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岛小说

雾岛小说> 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 > 第95章

第95章

郁,不是寻常小蛇能熬出来的。 阿旺替她解答了疑惑,说:“我中午在河边草丛抓到两条草蟒,一公一母。”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连接的季节,走在路上,时常会有意外收获。 山里的菌子也长出来很多,他上山打柴时,随手就能摘一篓子回来。 家里各种鲜美菌汤供应不断,滋补养身,连带着孩子们脸都圆润了一圈。 大郎好像也到了那个‘半大小子饿死老子’的阶段,饭量猛增,个子蹿高了一节。 李氏暗暗把这些信息记在心里,决定好了明日要准备的饭量。 天色不早了,床已经铺好,刘季把孩子们赶进房间睡觉,自己也撤了。 秦瑶收好宋瑜夫妻的卖身契,点燃艾条祛蚊,也睡了。 还没到夏天,但下乡地方蚊虫多,这会儿已经冒出来,不熏艾,半夜极有可能被嗡嗡嗡的烦人叫声吵醒。 阿旺给宋瑜一家备了热水和艾草,收拾完厨房,检查好门窗,也回阁楼睡下了。 一间小耳房留给一家三口,屋子很小,只有一张不到一米二的小床。 不过地上还铺了张席子,打了个地铺,小孩可以睡地上。 床上的被褥的香喷喷的,李氏好奇的嘟囔了一句:“也不知道是用什么香料熏的,闻起来好舒服。” 躺在地上柔软被窝里的小来福立马得意的应:“我知道,是主家的香胰子!” 李氏下意识想说这不可能,香胰多贵重的东西? 宋府夫人和小姐也只舍得用来洗洗脸和手。 但话未出口,突然想起刚刚洗漱时在窗台上见到的香胰。 小来福深吸一口被窝里的花香,“就是的,就是香胰子的味道,二郎说他们家都用香胰洗澡洗头洗衣裳,洗完就能香喷喷的。” 宋瑜神色一沉,“不要胡乱叫,要唤二少爷,记住了吗?” 小来福不满的嘟囔,“可二少爷明明说了要叫他二郎的......” 宋瑜还想再提点提点儿子,转头一看,小家伙说着说着,已经睡着了。 “唉~”李氏叹了一口气,这次来刘家村,和她预想的情况大不一样,反倒叫她心里没底。 这新主人家,说它不富裕吧,它又用香胰这类金贵东西来洗被褥。 说它富裕吧,家里又看不见一件玉石金器。 好在,这一家主子看起来都是心善之人,夫人还许诺要送小来福去学堂上学,如此想来,兴许福气还在后头呢。 一晚上,李氏没怎么睡好,心里惦记着那顿早饭,眼睛眯一会儿,很快就又惊醒过来。 再次睡过去后,被一点轻轻的读书声吓醒,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心里直道完了完了,居然起在主家后头。 此时的李氏还不知道自家大老爷要夺得家中第一个起床名号的决心,不明白这个‘人情世故’,只以为自己迟了,匆忙穿好衣裳朝厨房走去。 打开门,人就懵了一下,天黑沉沉的,万籁俱寂。 后院传来鸡鸣,竟然才寅时初(接近凌晨三点半)。 回眸再看后院亮起灯的书房,李氏肃然起敬——老爷读书竟如此刻苦! 不过起都起了,那就准备起来吧。 要再过一个多时辰,少爷小姐们才起床去学堂,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很充足。 李氏点了灯,轻手轻脚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昨晚她已经跟着阿旺管家将厨房简单熟悉了一遍,知道家里有鸡蛋、面、小米和各类果脯,决定做自己最拿手的糕点。 想到还有少爷小姐们的午饭,又准备了韭菜盒子。 厨房里的声音几乎听不见,秦瑶感觉得到有人起来了,但很快又睡去。 她特意和孩子们一起起了个大早,刚穿好衣裳,就听见院子里传来龙凤胎的惊喜哇哇声。 早点的香气已经透过窗缝飘入鼻尖,是一股清甜的面食气味儿,带着一点焦香,让人食欲大动。 秦瑶推门出去,明明只多了宋瑜一家三口,但感觉院里全是人。 小来福在厨房和堂屋之间来回跑,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瑜也没闲着,已将院里院外打扫干净,并备好上工需要的纸笔,就等秦瑶一块儿去文具厂。 阿旺喂完了牲畜,正帮着龙凤胎拆掉昨晚睡觉都不舍得拆,这会儿搅在一起的发髻。 这一刻,阿旺突然想起殷乐那双在发间灵活翻动的手,在束发一事上,她那双手不比他这双杀人的手弱多少。 刘季早上功课已完成,手里拿着两个秦瑶给大郎用小石磨盘做的手臂力量训练器,一边走动一边举握,嘴里发出用劲的“嘿哈”声响。 秦瑶推门而出时,刘季正高高举起训练器材,夫妇俩打了个照面。 刘季眨巴眨巴桃花眼:她会不会觉得我像只大猩猩? 俊脸一红,急忙转身,扛起两个沉沉的训练石磨盘,飞逃到后院! 秦瑶:??? 刚刚什么鬼东西从身前跑过去了? 444 花卷和枣糕 “夫人,可以用早膳了。” 李氏摆完碗筷,站在堂屋门口轻唤道。 孩子们反应比秦瑶更快,一窝蜂冲进堂屋里,在各自座位上坐好。 不怪他们今日失礼,实在是每一个要去学堂的早晨,都避免不了忙乱。 秦瑶有时候想,要不直接请一个先生回家来算了。 但转念一想,孩子们挺喜欢去学堂,那边同龄人多,大家一起学习氛围更好,就没再想过。 而且丁家的先生们,也是整个开阳县里最好的,多少人家想进丁家族学都进不去呢。 秦瑶冲后院书房喊了一声:“刘季!” 书房大门打开,重新换了一身干净衣裳的刘季小跑过来,夫妻二人在桌前坐下,开始试吃。 今天李氏准备的早膳有两道。 一个是米枣糕,由小米和红枣制成。 摆盘精致,看起来像是一盘重重叠叠的鹅黄太阳花。 一个是双色花卷,由荞面和白面制成。 家里何时出现过这样精致的早点? 秦瑶一颔首,孩子们便迫不及待伸出筷子,将这闻起来香甜,看起来也漂亮的米枣糕放入口中。 三郎最爱吃甜,眼睛当即一亮,惊喜仰头对秦瑶说:“阿娘,好吃!” 大郎和二郎也相继点头表示肯定。 四娘已经再夹第二片了,不过这米枣糕看起来薄薄一片,吃起来却很实,两片下去,四娘的小小胃已经半饱,还有一点点腻。 乌溜溜的大眼望向盛放在竹篮中的双色馒头。 往日常见,要么是黑荞面做的灰馒头,要么就是白面做的白馒头,又或者是用高粱做的黄馒头。 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还做出了一层白一层灰的馒头,真让秦瑶小小意外了一下。 她穿越过来之后,今天是第一次再见到这种双色花卷。 伸手拿起一个,分成两半,其中一半递给巴巴等着半个的四娘。 她知道自己已经吃不下一整个花卷,就等着有人提出要共分一个呢。 欢喜地从阿娘手中接下半个有自己拳头大的花卷,四娘张开大口,嗷呜一口咬下去。 这花卷做得喧软,一下就咬到了底,入口微咸,还有一股葱香味儿,中和了先前吃米枣糕的腻味儿,香喷喷,十分解腻。 “阿娘,是咸的馒头!”四娘惊喜发现,“原来馒头还能是咸的。” “咸的?”刘季好奇的一挑眉,他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咸馒头呢。 当即放下碗里多夹的小米红枣糕,转向葱香花卷。 一口下去,刘季惊到了,“没看见葱花,怎么还有股葱香?” 李氏在旁微笑解释:“禀老爷,我用热油浇在葱花上,而后滤出焦掉的葱花,只留香油,在和面时,稍稍掺了些进去,这样蒸出来的花卷就会有葱香的味道。” 葱的香气本来就十分浓郁,所有面蒸了过后,留下的淡淡葱香反而刚刚合适,不会太过浓郁。 当然,做这个双色花卷之前,李氏也同阿旺提前做了准备功课,知道家里人都吃葱,才特意做的。 “对了。”看出孩子们又喜欢米枣糕又觉得吃多了很腻,李氏道: “这米枣糕还可以放在炭火上烤,将四边烤得焦香酥脆,再入口便不觉得腻,倘若喜甜,再沾上蜂蜜一起入口,会更好吃。” 正说着呢,四娘耸耸鼻尖,“我闻到啦,炭火的味道!” 李氏福了福身,冲四娘笑,“四小姐鼻子灵,我刚已经备好了烤过的米枣糕。” 刘季忙咽下口中香喷喷的双色馒头,“快快呈上来!” 李氏颔首,返回厨房,将阿旺帮忙烤好的米枣糕端上。 去年秋日,阿旺带着孩子们进山捅了两个野蜂窝,挤出来十小罐鲜美蜂蜜。 秦瑶给老宅那边分了两罐,又给了莲院两罐,余下六罐家里自己吃。 现在还剩下一瓶,正好用上了。 刘季肯定要沾蜂蜜的,他好甜,秦瑶觉得发腻的甜他只觉得刚刚好。 秦瑶吃的是焦香原味儿,李氏的米枣糕原本就没有做太甜,烤焦了边缘之后,口感变得更加丰富,浓淡刚好,吃了还想吃,完全不像是糕点,倒像是饼。 “我觉得很好吃。”秦瑶点点头,满意道。 刘季也说:“冬天坐在火炉边,边烤边吃,恐怕味道更美。” 吃干了嘴,佐一口香茶就更妙咯。 孩子们更不用说了,桌上剩下的兄妹四人平分打包,装进书箱里,快快乐乐上学堂。 李氏知道考验通过,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刘季带着打包好的米枣糕和葱香花卷出门前往莲院献宝,秦瑶擦干净嘴,看向忐忑等候吩咐的李氏。 秦瑶给李氏安排道:“以后你来负责家中的早午晚三顿饭食,还有家里的针线活,衣物浆洗,每月月银二百文。” “你每天早上来,做完晚饭后便可以回家,早午饭可以和我们一起吃。晚上的碗筷我们会自己收起来放在洗碗盆里,你第二天早上过来洗了就行。” “至于菜,家里后院有菜园子,你看着摘,菜不够或者有欠缺就告诉阿旺,他会进城去采买回来。” “还有,家里三天得开一次荤,早午饭可以随便一点,但晚饭一定要认真准备一顿,至于家中每月饮食上的预算,你去找阿旺了解。” 李氏福身应下:“知道了。” “暂时就是这些。”秦瑶站起身来,嘱咐阿旺帮忙带一下李氏,准备领宋瑜去文具厂。 至于小来福,学堂今年上半年是安排不了了,只能看看下半年的情况。 一家三口的住处还未确定,暂时先跟着李氏在家里,帮忙放牛喂鸡之类。 不过这会儿这些活已经让阿旺做完,秦瑶便让他跟着自己和宋瑜出门去村里转转,把路认一认。 小来福和二郎一般大的年纪,活泼乖巧,也不认生,夫人长夫人短的。 特别是在感觉到自己一家不像是来做奴隶,倒像是被人请来家中帮忙做工之后,胆子也大了起来,路上瞧见了什么,都好奇问: “夫人,那是什么?夫人,那家人在树上干嘛?” 445 识字不易 怕儿子太逾越,宋瑜呵斥了一次。 秦瑶摆摆手表示无碍,小来福挺乖巧,不像是家里那四个,问了还要问为什么呀、为什么是这样呢,简直聒噪。 于是,宋瑜也默默竖耳听秦瑶的解答。 毕竟宋章祖地在最富饶的江都府,一家三口在此之前,去过最偏僻的地方,就是这开阳县县城。 什么上树打茶果、下田插秧苗,都是第一次见! 父子两一路新奇着,来到文具厂。 “师父!”殷乐蹲在水缸边,努力挥挥手中正准备清洗的菜叶子。 秦瑶瞥了过来,“叫秦总管。” 殷乐瞬间蔫巴,“哦,秦总管......” 还想再多跟师父多说两句话,人已经不见了。 殷乐吹了一口气,她今早已经问了教扫盲班的刘琪管事,他告诉她,一日学五个字,等她学满一千字,最快也要两百天。 这对殷乐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 不过解决办法肯定不止这一个,殷乐心想着,那我就一日学十个字,二十个字! 这样时间就能缩短两倍、四倍。 然而,很快她又遇到新的问题,她问了刘琪总管,能不能每日多教自己几个字。 紧接着便见刘琪总管露出了尴尬的神色,他说:“我总共识得的字,也没有一千个,恐怕是教不了你。” 不过倒是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去县城找教书的先生学。 殷乐脸都垮了,县城书院可不收女学生,她上哪儿去学一千个字? 她也不笨,很快反应过来,师父就是故意卡她呢,料定她学不了一千个字,拜不成师。 这不,一早便在食堂门口蹲守秦瑶,想着能不能把这个一千字的门槛降低一点。 万万没想到,才开了个口,人就不见了。 “唉~”识字不易,殷乐叹气。 那厢,秦瑶领着宋瑜父子二人,把厂里的情况都熟悉了一遍,又叫来厂中所有管事、总管,让他们过来认认人。 先前秦瑶便已经露出要找个掌柜来替代她的意思,这会儿突然召集众人开短会,宣布宋瑜的到来,厂中众人吃了一惊之后,就接受了。 如今文具厂已经成为秦瑶自己的私产,她拍板说了算,加上宋瑜小露一手,展现出他在经营管理上的本事,众人不服也服了。 他们这些人,除了钱旺,余下都是硬着头皮上岗,字学了几个,书读了几句,但距离能写会算还远着呢。 短会结束,宋瑜便留在了工厂里。 他点了钱旺,打算先从厂中账目开始入手,利用一整个白天的时间,把厂中几个分部的开支情况掌握,以便明日工作开展。 按照宋瑜的想法,他充当的是主家赚钱的工具,仅仅只是维持现有的收益,主家肯定不会满意。 况且还有为其一个月的试用期考验压在头顶,宋瑜丝毫不敢放松。 这一看,宋瑜发现,旧有的模式中,除了流水线生产这一概念,其他并非完美,工人的利用率还不到七成。 而且文具厂产出单一,诺达一个木料加工厂,竟然只有文具礼盒和神力书箱这两款产品。 并且,这还都是最初版的款式,这一年多时间,一点创新都没有! 这都能赚钱,还有订单一直维持到今年年中,宋瑜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这只是如今他来之后看见的。 晌午在食堂与工人管事们一起用饭,宋瑜从大家口中的言谈发现,原来文具厂一开始的条件并没有如今这般好。 进村的大路是去年年底才完工的,采购网也是在今年年初,才逐步成熟完善,将进货成本稳定下来。 再有便是,属于秦瑶个人的盈利,她自己严格控制了一条红线,不得超过三成。 更多的利益,被她让出给到工人们手上——就是那些时不时的米面油粮福利和冬日炭火、夏日凉汤。 不但如此,每年还要上交族中一部分土地租金,山石树木采伐费用。 村里修的路,全是从工厂盈利中支出。 仅仅一顿午饭过后,宋瑜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家夫人到底想要什么。 更多的盈利好像不再是他通过考核的必要条件。 或许,夫人想要的是能让眼前这样的经营模式,长久维持下去。 宋瑜扶额,后面这个可比前面那个目标要更难完成。 只是增加盈利,他很快就能让到达夫人手中的银子涨三成。 办法也简单,无非是将工人们的劳动力压榨到极限,再减少各项不必要开支,就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可惜,午饭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要是真这么干,不用一个月,半个月不到夫人就会把他们一家打包送回去。 宋瑜犯难的时候,秦瑶已经领着李氏和小来福在村中找到暂住的房子。 就在刘老汉家里。 年前新修了几间屋子,家里刘柏、刘仲、刘肥三兄弟,一人一间。 金花和金宝现在都分到了自己的房间,还余下一间刘肥的老屋空置着。 原本张氏是想着,赶紧接个儿媳妇进门来,谁想到,刘肥直接跑到县城去了,还打着读书这样高光伟正的幌子,她还能怎么办! 知道这些儿媳们有了自己的小家不乐意和叔伯妯娌再混在一处,新修的屋子还都搭了灶台呢。 按照刘老汉的想法,只要还在一个院里住着,方便他看孙子孙女,各家想要单独开个小灶,那也无伤大雅。 偶尔能在家里开顿好伙食,何氏和邱氏现在对生活都满意得不得了。 私心得到满足,大家庭也和睦了不少。 就是可惜了刘肥那间屋子,空落落的,张氏看一回气一次。 秦瑶领着李氏进门来想租房子,张氏手一指刘肥空置新屋,“来得正好,租出去我看他回来睡哪儿!” 这不过是气话,秦瑶不当真,只带李氏去看了刘肥那间旧屋。 因为是后来建的,位置比较偏,在老宅东侧角落里,出门几步就是后门,下一片小菜地就能到大路上,过了路就是河,日常浆洗洒扫用水很方便。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要住在别人家里,总归不会太自在。 秦瑶道:“这只是暂时的,等农忙过去,家里要重新修整一番,到时候我在后山演武场那边再多建一间屋子,你们就能搬过去。” 446 想吃蛋糕 李氏没什么说的,谢了恩,忍耐着诸多不习惯,同秦瑶一起回家把行李拿过来,简单收拾了一番。 土屋昏暗,墙壁长年饱受摧残,扑簌簌落灰。 如果说秦瑶家的条件放在大户人家眼里只能算作干净整洁,那么刘老汉这边的宅子,只能用破烂来形容。 李氏虽然没叫苦,但从她打扫出一窝老鼠屎的惊悚表情来看,内心应该是相当崩溃。 秦瑶之前去过丁家府上当保镖,丁家分给她的小耳房,也是砖瓦屋子,地上还铺了石板的。 这里的泥巴地凹凸不平,墙壁扑簌簌落灰,还有黑漆漆看不清的房梁、茅草顶,每一样都在刷新李氏的底线。 原来,真正的穷人家居然这么的穷! 好在秦瑶提供的柔软被褥和厚实床帐缓解了不少李氏的焦虑。 至少床帐放下来,内里这一方小小天地还是馨香美好的。 李氏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她是来伺候人的,不是来享福的,新主家人很好,善待她们,本就已经是极大的幸运。 每日干完活,傍晚就能自己回家来,不用夜里随时伺候,已经比先前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至于小来福,孩子年纪小只觉得有趣,菜地里抓到一只虫子都很稀奇。 等到村里孩子来找他出去一块儿玩,竟是一家三口中最快打入刘家村内部的人。 这家送的一把青菜两个鸡蛋,那家给的半块儿年糕一碗豆腐,出去一圈,带了一衣兜的吃食回来。 还有婶子婆婆们托他来问话,“娘,你能教大家伙做绣活吗?” 正是秦瑶家即将开晚饭的时间,主家宽容没什么规矩拘束,小来福直接跑进厨房同母亲说话。 瞧见秦瑶从后院提着练习的神臂弓回来,忙又脆脆的喊了声:“夫人!” “您瞧!”小家伙指了指自己刚刚放在簸箕里的各种鸡蛋青菜豆腐,“都是大家伙给的。” 秦瑶抬眼看了看,笑道:“定是看你小子可爱才送你的,旁人可没这个待遇。” 小家伙不好意思的红了脸,眼睛亮晶晶,里面都是无言的欢喜。 他好喜欢这里,没人看轻他,也没人因为自己的身份欺负自己,还带他一起玩儿,抓鱼抓鸟给他看。 当然,他也会告诉他们外面的事情,教他们玩前主家少爷小姐们喜欢玩的游戏。 秦瑶对厨房里的李氏道:“天气热起来了,小来福拿回来这些菜不好放,今晚就一起做了吧,你们带回家去吃。” 秦瑶是能分开的就尽量分开,家里原本的人就够多了,再加宋瑜一家,根本坐不下,吃起来也不自在。 不但是她们不自在,宋瑜一家肯定也不自在。 未免他们一边诚惶诚恐的提出要下桌去厨房躲着吃,一边又碍于主家命令浑身僵硬的坐在饭桌前味同嚼蜡,还是分开的好。 秦瑶喜欢有人帮自己干活,但她不喜欢看别人在自己面前‘跪’着干活。 李氏一喜,忙应下来。那样她也能节省一些时间,晚上回去还能把夫人要的绸缎裙装做出来。 秦瑶把弓放好,来到水缸边洗了把脸,晒了一天太阳的水此刻温温的,落到脸上很舒服。 现在闲下来,她才觉得世界重归美好,连带着听见儿童房里二郎指导龙凤胎做功课的怒吼声都顺耳起来。 最近被李氏养馋了嘴,秦瑶突然想吃蛋糕了。 咂吧咂吧嘴,越想越馋,蛋糕的香甜似乎已经飘到鼻尖。 可惜,她也不知道配方。 李氏将饭菜端上桌,转身便自己提着自家三口的饭食叫上儿子回去,秦瑶忽然提了一嘴: “李氏,你知道蛋糕怎么做吗?” 李氏一愣,想了想试探反问:“夫人是想吃鸡蛋蒸糕?” 秦瑶摆手,“不是这个,是烤出来的,用鸡蛋、面、糖,还有什么油烤出来的,吃起来蓬松绵软那种。” 李氏摇摇头,“奴婢见识浅薄,不曾听过这样的点心,但可以试试。” 秦瑶听到她说不会,本已经不抱希望,但见李氏又说可以试一试,当即大手一挥,二两银子递过去,“那你试试,钱不够再找我要,缺什么料你就找阿旺帮你买回来。” 总之,秦瑶现在抓心挠肝的就想要吃到那一口蛋糕,哪怕是个盗版的呢。 人有时候的口欲就是这么稀奇古怪! 李氏接了银子,觉得有点多,但转念一想,尝试本来就有失败的可能,其中损耗还不一定要多少呢。 何况又是细面啊鸡蛋啊糖的这些贵重食材,花费就更多了。 李氏拿着钱,边想边离开。 刘季站在门口,眼尖的看见李氏手中银块儿,震惊的瞪大了眼。 直到随着李氏走远,看不清那银子,他这才提着骚包书箱大步走进门,震惊询问:“娘子,你给李氏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让她帮我研究一个小吃食。”秦瑶抬眸一扫,“怎么,你有意见?” 刘季飞快摇头,“那我哪儿敢啊。” 忍不住阴阳怪气,“什么金贵的小吃食要二两银子?娘子你怎么不把银子给我,让我来帮你做呢。二两银子啊,你就是要天上的龙肉我都能给你割下来炖咯!” 秦瑶还不知道他那点厨艺水平? 做点农家小菜还行,糕点他自己都没吃过几款,指望他让自己吃上蛋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洗洗手,开饭了。”秦瑶收回落在刘季身上的目光,开口又大喊了一声:“开饭!” 下午练了两个时辰的箭,她肚子里那点存货早消耗得一干二净。 此时面对这一桌荤素搭配均衡的饭菜,胃里早就叫嚣起来。 得了秦瑶一声令下,满院的人都归拢过来,开搞。 饭毕,盘子光亮得能将人影照出来。 今天轮到大郎和四娘收盘子,兄妹两把活儿干完,见天还有亮光,功课也做完了,叫上三郎结伴去村井找村里小孩玩儿。 至于二郎,卷王当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时间努力学习的。 刘季看了都汗颜。 不过今日他不打算同儿子一起卷了,他有正事要说。 “老师说,这几日天气好,打算提早两天出发,让我回来准备准备,后日一早启程前往府城,到时候暂住在贺家,方便备考。” 447 送信 秦瑶看着天边晚霞。 都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近几日确实是难得的连续大晴天。 “行,那你收拾收拾。”秦瑶抓一把瓜子,咔咔磕,“老规矩,费用单子列出来,明天交给我审核。” 刘季就等她后面这句话呢,立马起身回书房列单子去了。 秦瑶没管他,想起家里的秧苗,拿了把锄头,出门去。 按照这几日的天气情况,田里的秧苗应该再过十日左右就能开始分插了。 因着刘集村去年的丰收情况,今年下河村有不少胆大的,也留了二三十亩出来精耕。 关乎今年一年的粮食产量,两个村都十分重视这件事。 这次宋章还托人捎了口信过来,嘱咐秦瑶提前告知刘家村分插时间。 届时他要领着各村镇的人过来一起观摩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打算在来年全面推行七成粗耕三成细作的种植模式,提高全县粮食产量。 这样一来,村里秧苗分插一事就更加重要了。 秦瑶不得不上心,天天跑田里查看秧苗的成长情况,以便提前通知宋章带领大部队前来。 村长现在专心养身体,这件事便全权交给秦瑶负责。 一下子要接待那么多人,提前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秦瑶可不想自己一个人傻累。 在田里看了看秧苗情况,便朝村里走去。 路过村井,把大郎三朗四娘叫回家,独自上了坡,来到刘大福家。 他家已经吃完晚饭,正在院里休息。 秦瑶进门就听见哐当哐当的织布机响动声,刘大福家里的女人们只要不是吃饭上茅房,都在织布房中。 这些从织机中织出来的锦缎,是家中重要收入之一,根本不舍得停下。 当然,天色昏暗,夜间织布也会比别家更废灯烛。 不过多余的烛光也没有浪费掉,刘大福家的院子被烛光映得亮堂堂,看着叫人心里舒畅。 秦瑶的到来,刘大福并不觉得意外,她刚坐下,他就问:“你来找我干啥?” 秦瑶好奇问道:“县令要带人到咱们村学习参观怎么种稻的事,村长已经告诉你了?” 刘大福点头,拿了盘洗干净的野莓过来,“尝尝,今早老大他们从山里采回来的,酸酸甜甜,你们这些小姑娘最爱吃。” 秦瑶也不客气,拿了几颗放进嘴里,酸甜多汁,比想象中好吃很多,忍不住又多吃了几颗。 这才笑问道:“大福叔,您看这月初八,让宋县令他们过来怎么样?” 刘大福精明的哈哈一笑,“这事村长让你办,你自己定不就行了,问我干啥。” 秦瑶唉的叹了一口气,恭维道:“我到底年轻,没什么经验,这次一下子要来那么多人,还都是咱们这地界有头有脸的,没有大福叔你这样一位有经验的长辈坐镇,我这心里都没底呢。” 刘大福知道她只是说的客气话,但心中十分受用,忙摆了摆手笑说: “行了行了,就你还没底呢,这话也就哄哄旁人罢了,我这里你秦总管可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不过这接人待物上,我确实比你们这些小年轻多懂那么一点点,你若是信得过我,我就帮你安排好,到时候你只需要领着人来就成。” 能和县令大人还有其他各地镇长里正打好关系的机会,刘大福可不会放过。 当然,一下子要接待那么多人,少不得要破费一二。 但要是借此机会多结交到几位里正,也不亏。 秦瑶早料到他想结交,两人一个抛梗一个接梗,几句话就把接待流程谈妥了。 从刘大福家离开时,秦瑶还顺了半碗野莓,拿回家中,孩子们吃了都说好。 阿旺道:“那明早我进山去采几筐回来,多的吃不完还能做莓果酱,给李氏做点心用。” 这个时节,上山的野莓子都成熟了,红彤彤拇指大的,酸甜又多汁水。 还有那种细小结成一串串的,成片的长,有紫色的还有黄颜色的,就是肉粒太小,村里孩子们还嫌弃呢。 明日学堂休沐,听到阿旺这么说,大郎兄妹四个也嚷着要一起去。 阿旺看了秦瑶一眼,见她颔首,冲孩子们点了点头,“完成晨练,吃了早饭就去。” 去太早,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深重,湿了衣裳不说,采的野莓滋味儿也没那么浓郁。 孩子们齐声应好,简直迫不及待。 二郎道:“我明天要叫上小来福一起。” 秦瑶嘱咐:“注意安全,别去太久了。” 兄妹四人应好,排队洗漱完,回屋上床睡去,养足精神,明日好进山玩。 秦瑶回到房间,把要给宋章的信写好,吹灭烛台,也睡下了。 次日一早,秦瑶陪着孩子们做完晨练,便拿着写好的信来到文具厂,交给要进城采购的刘仲,拜托他把信送到宋家去。 “二哥,记得一定要亲手送到宋夫人或是宋县令手上。”秦瑶叮嘱道。 刘仲心里有点慌,见县令大人啊?他光是想想都腿软。 不过不能拖后腿,咬牙点了点头,“放心,肯定帮你送到。” 于是,收好这份信后,刘仲满怀忐忑的进城去了。 到了地方后他发现,原来只要打着自家三弟妹的名号,要敲开县令大人家的后门,并不难呢。 宋家下人领他去到宋夫人面前,刘仲眼皮都不敢抬一下,生怕人家觉得冒犯,信亲自交到宋夫人手上后,马上就要撤。 “请等一下。”宋夫人叫住刘仲,转头嘱咐丫鬟将一个长长的方形木匣取来。 两个丫鬟抱着木匣,略有些吃力的交到刘仲手上。 刘仲已经做足准备接手,却还是被沉沉的木匣弄得踉跄一下,急忙弓步用膝盖垫住重新抱紧,这才托住。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样沉。刘仲心头奇怪到。 宋夫人说:“这是我家阿弟欠秦娘子的东西,本来想着这两日让人送过去,但你既然来了,正好叫你先带回去,免得秦娘子久等。” 刘仲应了声:“好嘞。”便告退了。 走出宋府,回头一看这白墙绿瓦的高大院落,一阵恍然——这就是宋县令的家啊,果然气派。 448 英姿飒爽 刘仲午时就回来了。 因着那沉甸甸的木匣,怕是什么贵重之物耽误了秦瑶的事,到了文具厂,把车上采买回来的东西卸下,立马扛着木匣送到秦瑶家。 孩子们跟着阿旺进山去了,刘季还在莲院帮着公良缭收拾行李,家中只有秦瑶和李氏。 两人吃了顿简便的午餐,便蹲在厨房研究怎么做蛋糕。 当然,秦瑶靠嘴输出,李氏靠手执行。 因秦瑶从未自己做过烘焙,完全没有经验,李氏只能凭感觉摸索。 不过至少有一点秦瑶是知道的——鸡蛋清要打发成能插筷子的白沫。 李氏做过无数种糕点,听了秦瑶的描述,隐约明白了其中要点。 其实中西方的点心大同小异,不过是烹饪习惯不同而已。 想要吃起来蓬松绵软,这蛋清是关键。 只是李氏从未打过鸡蛋清,最快的速度也达不到效果。 秦瑶自己上手,用竹制的简易打蛋器疯狂搅动,速度快得只有残影,连着打了两刻钟,终于见到效果。 正起劲呢,刘仲来了。 秦瑶看见那木匣,整个人为之一振,把手中起了沫的钵递给李氏,嘱咐

相关推荐: 带着儿子嫁豪门   岁岁忘忧(完结)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我在末世养男宠   芊芊入怀   认输(ABO)   流萤   玩笑(H)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