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岛小说

雾岛小说> 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 > 第43章

第43章

意大郎几个把门锁了跟上,先一步朝村中祠堂赶去。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大家又兴奋又好奇,村长这样敲锣打鼓的,到底是什么好事? 难道今年赋税能减免? 带着好奇,全村的人,只要没下地的都朝祠堂聚拢而来。 祠堂小,就每家抽出一个人进去,剩下的人都围在门外,亦或者有那身强力壮的小伙儿们,爬到树梢上隔着院墙往祠堂里看。 见人来齐了,村长笑着拿起一卷刚刚接到手的热乎文书,宣读起来。 那文绉绉的词,村民们根本没有文化,听得云里雾里。 但“减免两年学费”这段,却听得清清楚楚,心跳加快。 凡是跟减免有关系的事,村民们就没那个耐心等你把文书念完,有那辈分稍大的,直接打断了村长,让他赶紧给大家伙说个明白,别念那听不懂的文书了。 旁边刘老汉也附和:“就是就是,我们不听那个什么文书,我们就像听村长你说,你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村长要是留得有胡子,一准被这群‘刁民’气得翘起来。 189 实行两年免费教育 眼看好好的祠堂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村长没好气的喝道: “吵吵什么!你们这帮人啊,真是一点耐烦心都没有,就这还想着捡走这天大的好处?” 众人这才稍微安静一会儿,小声嘟囔:“那您倒是快说啊,到底是什么天大的好处?为啥能减免学费?是啥的学费?” 村长把文书往桌上一拍,得,刚刚的文书全白念了。 哦,也不对,倒是把最关键的那句听了进去。 村长不再对这帮泥腿子抱有什么期望,抬手喝令众人肃静,这才重新开口道: “朝廷颁布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以后咱们这些泥腿子也能把娃送去上学了!” 此话一出,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祠堂顿时炸开了锅! 秦瑶一直在等村长说出关键信息,结果耳边又吵吵起来,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抬眼一看村长,老人家眉头比她皱得还深,这种想说又被堵着说不出的感觉,太他爹的操蛋! 秦瑶决定帮老村长一把,气沉丹田,原地一声吼: “都给我闭嘴!村长没说完话之前谁再打岔我就把他扔出去!不信的就试试!” 她这一声吼,堪比大喇叭调到最高音量直接在耳边播放的威力,原先还吵闹的村民们瞬间感觉自己灵魂出窍,人都要震没了。 霎时间,祠堂内安静得连呼吸声都听不见。 村长深呼出一口郁气,感激的冲秦瑶那轻轻颔首,这下浑身都通畅,终于可以把话一口气说完。 朝廷颁布了新诏令,从今日开始,盛国开始实行两年免费教育。 凡是年满六岁,在十二岁以下,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通过考核后,都可以进入最近的学堂,免费进学两年。 学费由朝廷统一拨款,学生只需自备笔墨纸砚,交纳书籍费用。 诏令一出,举国哗然,风暴已经在京城席卷过了。 如今传到各县各村镇来,讨论度仍然不减。 刘家村这次是真的炸开了锅,家里有男孩的人家,又欢喜又忧愁。 欢喜的是自家孩子居然也能去上学,忧愁的是朝廷只减免学费,还需自费其他费用。 这一笔钱,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负担。 还有就是那个入学考核,到底怎么考?收几人? 他们这些人祖祖辈辈都没读过书识过字,家里的孩子泥地里滚大的,能通过考核? 狂喜过后,冷静下来的村民们,大多打起了退堂鼓。 “才两年,那两年之后呢?” “两年能学到啥?后面还不是要继续回来种地?那读这两年有啥用?” “就是!读个两年出来,还跟原来一样,不能吃不能喝的,半大的小子留在家里还能干点活呢。” “算了算了,书籍费也不是咱这样的人家耗得起的,一看就不是为咱们这些人下的诏令。” “......” 村民们纷纷散去,没一会儿祠堂里的人就都走得差不多了。 只剩下秦瑶和两三户的家长代表还留在那,几人对视一眼,继续向村长询问具体情况。 “咱们村是去哪家书院?” “考核考什么?” “每家每户人头有限制吗?” 这么好的诏令得到应有的重视,村长心中甚慰,耐心解释道: “说来也是运气好,金石镇上的丁家族学刚修好,咱们村离那最近,娃娃们就都到丁家族学就学。” “每家每户的人头倒是没有限制,只要符合年龄条件即可。” “就是这个考核,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考,诏令刚到咱们开阳县,我也是刚接到的消息,不过丁氏族学过两日就要入学了,你们可得抓紧咯!” 怕他们不上心,村长又反复叮嘱了好几遍,管它能不能通过,先把娃领过去再说,万一被选上了呢? 别小看了这两年上的学,两年时间,能完成基础的启蒙了。 家里孩子有没有读书的天分,两年之后就能看出来。 倘若真是个读书的料子,咬咬牙继续供,好处只会多不会少。 要是不是读书的料子,两年的基础在,能识字会算数,到镇上或是县里当个账房管事什么的,也足够养家糊口,比在地里刨食,看天吃饭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从县里接到这个诏令时,村长就觉得肯定是自家刘氏祖坟冒青烟了,要不然怎能盼来这样的好政令? 总之就是一句话,“你管它这么多,先领着家里的男娃们去丁家族学试试!” “左右也是咱们得了好处,绝对吃不了亏!” 看留下来这几个都还犹犹豫豫的,村长都替他们着急。 秦瑶突兀的笑出声来,“村长,我明天就带孩子们去!” 说着,在几人诧异的目光下,大步走出祠堂,低头对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四娘高声道: “刘平菱小朋友,恭喜你可以去上学堂了!” 小姑娘眼睛睁大了一瞬,似有些不敢相信,“真的?阿娘你没骗人?” 秦瑶重重一点头,“真的。” 村里人都算虚岁,过了年就大一岁,龙凤胎刚好符合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规定。 “走,回家准备准备,明天我就带你和三郎去镇上。” 秦瑶招手,示意兄妹几个跟上。 四娘被惊喜击中,抑闷多日的小姑娘,终于笑了起来。 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村民,四娘都要一本正经的告诉他们:“我能去学堂了!” 她像是一只飞出笼子的百灵鸟儿,叽叽喳喳的吵闹着,活力无限。 “周婶婶,我能去学堂了!” “王婆婆,我要去上学堂啦!” “我能去学堂咯!” 听着这一声声欢快的童音,村里人们下意识爱怜的对她说:“恭喜恭喜啊。” 话音落,忽然怔住。 村民们突然意识到,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女孩好像也能去学堂。 经过老宅,四娘大步迈进去,开心的喊: “金花姐姐,我们可以去学堂啦!” 然而,想象中的一声声恭喜并没有响起。 四娘灿烂的笑容缓缓收起,回头看向身后的阿娘。 秦瑶走上前来,安抚的摸了摸她的发髻,发现老宅里的气氛不太对。 金花独自一人,满身不服的站在院子中央。 对面,是堂屋里或坐或站的刘家众人。 还有满眼不理解,怀里抱着酣睡的儿子,无奈望着女儿的刘仲夫妇二人。 190 金花大闹 “这是怎么了?”秦瑶疑惑的问。 母子五人的出现,让院中凝重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邱氏看到秦瑶,没好气的看了眼站在院子里倔得要死的丫头,喊秦瑶快来帮忙劝劝。 何氏赶忙走过来,拉住秦瑶往木桩一样站着的金花身前走, “金花最看重她三婶了,这丫头今天突然犯起倔来,她三婶你来跟她说,看看哪家的女娃娃不是乖乖待在家中学女红的。” 金花听见这话,横着看了她大伯娘一眼,双拳紧握,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在对抗着什么,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 还不等秦瑶这个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开口问。 金花当先用并不大,但清晰的声音说: “我要去参加考核,我也要去学堂,我就要去,就是要去!” 邱氏没想到全家人劝了这么久她还没打消这个念头,向来温和的人,难得面上带了怒色,斥责道: “刘金花你别胡闹,那学堂哪儿是咱们能上得起的?” “村长说不要学费!”金花反驳道。 别欺负她小,刚刚在祠堂外头,村长都说了朝廷免费帮忙出学费,不用缴纳学费的。 邱氏没好气,“还有其他费钱的你怎么没听进去?你要去镇上不得搭车?笔墨纸砚不要开销?” “那为什么哥能去?哥去不花钱吗?”金花指着刘金宝质问道。 其实小姑娘知道什么呢,她就是很单纯的觉得不公平罢了! 何氏这时候可不敢沾边,忙回到堂屋里,一把揽住儿子金宝,得意的看了儿子一眼,说: “你哥是男娃,那能跟你一样嘛,你哥读了书,混出了头,对你还不是有好处,日后你要是嫁出去了,你哥还能给你撑腰呢。” 金花一边哭一边反驳:“那我读了书,混出了头,也能给我哥撑腰。” “唉哟哟~”何氏是真没忍住被小姑娘的天真给笑到,“金花你一个女娃你读了书能混出什么头来啊?人家学堂都不要女娃去的,你去干什么,在家跟你娘学女工不好吗?” 金花楞了一下,不知道要怎么呛回去。 邱氏抱着儿子走上前来,再次好声哄道:“别闹了,进屋带弟弟玩去行不行?你不是想要一条红裙子吗,你祖母也答应给你买料子了,咱们就做红裙子好不好?” 金花差点就动摇了,但还是本能的觉得,读书肯定是比红裙子更好更金贵的东西,小手一抹眼泪,偏过头去哼道: “我不要红裙子,我就要和哥哥一样的东西!” 何氏好笑说:“哪次有好吃好穿的家里不是先紧着你和金宝?你哥去学堂,你穿红裙子,这不是一样了吗。” “不一样!”金花抽噎着,说话却很清晰,“说这么多你们就是不想让我去参加考核,还说我肯定考不过,哪怕是去试一试呢,没试过谁知道。” 看邱氏要开口说没钱那套,金花抢先道:“阿娘你别说家里没钱供我,去年三婶婶给你们发了那么多工钱,我都知道,谁也别想骗我!” 吃瓜群众秦瑶挑了下眉头,小姑娘挺精明啊。 有这么好的脑袋瓜子,不送去学堂读书真是可惜。 秦瑶觉得自己可以说点什么,但这次她还是没等到机会开口。 邱氏可能是从来没见过女儿这么油盐不进的倔驴样,见哄也不管用,也是真的怒了,心一狠,沉沉道: “你怎么就不知道听劝呢?那娘问你,你去学堂有啥用?就两年能认得几个字学得几句书?就算你好学读出点样子,但你又不能考科举!” 金花被母亲这沉沉的语气震慑了一瞬,有点迷茫的问:“我为什么要考科举?就不能是多认得几个字吗?” “光认字有啥用?何况你一个女娃娃,要认字干什么?学好女红,以后好好找个婆家嫁人才是正经事。” 邱氏恼道:“你这么厉害的,看以后哪个人家敢要你!” “爱要不要,我就是要去学堂!” 兜兜转转,一切重回原点,金花是怎么说也不听,把邱氏气得不轻,眼看着她的眼泪也要落下来,秦瑶终于能插上一句嘴。 “我觉得金花说得对。”她这一开口,老宅众人齐齐抖三抖。 让你来劝的,可不是让你来捣乱的啊。 四娘挨在阿娘身边小声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要去都去,不去就都不去,儿女和睦,才不生间隙,家族子女互相帮助,才能越来越兴旺。” 秦瑶欣喜的看了眼自家优秀的女娃,冲老宅众人无奈一耸肩,“你们看,这么简单的道理,四娘都知道。” 刘老汉等人惊讶的看了四娘一眼,没想到她居然能说出这种大道理来。 那句不患寡而不患不均,没读过书的人可说不出来。 金花本来都要绝望了,突然看到有人站在自己这边,委屈的一瘪嘴,呜咽道:“三婶婶,笔墨纸砚也不要很多钱对不对?” “我爹给了我娘二两银子,二两银子能买很多笔墨纸砚吧?” 小姑娘一着急,不小心就把家底给爆了。 金花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惊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呲溜一下躲到秦瑶母子几人身后去,怕爹娘脱下鞋就要揍她。 秦瑶抬眼看了看刘仲和邱氏那想要掩饰又无话可说的焦急模样,差点笑出声。 何氏和刘柏夫妻俩满眼诧异的打量老二夫妻俩,“这就是你们俩说的‘手里没私房钱,想买点针线都得求爹娘’?” 刘仲眼看解释已经无用,不甘示弱的打量回去,“要说私房,大哥大嫂你们夫妻两个一起赚工钱,只怕都有四五两了吧!” 张氏揉了揉额头,“都别吵了,闹腾得我头疼,不就是上学堂吗?想去就去,各家自己出钱!” 最后这句才是重点。 本来金宝那份学杂费要从公中出,家里银钱紧张,她和刘老汉只打算出一份,送金宝这个男娃去。 邱氏有句话,二老是很认同的,那就是男娃才能考科举,所以他去学堂读书,才能为家里换来真切的好处。 191 都是狗 至于金花,从前也没有女孩去学堂,全家人都觉得这样安排也没什么不对的。 邱氏还为女儿要了一套红裙子呢,她自己也觉得很公平。 但现在张氏改变想法了,都有钱是吧,那就不用闹了,自家的娃自己负责。 张氏捂着头,让儿子刘肥搀自己进屋去躺着,其实就是躲了。 眼看两个儿子望过来,刘老汉点了点二人,警告他们自己识趣点,私房钱这么多,还好意思跟老子要? “我去地里转转。”刘老汉拿起锄头就要出门。 路过秦瑶身旁时,低头看了看四娘和三郎,“这两个小的你也打算送去?” 秦瑶颔首,“有这么好的政令,当然要去,和机会比起来,笔墨纸砚的费用都不算什么。” 又看向邱氏,“二嫂,你刚刚说女孩读书不能考科举,所以读书没用,但我想说,读书真有用。” 说罢,把自家的小四娘自豪的往身前一推,“看看我家四娘,多聪明可爱。” “现在是两年,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上头既然允许男孩女孩都入学堂,那女孩能考科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这两年过去,下一个两年还有没有这样的免费政令谁也不知道,万一以后都没有了,这次却不去,岂不是错过了?” 听见秦瑶这么说,邱氏本来就心疼女儿闹得不行,这会儿看看年纪比金花还小,却能说出大道理的四娘,不免有几分动摇。 秦瑶继续算道:“从前不能去学堂,是因为交不起学费吗?” 刘仲摇摇头,并不全是因为没有钱才不能去学堂,之前张氏就拿刘利小时候的事吐槽过,除去学费还有别的车费、书费,年纪小的还需要大人陪同。 正因为如此种种,这才让人望而却步。 秦瑶道:“大家都知道,学费并不难交,各家咬咬牙,供一个孩子去上学还是上得起的,真正的困难是知识垄断。” “当然我现在跟你们说这个你们不一定能理解,那咱们换一个思路去想,为什么那些读过书有教育条件的人不愿意出来收学生?” “我先前为了送大郎二郎兄弟两去丁家族学,费了多少功夫你们都知道,之所以那么费事,是因为盘子只有这么大,本来只是几个家族拥有的东西,一旦变成共享,就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四娘立马补充:“阿娘是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刘家众人恍然大悟,这样说就简单易懂多了! 秦瑶再次郑重提醒,“这样的机会,有可能就这一次。” 说完,把躲在自己身后的金花拉出来,让她自己跟她爹娘说去,转身领着四娘兄妹四个回家。 反正她能说的都说了,老宅众人要是没有这个觉悟,也没办法。 她家里还有两个呢,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大郎和二郎自觉去做晚饭,秦瑶把平日里兄妹四人用的手抄书拿出来,陪三郎和四娘预习。 虽然不知道考核会怎么考,但既然是读书的事,那大概率和‘书写读画’有关。 三郎和四娘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特别是四娘,睡觉之前都还在背诵秦瑶帮她编好的自我介绍。 三郎胆小归胆小,心却大,说难听点,有点缺心眼,这会儿倒头呼呼就睡,根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因为他知道,就算这次无法通过考核,他也还有其他机会。 四娘则不同,她知道自己可能就这一次机会,万一下一年朝廷政令又改了呢? 秦瑶听得真真的,隔壁儿童房里的稚嫩女童音,一直到深夜才安静下来。 次日一早,鸡刚叫秦瑶就起来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何况是这么大一件事,早去绝对错不了。 早上胡乱吃了点东西垫肚子,秦瑶便套好马车,领着兄妹四个一起向金石镇出发。 走到半道上,好家伙,前方长长一条火龙。 昨日嚷嚷着算了算了的刘家村村民们,一个没落下,夜半三更抓起家里的男娃,打着火把就出门了。 秦瑶心道,难怪刚刚出村的时候村里这么安静,敢情这一个个都提前出发,太狗了! 几乎和村民们同时出发的刘仲刘柏兄弟两,走到村口看见那么多火把时,也是震惊不已。 说好都不去,结果背地里跑得比谁都快! 他们走了一个时辰,身后远远传来车轮滚动的声音,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回头看去,果然是三弟妹家熟悉的马车。 刘仲一拍闺女的肩膀,金花立马大声喊:“三婶婶!” 很好,成功坐上马车。 不过车厢里也就够坐着六个娃,秦瑶挤进去,把四娘抱在膝盖上,自己坐她的位置,让刘柏刘仲兄弟两赶车。 “行不行啊?”秦瑶有点不信任哥俩的技术,这是老黄不是老青,有性子呢。 刘柏自信的接过马鞭,“没问题,弟妹你放心吧。” 刘仲也欣喜的说:“幸好你们赶车来了,要不然咱们都赶不到前头。” 秦瑶推开车窗,看一眼身后越来越长的队伍,眉头越皱越紧,“这人也太多了。” 赶集都见不到这么多。 “可不是嘛。”刘柏抱怨,“今早我们已经出发得够早了,没想到过了下河村,才发现有人昨夜吃了晚饭就往镇上赶。” 刘仲心头一紧,催促大哥:“那咱们可得快点,要是丁家收够了人就晚了。” 刘柏得令,又喊了一声驾。 可这马车再快也不能飞起来,秦瑶三个大人只能庆幸,随行的都带了小孩走不太快,马车还有点优势。 只是,等他们超越大部队来到金石镇时,从丁家庄排出来的队伍,已经排到官道上。 那可是三里地啊! 由此可见,整个金石镇的教学资源有多稀缺,方圆几十里,就只有丁氏族学这么一所学堂。 刘仲下车跑到前头打探,回来直摇头,“马车过不去了,前头还有好几家富户的马车堵着路。” “这不行啊!”刘柏挠了挠头,“咱们得走过去。”插个队。 这会子可管不了那么多,孩子前程要紧。 秦瑶从马车钻出,三人迅速交换了个眼神,刘柏眼里一股冲劲,刘仲有点犹豫。 192 不服就干 “老二你留下看马车!”刘柏果断做下决定。 刘仲也没怎么想,同意了,嘱咐金花跟好大伯和三婶婶。 四娘牵起金花姐的手,两人已经做好准备。 秦瑶把大郎和二郎也留下,一声令下,两个大人带着四个小孩,在道路上狂奔起来。 路上的人看见,眉头齐齐皱起来,偏头好奇去看他们到底要干嘛。 几人一路跑到了队伍最前头,运气很好,在那些贵人家的马车后面还有一片真空地带,秦瑶几人直接站了过去。 四娘和三郎年纪小小,跑得飞快,反倒是金宝和金花这两个大的,气喘吁吁,好不容停下,两人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 被四娘拽起来,小大人一样义正严词的教训道:“刚刚剧烈运动过不能突然坐下,会头晕的!” 金宝挥手表示,他现在头就很晕。 刘柏给他拎起来,嘱咐他慢慢喘匀气,要不然一会儿真晕倒了,那麻烦就大了。 四娘教金花怎么慢慢呼吸,喘匀了气,又把自己身上挂的小葫芦塞打开,两人一人喝了几口水缓解。 这时,远远避开那些贵人排在后头的人们不满的质问起几人来。 刘柏强忍着脸上热意,不做声。 前头马车上来了几个人查看情况,见耽误不到自家,又退去了。 身后的人见状,越发不满起来,大喊着让秦瑶几人把位置让开,排到后面去。 秦瑶一动不动,还教四个小孩把耳朵捂起来别管。 怕他们有心理负担,秦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里本来就没有人,他们没胆子占据这个位子,却又不许别人占据,这本来就很没有道理。” 四娘问:“我们有胆子站在这,所以这是我们应得的对吗?” 秦瑶欣慰的摸摸自己今天特意给小姑娘扎的丸子头,“没错,就是这样。” 而且还是在看见前面那几家不闻不问之后,身后这些人才突然爆发了强烈的不满。 她们先帮他们试探过,确定了没有危险他们这才来抢,这不是很扯淡嘛。 路就这么宽,前面那些马车故意挡在大路上,那么普通人能离学堂最近的地方,就是秦瑶几人占的这块儿。 这又不是现代文明社会,资源这么稀缺,秦瑶脑抽了才会让出去。 任凭身后众人如何吵闹,她都置之不理。 刘柏已经快顶不住了,但有秦瑶在身边,知道她的本事,多少还是有了几分依仗。 金宝还跟几个小孩吵了起来,那几个小孩辨不过他,都快气哭了,一直拽自家大人。 几个大人看孩子这般,气愤不已,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金花感受到身后的愤怒值已经接近爆发顶点,有些害怕的钻到四娘和秦瑶中间。 四娘理直气壮的拍拍姐姐的手,“不怕,咱们占理着呢。” 金花重重一点头,“咱们占理着呢~” 刘柏听得心里一咯噔,这姐俩真是一个敢教一个敢信。 很快,众人的怒气值就飙升到了顶点,甩头甩手的朝刘柏这个唯一的成年男人围了上来。 刘柏脸色一白,急忙高呼:“三弟妹!” 众人闻声,不由得发出一声嗤笑,一个爷们害怕得直喊三弟妹,太招笑...... 一个“了”字还没想出来呢,瞬间就笑不出来了。 只见一道青影从天而降,烈烈掌风密集的打出来,眨眼间的功夫,围在刘柏周围的人全部爆退三四米远,以刘柏为圆心,形成一个真空地带。 秦瑶稳稳站到刘柏身前,叉腰就是一声怒吼:“不服就干!不想干的老老实实排你们的队,少插手别人家的事!” 此话一出,现场诡异的静了两秒钟,这才有惊呼声断断续续响起。 秦瑶往前大踏一步,一群人齐刷刷倒退出去,让出了三四米的距离,把后面不知情况的人们挤得怨气横生。 秦瑶嗤笑一声,转过身去,领着孩子们排好队伍。 大部队排在她们三米之外,谁也不敢靠近,有那不小心被推出去的,又气又怕,一边骂身后的人,一边怂怂的带着自家娃往后退,绝不靠近前面那女人。 秦瑶在镇上其实有点名气,很快有人认出了她,知道是刘家村水磨厂的老板娘,自然也清楚她力大无穷的本事,吃惊的打量她许久。 见有人还暗地里不服,那人赶紧拉了他一把,让他别说了,那秦娘子可不是个好对付的。 顺便把秦瑶单手劈山,二指撑千斤的‘谣言’给大家伙八卦一遍。 等秦瑶再次回头时,就发现,身后的三米真空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扩大到了五米。 终于,太阳出来了,丁家学堂的大门被丁家下人缓缓打开。 一位丁家的管事站了出来,身后隐约还能看见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桌上摆着笔墨纸砚。 还有三位夫子打扮的儒生,年纪大概在四五十左右,正坐在课桌前的太师椅上。 丁家的家丁和护卫出动了不少,在学堂外站成两排,帮忙维持秩序。 丁氏族里的人,倒是没有看到,可能是不便过来,免得遇到熟人尴尬。 丁氏族学不好进,除了他们本家的孩子,其余的外族子弟,都是父母卖了丁家人情才能来。 不过更有实力的那些,也不会把孩子送到丁氏族学,他们自己就请得有夫子在家中为子女授课。 这次排到秦瑶一家前头的,都是镇子附近有些实力,但又在大家族面前排不上号的小族姓。 不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也是他们得罪不起的贵人了。 管事宣布了规则,这次诏令来得匆忙,他们族内原本准备的学堂不足以容纳那么多孩子,所以今年丁氏族学只能再收三十人。 今天的报名时间到午时截止,午时前报上名的,则可参加下午的考核,考核成绩排名前三十的孩子,则可入学。 听到这个规则,刘柏不禁一阵后怕,幸好他们今天就来了,要是明天才来,黄花菜都凉了。 金花和金宝有点紧张,看见学堂大门内摆放整齐的笔墨纸砚,他们心里就打怵。 三郎胆子小,人多他就像只松鼠,缩到阿娘怀里,两只眼睛到处观察四周的人和事,不安极了。 四娘则不然,握紧拳头,跃跃欲试。 193 临时抱佛脚 报名时间果然一过午时就截止,已经报上名,正在等待的秦瑶等人抬头往身后一看,还有好长的队伍正在排着。 得知报名截止后,众人只能哀声叹息,恨自己没能早点过来。 管事说了下午的考核时间,分了几个时间段,三郎四娘,金宝金花,刚好被分成上下两拨。 金花金宝稍前,龙凤胎稍后。 秦瑶看了眼天色,还早着,打算带孩子们先去镇上吃个午饭再回来,淡定得很。 与旁边树下焦急嘱咐孩子的其他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柏都很焦虑,因为家里孩子啥基础也没有,笔都不会拿,到时候考核能通过才怪了。 不过孩子们肚子早已经咕咕叫,秦瑶又说:“吃不饱哪有力气考核,先吃饱再说。” 主要是她要饿疯了,天没亮就赶来,又等了一上午确定考核名单,早上吃的那点东西早就消耗完。 等候在官道上的刘仲和大郎也频频朝前看,等得十分煎熬。 倒是二郎,在人群里这蹿一下那蹿一下,回来就十分遗憾的说: “早知道熬一锅糖水带过来就好了,这么多人,一人一碗能赚不少铜板呢。” 大郎没好气的看他一眼,“你掉钱眼里去啦,瑶姨他们都还没回来,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他们站得远,只听别人说午时后就停止报名了,看不见秦瑶他们排在前头还是后头,看其他村民遗憾归家,不免担心。 等啊等,肚子都等扁了,终于瞧见那几道熟悉的人影。 刘仲跑上前去,牵起女儿问:“怎么样?你们报上了吗?” 金花一脸忐忑,刘仲还以为没报上,正想叹气时,金花又嗯了一声。 “你这孩子,报上名了怎么还不欢喜,吓死我了。”刘仲没好气道。 金花本就很担心下午的考核,被爹这么一说,更焦急了,刚刚没有最熟悉的人在身边还忍着,这会儿爹爹就在身前,嘴巴一扁,带着哭腔说: “下午还要考核,爹,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刘仲还以为多大事呢,“考不上就考不上呗,本来也没指望你能考上,要不是你闹着要来,咱都不用跑这趟。” 这话说得,刘柏赶紧拍了弟弟一下,“你可闭嘴吧,孩子本来就着急,你不帮忙就算了还说这些丧气话。” 刘仲这才意识到说错话,赶紧哄道:“没事,咱们好歹试过了,走,爹带你到镇上吃好吃的去!” 金花这才稍微开心一点。 众人上了马车,来到镇上一家面馆用餐,因为今天人特别多,店里根本没坐位,大家伙都端着面碗蹲在店门口吃。 秦瑶几个大人站着吃,几个孩子把面碗搁在车辕上扒着吃,高度刚刚好。 秦瑶一口气吃了四碗面,这才满足的打个饱嗝,放下筷子给兄弟两个分析道: “刚刚我看了一下名单,咱们孩子的竞争对手有七十六个,这其中那几个大族的孩子有十二个,他们看起来都有点基础,前头十二个名额肯定有他们。” “还剩下十八个空位给咱们孩子去争取,我看那五十二个小孩,都是各村里来的,不像是识字的样子,三郎和四娘我一点都不担心。” “至于金花金宝,虽说现在临时抱佛脚有点晚了,但背下两段书应该不难,希望还是有的。” 刘柏和刘仲一听,一把将孩子拎过来,还吃啥吃,快点跟你三婶婶背书去! 面条还挂在嘴上的金宝金花愣住,蛤? 秦瑶无奈的看着刘柏兄弟俩,“急什么,先让孩子吃完。” 她正好想想教他们什么胜算比较大。 押题,是现代学子们最擅长的技巧之一。 这边的启蒙书是千字文和百家姓,每一个初到学堂的学子,先生都会以百家姓为最先启蒙。 一是内容简短有趣,二是这本书最便宜。 千字文,就是更深一级的,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道理。 丁家的先生们应该也知道这些乡下孩子的文化水平为零,出题应该不会太深,可能会以德智体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考核,看看品性,是否足够聪明,方便教学。 所以千字文被考上的概率不大。 那就让金宝金花背百家姓,时间短,快速记忆的话背到四五十个姓氏也是可以的,万一先生问他们读过什么书,就可以用到,甩开那些直接说没读过的一大条街。 品性方面,主要看礼,这个好学,教一教就会了,临时应付一下没问题。 于是,等金花金宝吃完了东西后,几人把马车赶到丁家庄附近一块儿隐蔽的草地上,开始了紧急特训。 怕三郎和四娘把昨天预习的给忘记了,秦瑶让大郎二郎带着他们两到一旁再复盘几遍。 刘柏和刘仲看秦瑶不急不缓,条理清晰的样子,钦佩不已。 这可比他们两无头苍

相关推荐: 芊芊入怀   爸与(H)   成瘾[先婚后爱]   实习小护士   认输(ABO)   妄想人妻   满堂春   游戏王之冉冉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珊璐短篇C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