周七天计算时间,周末两天还是会放假让兄妹四人放松放松。 大郎和二郎的年纪,放现代都上小学了,总想要让他们多学点东西才好。 不过下午吃晚饭前,他们也会出门玩一会儿的,顺便把鸡要吃的虫子抓回来,再到水磨坊拿钱箱,让刘季算出一天的进账,兄妹四人乐在其中。 096 理解老三 院里刘家众人已经听见动静,秦瑶走进敞开的大门,张氏便在堂屋下招呼她, “快过来坐,这大中午的怎么还出来?不在家里歇会儿?” 秦瑶向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刘木匠负责水车,她则要负责做好两张大石磨和一张石碾,一个人确实忙不快。 来到堂屋,并没有坐,撑着手里的扁担把来意道明。 “我和刘木匠要给下河

相关推荐: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玩笑(H)   小寡妇的第二春   双凤求凰   失身酒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实习小护士   我以神明为食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萌物(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