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问:“有什么好事?” 秦瑶把信递给他,同时笑说道:“仕女匣在京城卖爆了,邱燕问我年前能给他多少货,越多越好。” 刘柏闻言大喜,忙将信接过仔细看了一遍。扫盲班没白上,已经能看懂七八成内容。 把信还给秦瑶,激动道:“那可得把这个消息告诉宋管事,好让厂里全速生产,按照咱们往日的速度,两三千只也能造出来。” 秦瑶抬手,“不用那么多。” 没看刘柏不解的神情,秦瑶吩咐道:“大哥你先回厂里把这件事告诉宋瑜,让他把管事们叫到议事厅,我稍后就来。” 刘柏忙应下来,一路小跑着去了。 秦瑶回屋换一身得体衣裳,同留在家中的李氏说了一声午饭不用留自己的,大步赶往文具厂。 工厂升级已接近尾声,整块地都被文具厂买了下来,现在新厂房就建在原来的文具厂旁。 老厂房大部分区域已经推到,各分部已经搬到新厂房内,只剩下食堂。 这地方秦瑶没打算继续拆,食堂分离出来也很好,反正新旧厂房距离只有不到五十米。 而且推到后的空地,还要建两排大院做通铺宿舍,以便日后远距离的工人们租住。 新厂形制和原来差不多,但生产线分成两条。 一条小规模,用于生产原来的神力书箱和礼盒。 一条大规模,也是现在最要紧的一条,用来生产仕女匣。 除此之外,还有绣房和玉石厂两个重要原料分部,位于刘家村以外的地方。 绣房负责一切布制品,玉石厂负责一切玉石配件制作,在原地制作完毕后,最后送到刘家村文具厂,进行统一组装出货。 有宋瑜和芸娘二人负责厂内事务,秦瑶基本没操心什么,只在重大方向上面进行把控。 比如今日邱燕来信,她就要亲自过来发布接下来的生产任务。 事关新产品后续的品牌塑造,秦瑶得亲自盯着各位管事落实才能放心。 551 集思广益 议事厅内,宋瑜以及其他能到场的管事,都已到齐。 秦瑶第一次踏进这间全新而宽敞的议事大厅,砖木结构的古典风格,大气典雅,很难想象到这样的屋子会出现在一座小山村中。 刘木匠审美果然在线。秦瑶在心中暗暗满意,觉得请刘木匠回来帮忙布置新厂,就是今年最正确的决定。 宽阔的议事厅内,横放着一张巨大长桌,桌面由完整的一颗古木制成。 四周则是各种木根制成的天然坐凳,统一上了清漆,透出一股很温润的原木色泽。 秦瑶在主位上坐下,直奔主题。 “京城传来的好消息我想大家伙都已经知道了,我和你们一样开心,但庆祝先暂时放一放。” 秦瑶笑看向芸娘等人,“年前要把第二批货交给福隆商行,你们算一算,咱们现在能做出多少只仕女匣交货。” 芸娘和采购的刘仲立马低声计算起来,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 刘仲道:“减去送货耗费的路程,咱们还有十月和十一月这两个整月用于生产,刚刚我和芸娘粗略估算了一下,以咱们现如今的速度,全厂上下轮换不休,大约能交出两千六百多只书箱。” “但是!”芸娘严肃补充道:“绣房那边的绣女们恐怕跟不上,需要扩招人手。还有玉石厂那边,虽然同色玉石我们已经屯了一些,但要统一一色,两千六百多只书箱中,恐怕会有三成杂色。” 听了两人的话,在场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仕女匣的售价他们都是知晓的,按照一般经验,自然是越多越好,能赚多少是多少,省得像神力书箱那般,后续无力,再想赚钱就难了。 可品质要是不能统一,招牌也坏了,自然是不能那么干的。 刘琪有些着急的追问:“那咱们到底能交出去多少只高品的仕女匣?” 芸娘有些遗憾的说:“如果不加紧秀坊人手,那么保守估计,一千五六百只。” 就这,绣娘们还得熬一段时间,日夜不休才行。 当然了,多劳多得,该少的银子一分不会少给。 众人忐忑的看向秦瑶,以为她对这个数字不会满意。 却没想到,秦瑶扶额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太多了。” 见自己话音落下,各位管事都是一脸不解的样子,秦瑶更觉头疼,都是老实人啊。 她本还想考验一下众人对品牌的意识有多强,没想到,压根没有。 不过顺子突然举起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讲。 秦瑶点点头,示意他说。 顺子有点焦急的道:“奇货可居,大家伙应该都知道,要是咱们一下子交出一千多只仕女匣,那还会有人花一百两银子来买吗?” 在场众人心知肚明,一只仕女匣成本还不到八两银子,就算算上要给福隆商行的抽成,那也是暴利。 就算他们制作得再精良,也还是布、玉石、木头。 顺子诚恳道:“我觉得咱们只要拿出五百只就足够了,而且还要做得更加慢,更加精细,务必每一只都做到极致,又少又精,让人想要而不得,方才是长久之道。” 顺子在厂里一直负责对外交涉的事务,时不时还要跟着刘柏的车队一起前往府城与福隆商行那边的管事接触,对秦瑶那套高端品牌销售模式略有耳闻。 他初听时就觉得这个想法十分绝妙,此时见到了第一批仕女匣的火爆后,更希望能够把这个绝妙想法贯彻始终。 “大家伙别光想着趁机大赚一笔,细水长流才是真。”顺子心想,老子还想在文具厂干一辈子呢。 “顺子说得对!”刘肥站起来,试探建议道:“秦总管,我觉得五百只都多了,咱们这次还是交一百只吧。” “而后再多做一百只预备,让芸管事想一想新的配色,做些新花样出来,春日再上货,且只在春日上,以后每年都只在特定时间上这样的一批,让人想买都买不着,还得等着候着......” 这话听得管事们眉头越皱越紧,哪有这样让客人等着的?谁发疯了乐意等那么长时间啊? 可是芸娘却发现,秦总管面上的神色越来越柔和,看向刘肥的眼神充满了惊喜。 她心里咯噔一下,顺着刘肥说的思路去深想,忽然觉得,人或许是很贱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得到! 而且,这两年她见识到不少挥金如土的富商壕绅,对这些人来说,花个几十两上百两就好像是她们这些普通人花一二百文钱一样,不怕贵,就怕钱想花都花不出去。 “这很不错啊。”芸娘喃喃道,“杂色的玉石何曾又不是另外一种独一无二呢?” 灵感一来,芸娘片刻都等不了,也不管还在议事桌上,突然离席朝自己的工作间冲去。 等刘肥发表完想法,且得到了秦瑶的高度认同及赞赏后,芸娘拿着新鲜热乎的两张手稿回来了。 这年头,木匠可以不会写字,但一定是绘画高手! 一只绿白清新配色的仕女匣,和一只棕灰黑杂色的仕女匣,随着纸张铺开,清晰展现在众人眼前。 此时的芸娘或许还不知道系列产品的概念,但她已经萌生出了这样的意识,为这两张新稿标注上了同样的“壹”字记号,且在壹后面,点缀了它们的名称。 第一款送到京城的螺钿黑漆仕女匣,名为壹.黛。 现在这两只手稿上的,名为、。 议事厅内,一帮大老爷们看着这两款新色仕女匣,都不禁有几分心动。 “我觉得很好看。”秦瑶惊喜的询问众人:“大家觉得呢?” 众人无不点头附和,十分佩服芸娘能想出这样的配色。 芸娘谦虚道:“多亏了刘肥的点子,要不然我还想不到这些。” 刘肥大方受了夸奖,笑嘻嘻的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反正他只管说,采纳不采纳是三嫂的事。 “我觉得还能把故事绘制下来,制成小话本附带在每一只仕女匣里。” 秦瑶又惊喜了一次,看向芸娘。 芸娘摆手,“话本上的画我画不来。” 刘柏笑道:“村里不是有书生吗?不如让他们来试试?也能赚些银笔墨费。” 秦瑶心思一动,对啊,村里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 552 踏上进京路 秦瑶原本只想开一个简短的会,定下第二批仕女匣生产任务。 没想到大家伙热情探讨一番,竟还有意外收获,越聊越兴奋,午饭全都没吃,一直到下午众人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了,这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现在秦瑶已经确定,第二批货交一百只螺钿仕女匣,然后同时生产春版仕女匣五十只和杂色仕女匣五十只,作为年后的钩子。 并在新一批的仕女匣中,增添产品带图小话本,加深京都贵女们对仕女匣的印象。 如果不出意外,这两拨操作下来,仕女匣系列高端产品就能够在京城站稳脚跟了。 不过比起这个,秦瑶现在还是更关心第一批货款。 现银不好运送,邱燕那边扣除掉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收益之后,余下九千两银子均以银票的方式,特意派了亲信过来,亲手送到秦瑶跟前。 来人也是秦瑶的老熟人了。 “没想到东家会把二掌柜派过来。”秦瑶一边请蒋文进屋落座,一边惊讶感慨道。 蒋文羡慕的笑了笑:“这可是九千两银票,放给别人东家也不会放心。” “说起来我们两家合作也有些时日了,先前竟一直没有过来看一看,这次机会正好,我还挺好奇这仕女匣到底是如何做出来的。” 二人在堂屋坐下,李氏端来了茶水和新鲜做的鸡蛋糕,看起来普普通通,那股甜香却让蒋文眼前一亮。 “这是?”他指了指那碟金黄松软的鸡蛋糕。 秦瑶解释:“蛋糕,胡乱弄出来的小吃食,味道还不错,你尝尝。” “那我就不客气了。” 蒋文说不客气那是真不客气,用手不好抓,直接端盘子,拿起李氏特配的银勺挖了一块儿放入口中品尝。 入口第一个感觉就是香和软,不似面食的喧软,而是一种云朵般入口即化的棉,蒋文从未试过这样的口感,有被惊喜到。 再细品其中滋味儿,这哪里是味道还不错,简直是仙品! 一连吃掉半碟,蒋文这才因为噎嗓子而停下,浅浅喝两口茶水压一压,好险没呛出来,让秦瑶看了笑话。 “还行吗?”秦瑶淡笑问,一副我并没有看出你有多丢人的天真模样。 蒋文克制的点点头,又挖一勺咽下肚,才说:“还不错。” 东西吃了,银票也送到,该谈正事了。 秦瑶看蒋文精神头十足,领他到文具厂里逛了一圈,又带到村里各处走了走,顺带着把自己想在京城开一间仕女匣专柜店的事说了出来。 “专、柜、店?”因为没听过这样的词,蒋文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生怕说错了。 这刘家村看起来偏僻,却有很多他未曾听过的新鲜词。 比如什么总设计、专研组、食堂、工作餐之类的,他刚刚还以为是这村里的方言呢。 没想到,厂里工人们说这些都是学他们秦总管的。 看来,秦总管很爱说些别人听不懂的新词,也不知道她是打哪儿学来的。 秦瑶淡笑道:“是的,专柜店,就是专门售卖仕女匣的店铺,从前台接待一直到售后一条龙,只为仕女匣的购买者提供高端的服务。” “当然,开铺子的钱我们来出,但毕竟是人生地不熟,不如贵商行根基深,所以还得商行多多帮忙,这店铺才能开起来。” 蒋文听得懵了一下,看秦瑶一副早有此计划的样子,不得不提醒她一下。 “秦总管,没有人开铺子只卖一样东西的,你知道吗?” 秦瑶颔首,“我知道,所以我们不是又弄了两款新品吗,刚刚二掌柜您也看过了,也很满意不是吗。” 蒋文愕然,颜色不同就叫新东西了? 他觉得很离谱,但转念一想,跟她的合作本来就是一件十分离谱的事,那继续离谱下去好像也没什么。 “想在京城开一间铺子可不容易,你真想好了?”蒋文严肃提醒。 秦瑶笃定的点了点头。 蒋文怀疑的盯了她好久,“店铺要是开起来,那可就不是福隆商行出来的仕女匣了,现在京城贵女们可只认咱们福隆商行带来的仕女匣,旁的都是不认的。” 秦瑶笑了,笑得轻松,“所以我说店铺我们文具厂来开,但经营还是交给贵商行来经营。服侍客人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也不敢自己经营。” “白送?”蒋文反倒越发怀疑她了,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 秦瑶一耸肩,“那我如果提出开专卖铺子的意见,贵商行会采纳吗?” “京城一间旺铺一年租金就得三千两,还不算装潢和其他的打点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每年至少要五千两银子才能把铺子维持下去。”蒋文怕她不清楚,账都帮她直接算了出来。 当然,有点夸大成分,但也相差不了太多。 秦瑶笑意更深,冲他眨了眨眼睛,别忘了,她现在可是怀揣九千两银票的人。 况且,她们现在赚的银子,可不止是给自己,还有背后的长公主殿下。 蒋文心里一沉,“我回去会转告东家的。” 秦瑶满意了,和颜悦色的问他:“掌柜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明日一早。”这刘家村他是一点都不敢多待了。 秦瑶哦了一声,送他到村口,突然道:“那我明日让刘肥跟您一块儿去,乡下小子没出过县城,到了京城那边还请东家多多提点。” 蒋文瞪大了眼睛,他东家还没答应呢!不带这么强塞人的! 秦瑶不看他,帮他给了马儿一鞭子,顺便“驾”的喝了一声,马儿吃痛,拔腿就跑,带着气鼓鼓的蒋文进了开阳县县城。 家里没空房,也不好意思让蒋文挤,所以直接给他安排到范掌柜的酒楼暂歇一晚,好酒好菜伺候,算她账上。 目送蒋文远去,秦瑶立马赶回家,拿起算盘算账。 九千两的银票不如几大箱银子来得那么刺激,轻飘飘没有什么激动的感觉。 扣除掉成本和工人奖金以及给村里人的分红,余钱还有七千五百两。 其中三成2250两银子,不管长公主要不要这个代言费,秦瑶都准备主动上交。 余下5250两银子,就是秦瑶个人的收益。 可能是当下所有需求都得到基本满足,这五千多两银子,不能引起她内心一丝波澜。 但对怀揣整整七千两巨额银票,将要跟随蒋文进府城、上京都,还要去公主府‘上供’的刘肥来说,三嫂给的这份信任,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可那是京城啊,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还是忍不住心驰神往。 于是,在全家人的目送下,刘肥怀揣巨款,肩负三嫂交代的开店任务,以及自我探寻的期望,忐忑踏上进京之路。 553 自惭形秽 刘季赶着满载的牛车,慢慢悠悠驶入村子。 出门几日,他已将娘子交代的事务全部办妥,如今他也是坐拥三千亩田地的刘举人! 当然了,地还是人家的,他只占个名头。 不过那三十亩种满了黄梨的山头,每年能租十两银子的县城郊外小院,以及城中一年租金三十两的小铺子,却实实在在属于他。 哦不,是属于他威武雄壮的娘子大人。 回头看一眼牛车上装满框的梨,刘季轻轻拍了拍它们可爱的黄脑袋,露出满意微笑。 这几筐梨全是他亲手从山上摘下来的,挑的都是最大最圆润的,再加上兜里的租金,刘季已经可以想象到自家娘子嘴角绽放出来的灿烂笑容。 娘子开心,他就开心,全家日子都好过,又是整整齐齐一家人。 至于先前他犯的那点小小错误,娘子大人日理万机,不会再记得。 刘季心里美滋滋,一会儿催促青牛走快点,别耽误了他上桌与娘子共用晚膳。 一会儿回身摸一摸梨筐,只觉得眼前这山间景色无比绚烂。 秋日已过,山间都是被染上金黄颜色的树叶,在夕阳的照映下,透出一层暖光,随着轻风吹拂,纷纷飘落,好像是下了一场黄金雨。 青牛识途,载着主人进了村子,看到熟悉的景物,青牛没忍住“牟”的叫了一声。 被夕阳晒着,昏昏欲睡的刘季登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坐直身子一看,原来已经到刘家村了。 牛车从文具厂大门前驶过,刘季惊讶发现,这个本该在家准备晚饭的时辰,村民们不但不在家,反倒在文具厂大门前排起长队。 一个个喜笑颜开的,翘首往前张望,不知道是有什么喜事,让他们这般期待。 有人瞧见刘季驾车过来,纷纷颔首打招呼,“举人老爷回来啦!”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刘季总觉得村民们看向自己的眼神格外亲热。 他停下车,好奇问:“大家伙都在这干嘛呢?” 周嫂子乐呵呵的反问他:“举人老爷不知道啊?仕女匣的生意在京城做起来了,村长正在给大家伙发分红呢!” 说到这,周嫂子激动不已,两手交握着甩了又甩,“没想到分红能领得这么快,幸亏当初听了村长的话入了股,要不然咱还遇不到这种好事呢,在家里坐着啥也没干,就有分红拿。” 正说着,里头忽然喊到周家人的名字,周嫂子赶紧大声应:“在在,我在呢!” “哎呀,举人老爷不能跟您再耽搁了,我先进去了。”周嫂子笑都来不及冲刘季笑一下,提起裙摆越过排队的村民就往厂里头跑去。 旁人艳羡不已,但一想到自家也有份,便又都按捺下来,等着里头喊名。 不一会儿,周嫂子乐呵呵的走了出来,村人忙问她:“得了多少啊?” “五两整!”周嫂子的回答响亮无比,传遍整个队伍,也传到路边的刘季耳中,听得他浑身一震。 “五两?一次就回本了啊!”村民们不敢相信,但见周嫂子摊开手中银两,里面确实是五两碎银块儿,一个个两眼放光。 有人拍拍刘功的肩膀,问他家是不是投了好几股。 刘功谦虚的点点头,“也没多少,就投了十股而已。” 周嫂子夸张的哦哟了一声,“天爷嘞,这一口气就是五十两银子呀!” 刘功淡淡笑着,“都是我爹投的,当初我们还拦他来着。” “大福厉害哦。”老人们又佩服又羡慕,只恨自己当初怎么不咬咬牙,多投一点。 不过现在这样也很好了,这才是第一波分红呢,村长刚刚还说了,等年底还会再发一次,今年这个年一准让村里人过得红红火火。 围观的刘季眼睁睁看着村民们领了银子出来,差点羡慕哭。 “举人老爷好!” 一个人影不知何时突然出现在牛车旁,刘季好险没被他吓一跳。 扭头看去,是一个穿着整齐的后生,看年纪与他相仿,身旁还跟着一个瘦脸男娃。 刘季眉头皱起,“你谁啊?” 他刘家村有过这样一号人? 兴许是没想到举人老爷居然不认得自己,刘粪蛋有点尴尬的说:“我是刘粪蛋啊,举人老爷您不认得我了吗?小时候咱两还一起捡过牛粪呢。” 刘季暗暗一惊,眼前这个衣着整齐,容貌可以算得上是端正的年轻后生,居然是他们刘家村最穷的破落户刘粪蛋? 感受到了刘季的惊讶,刘粪蛋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周家大娘说要给我相看个姑娘嘛,就收拾了一下,省得人家姑娘过来看了嫌弃咱。” 男娃拉了下阿爹衣袖,提醒他别光顾着说话,刘粪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不是来找儿时玩伴寒暄的,他是来给村长送鸡蛋的。 “家里抱了几只母鸡过来养,这是母鸡下的蛋,听说村长爱吃那个鸡蛋做的糕点,劳烦举人老爷您费费心,多做些给咱们村长吃。” 说着,自顾将一篮子鸡蛋放到了牛车的空位上,又冲刘季笑了下,这才牵着娃家去。 刘季微张着嘴,盯着那篮子鸡蛋看了足足半刻钟,这才僵硬的合上嘴巴。 仰头看看天,又看看热闹的文具厂大门口,再看看那对走远的父子俩,刘季没忍住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 他是才离开村里五天吧? 怎么感觉像是走了五年一样! 村里最穷的刘粪蛋变得人模人样不说,竟还有人给他说亲了? 还有村里的村民们,坐在家里银子就自己送上门来,最少都有五两银子,这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 看着眼前这个小村庄,刘季只觉得陌生,这还是他知道的那个刘家村吗? 是也不是。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是村长变成了秦瑶而已。 刘季停在文具厂大门口,目送一个个村民手捧银两欢喜离去,直到太阳西垂,暮色来临,那个备受村民敬重感激的女子伸着懒腰出现。 “回来了。”她冲他笑了下,看得出来心情很不错,哪怕眼底有几分疲惫。 刘季点点头,指指身旁空位,等她坐上来,驱车一块儿返家。 “你可真厉害。”他突然低喃道。 有点羡慕,还有点自惭形秽。 554 卑微季 夫妻两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 “阿爹回来啦!” 四娘惊喜的喊了一声,当先迎出门来,看见车上的梨,好奇问: “阿爹买了这么多梨回来,咱们能吃完吗?” 刘季把牛车停好,当先跳下车,转头去扶秦瑶,毫无意外,被嫌弃避开。 刘季耸耸肩,准备卸货,一手一筐,将车上这四筐梨提进院里。 随后迎出来的大郎几人惊呼:“好多梨啊!” 三郎伸手想拿一个尝尝,被刘季无情挥开,“去去去,这可是爹亲手摘给你阿娘的,阿娘还没动手呢。” 三郎嘟嘟嘴,立马跑去找阿娘,仰头大声说:“阿娘我要吃梨!” “我也要我也要!”四娘立马跟着说。 秦瑶好笑的把龙凤胎从自己身上拉开,示意阿旺去把牛车牵走,对殷乐和李氏嘱咐道:“洗一盆出来尝尝看,这么小的梨也不知道甜不甜。” 殷乐哎的应下,忙拿来木盆装了十几个拿去水缸边清洗,嘴馋的龙凤胎忍不了一点,马上跟过去,刚沾了水就把梨拿起来咬了一大口。 脆生生的,皮有些厚,但汁是甜滋滋的,四娘马上跑到阿娘身前,踮脚要她尝一口。 “很甜。”四娘期待的往前又递了递,秦瑶根本没办法拒绝,这都送到嘴边来了,不咬一口小丫头不会罢休的。 这梨不是皮薄肉软的雪梨,只是当地土梨,皮是黄褐色的,圆球形状,有七八岁小孩握紧的拳头那么大,八九月成熟,这会儿已经步入十月,应该是最后一批了。 秦瑶在四娘期待的目光中,低头小小咬了一口,肉厚微硬,汁水不算很充沛,但确实很甜。 “你把山上的梨都摘回来了?”秦瑶一边往水缸边去,一边问。 刘季把要送给老师和师兄的那筐特意挪到廊下,嘱咐孩子们别动这筐,小跑几步跟到秦瑶身后,笑嘻嘻道: “对啊,每一个都是我亲自选的,不甜不大不圆都不要,怎么样?娘子你觉得可还好吃?听原先的果农说,平日里一斤能卖七八文钱呢。” 不过眼下都要入冬了,天气凉起来,梨也不好卖了,与其让它烂在树上,不如摘回来。 秦瑶耳朵自动忽略刘季的前半句废话,只抓捕到土梨的价格,想着他这次实地考察过,又细细问了下果树年份和产量。 刘季很有眼力见的舀水给她洗手,“那片山林很大,全部种了黄梨,果树都是十年以上的老树,一年结出来的果子上万斤,年头好的时候能卖一百两银子呢。” 顺带着又把铺子宅子租出去的事说了一遍,着重讲了他如何辛苦寻找靠谱买家,又如何费尽口舌租得个好价钱的过程。 秦瑶抬手,她不想听那么多废话,接下刘季递来的布巾擦了把脸和手,直接问:“银子呢?” 刘季把布巾挂好,献宝似的掏出钱袋奉上,“铺子租了三十两,郊外小院租了十两,还有那邓家给的十亩水田,我想着离家太远,以八两银子一亩的价一起卖给了村里的富户,这一共是一百二十两银整,娘子你点点。” 趁着秦瑶点钱的功夫,他又说:“我这次出门还遇到不少想求我办事的人,但是我谨记娘子教诲,他们一上前,我立马就推开了!” “我跟他们说,老爷我家娘子赚的银子一辈子都花不完,老爷我不缺银子,别什么腌臜事都来烦老子!” 说完,大眼睛期待的望着她,忽闪忽闪。 银钱无误,秦瑶束好钱袋揣兜里,还算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洗手上桌吃饭吧。” “哦,对了,我想喝梨汁,你给我捣一碗。”吩咐完,想起什么,又回头问院里咔咔啃梨的殷乐大郎兄妹等人:“你们要不要喝梨汁?” 兄妹四人毫不犹豫开口说:“要!” 刘季瞪眼,正想说要的殷乐和阿旺默默闭上了张开的嘴,一口咬住手里去了皮的梨。 刘季满意点点头,又对兄妹四人说:“都吃了梨了就别喝梨汁了,梨太过寒凉,吃多对身子不好。” 说罢,不给兄妹四人反驳的机会,拿起李氏刚削好的三颗梨进了厨房。 梨切碎放进干净的石钵里捣碎,再用干净纱布过滤出来,一碗看起来不咋地,味道却非常好的新鲜梨汁就出炉了。 剩下的渣渣还能拿去喂牛喂马,一点都不会浪费。 饭桌上,看着秦瑶一口梨汁几口饭吃得香喷喷,刘季在旁又是添菜又是询问是否还要再来一碗梨汁的殷勤画面,殷乐阿旺和兄妹四人齐齐摇头。 卑微,太卑微。 原本拿来那么多梨,刘季还担心吃不快就烂掉了。 但现在有了秦瑶一日三大碗梨汁,家里其他人还没吃几天呢,一转眼,梨都已经没有了。 万幸,家里如今已不缺各种吃食,倒也不是多么惦记。 天一天比一天冷,白日里有太阳倒还好,到了傍晚,气温骤降,夜间烧起炭盆才不会觉得冷。 一夜暴雨过后,寒气涌入,山间一片萧瑟,冷得人都不想出门。 秦瑶一家紧急换上了去年的厚实冬衣,但要赶早去学堂的大郎兄妹四人还是冷得直发抖。 三郎“阿嚏”的喷出一个鼻涕泡泡,殷乐赶紧掏出手帕帮他擦干净小脸,阿旺又将灌了热水的水囊塞进他手里。 有了温暖源,三郎的鼻涕才止住,不敢耽搁,麻溜爬进挡风的马车里,钻进了李氏准备好的厚褥子,紧紧裹住。 刘季抱着手臂走出来看了看这灰蒙蒙的天,嘟囔道:“这么冷的天,路上又湿滑,要不就别去学堂了吧?” 此话一出,就连好学的卷王二郎也忍不住觉得惊喜。 已经钻进车厢里裹紧的三郎更是立马爬了出来,睁着大眼惊喜看向阿爹:“真的吗?” 刘季戏谑的挑了挑眉,指了指屋门紧闭的主屋。 这个时辰,秦瑶是绝不可能起来的,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懒着。 刘季怂恿的冲大郎抬了抬下巴,去问你们阿娘,只要她同意,今天就不用去学堂了。 二郎三郎四娘立马期待的唤了声:“大哥!” “这不太好吧?”大郎有点犹豫,万一阿娘被吵醒发飙怎么办? 555 翻车 但看着弟弟妹妹期待的目光,大郎还是不忍心打破他们的希望,蹑手蹑脚,在阿爹莫名兴奋的注视下,抬手轻轻敲了敲主屋房门。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郎神情过于紧张,院内众人下意识屏住呼吸,做好了面对狂风暴雨的准备。 没有等很久,屋内响起一声沙哑的质问:“干什么?” 大郎咽了咽嗓子,在阿爹鼓励神情下,小声问:“阿娘,今天太冷了,路上还湿着,能不去学堂吗?” “就一天。”少年紧张的补充道。 秦瑶烦躁的呼出一口气,“哦”的应了一声,埋头继续睡去。 “答应了?”大郎还有点懵,容易得他都不敢相信。 四娘最先反应过来,一把拖回书箱,冲进房间,蹬掉鞋子,钻进还有余温的被窝里,“我就知道阿娘是很通情达理的~” 闭上眼睛,秒睡。 屋外,二郎笑着看向三郎,“成啦?” 三郎开心的想要叫一嗓子,被刘季及时捂住,“嘘,咱们小点声。” 三郎点点头表示明白,干脆让阿爹把自己抱下车,拔腿紧追四娘步伐,重回被窝,开心得直打滚。 大郎二郎是想笑不敢笑,回笼觉是睡不着的,只能跟着阿爹一起回书房,烤着暖烘烘的炭火,吃着李氏做的美味早膳,父子三人窝在一张案几前,想干嘛干嘛,快乐得想要笑出声。 不过只要看见其中一人咧开的嘴角,另外二人立马就会做出噤声的手势提醒他别出声,闷着乐。 可苦了阿旺,家里四个娃是不用出门了,但还有金花金宝等着他送呢,毕竟两家一早就商量好的,一起接送。 “路上慢点走。”殷乐同情的叮嘱了一声,抱着自己那只热水囊,上工去了。 阿旺低叹一声,他是铁打的他不怕冷!驾车出门。 又因为大郎兄妹四人可以不用去学堂的事,老宅那边好一通鸡飞狗跳,阿旺这才成功接上被爹娘揍得哇哇哭的金花金宝,朝金石镇驰去。 秦瑶一觉睡到阿旺返家才起,屋子已经被炭盆烤得暖烘烘的,她只管坐下享受热气腾腾的食物。 刘季已经去莲院了,家里四个孩子也没有因为不用去学堂而懒怠,补完觉,看书的看书,练字的练字。 秦瑶吃完饭过去瞅了几眼,饶有兴致的指导了一番,在脾气升上来的前一刻,从容退下。 回到堂屋,喝着热汤吃着李氏刚刚炒出的花生米,整个人懒懒的挂在太师椅上,大脑放空,十分惬意。 如果可以,秦瑶希望时间能够在此刻静止。 但老天爷可能见不得她闲下来,正舒服得昏昏欲睡时,刘阳一大声:“村长!”成功把秦瑶从惬意中拉回现实。 “不好了!村长不好了!” 刘阳推开堂屋大门,带着一身寒气冲了进来,“村长不好了,新来的夫子连人带车一起掉到山沟里去了!” 秦瑶瞬间坐直了,但习惯使然,镇定问:“什么时候的事?是哪一段山沟?夫子人怎么样了?” 刘阳佩服村长这份从临危不乱的气度,但他完全做不到,焦急道: “就在原来打石磨那段碎石沟里,今天路太滑,夫子可能第一次来不识路,一不小心就滑到沟里去了,是顺子哥他们进城买货路过时才发现的,这会儿马车和先生都还在沟里,大家伙正想办法怎么把人拉出来呢......”
相关推荐: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流萤
南城(H)
我有亿万天赋
妄想人妻
深海gl (ABO)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带着儿子嫁豪门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成瘾[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