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刚刚做晚饭的时候他就把面先发了,这会儿吃完晚饭又休息一会儿,时间刚刚好,面发得挺饱满的。 二郎把腊肉割一块儿,洗干净后切成碎,又把前两天从山上采下来,煮熟后摊开晾晒在屋檐下的细笋抓一把出来泡上一会儿,切碎混合在腊肉里。 最后把这个香喷喷的馅料包在大郎揉好的面饼里,放在铁锅里下油炸。 这种做法,何氏要是看到了,肯定大呼浪费。 但秦瑶从来没在吃食上省过,大郎兄妹四个已经慢慢习惯了重油重盐的做菜方式,只想着怎么做好吃,费油这种事,现在很少考虑了。 大晚上的,香气一波波从厨房里飘出来,秦瑶躺在床上琢磨地里的十亩麦子什么时候收割好,想着想着正要睡去,瞬间被这股馋人的香气勾醒。 起身来到厨房外,两个大的在灶前操作,两个小的贴在后面伸长脖子看。 三郎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努力吸了吸,又咽了口口水,“大哥二哥,好香啊~” 二郎把第一批放下去的饼子夹出来放在盘子里,三郎伸手就想来拿,被哥哥无情拍开。 “傻子,烫死你!”二郎呵斥道。 三郎委屈巴巴。 到底心软,二郎还是单独用小碗盛出一个放在一旁的案板上,递给龙凤胎一人一双筷子,叮嘱道:“吹凉再吃知道吗?” “嗯嗯!”两个小的猛点头,欢快的对着碗“呼呼~”吹起来。 等吹凉了些,四娘把饼分成小块,自己和小哥先尝了尝,又夹起来晃晃悠悠递到大哥嘴边。 大郎手上忙活着,嘴巴一张就把带馅料的饼叼进嘴里,面皮酥脆,馅料咸香,笋粒火候刚好,脆脆的泛着一点甜,特别好吃。 不过油好像多了点,下一批得让二郎好好滤一下油,要不然明天油冷了饼子吃起来会很腻。 199 孺子可教 兄妹四人在厨房那小小一角里幸福的忙碌着,完全没注意到站在屋外眉眼含笑的秦瑶。 她静静看了他们一会儿,忍住想吃宵夜的冲动,不想打破这温馨的一幕,转身回了房间。 夜很深了,厨房里才安静下来。 大郎把炸好的饼子盛到弟弟妹妹们各自的木匣饭盒里,开盖晾着,用罩子罩住,又灭了灶膛里的火,检查一遍门窗,确定没有遗留安全隐患,领着弟弟妹妹洗漱干净,这才回房睡下。 家里养的鸡准点就叫,安静的院子又热闹起来。 今天果然下雨,不过雨不大,细如发丝,纷纷扬扬,带一把油伞就足够。 秦瑶继续赶马车送孩子们去下河村,看着车夫把他们接走,才回村。 当她把二郎带回来的十五张神力书箱往刘木匠面前一放,蹲在地上的他整个都跳了起来。 “天爷!你家二郎成精了吧?”刘木匠不敢置信的问道。 秦瑶撇他一眼,不要乱讲话,人家刘二郎只是财商比较高。 不过为了赚钱就把自己的书箱给卖掉这种行为,她不提倡。 刘木匠算了算成本和耗费的时间,他一个人一天能做两只书箱出来,但这是在木料已经提前处理好的前提下。 木料成本其实没多少,箱体用的不是什么上好的料,就是金石镇这片常见的杉木。 只有拉杆和小木轮用的是硬度更高的木料,价格稍高些。 这么算起来,成本也就一百八九十文的样子。 换做是他来卖,根本不敢要人家五钱银子。 话说到这,刘木匠又感叹了一次:“你家二郎这小子学到了他爹忽悠人的本事。” 秦瑶扯了扯嘴角,“我姑且当你在夸他们父子。” 刘木匠道:“五钱银子都有人买,那咱们要不就定这个价?” 秦瑶:“我觉得可以再加点,588怎样?” 刘木匠心道还是你心眼子多,但他自己良心过不去,“有点贵了,折中一下,568吧。” 秦瑶颔首:“那也行!” 两人达成一致,立马开始干活。 秦瑶不会做细致的木工,但把木料锯成板料她还是可以的,刘木匠再指点一下,两人就能一个出原料,一个做机关拉杆和轮子,最后上了漆再拼接组装。 还差一个上漆的工序,秦瑶去把芸娘叫了过来。 起先芸娘不太想来,家里麦子要收了,她又要织布又要做饭带孩子,还得看顾着菜地,根本没得闲。 秦瑶就求她先来帮帮忙,帮个四五天不会耽误什么,而且工钱按件计价,一件给她十五文钱。 这十五个订单,就是225文,二钱多银子了呢。 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芸娘纠结了半刻钟,把娃背在背上,就到厂里来了。 现在厂里人少,小孩子让他自己在院子里玩一下木头块什么的,也不怕被碰着伤着。 芸娘很快重新上手,厂里三个人,愣是忙出一群人在干活的氛围。 订单的时间还有很多富余,但秦瑶要多做出十几只神力书箱出来,到时候好拿到县城试试水。 而且这几日城里已经开始着手为科举初试做准备,过两天就开考。 她这一批做出来,正好赶上初试结束,各地考生们都还在县城里没来得及走,客户人群这不就有了嘛。 说好只做四五天,可芸娘看秦瑶弄出来的板料,越堆越高,心里就是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干到第五天,活还剩下一半没干完,为了银子,一咬牙,直接拿了五十文钱出来,去请了村里一个田地少的汉子做五天短工,这才重新投入工作中。 二月十号这天,累得手酸的芸娘总算是把那堆待刷漆的木料全部刷完。 秦瑶数了数,居然比预计的量还超了点,一共做了四十只书箱的料。 芸娘揉着发酸的手腕,生怕秦瑶还有料要上漆,赶紧说: “我得家去了,这么多天没能给我公爹他们送饭,婆婆都要骂死我。” 还说先前弄水车的时候都没她现在这么忙,也不知道到底忙个什么,一整日从早到晚见不到人影,别是去干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先前是秋收后农闲时,家里不忙,她在厂里又能准时拿工钱回家,家里的活不重,婆婆干得还行,自然不会说她什么。 但这次不一样,家里那些散碎的活全部堆到了婆婆一个人身上,抱怨几句是难免的。 秦瑶一听芸娘这么说,赶紧把工钱掏给她,一块五钱银角子外加一吊铜板。 四十只木箱,一只十五文钱,正好是六百文。 这才八天工,一下子就能拿到先前两个月的工钱,芸娘脸上的愁容瞬间散去,笑了起来。 “秦娘子,下次有这样的活你还叫我啊!”走之前,芸娘背着儿子乐呵呵的叮嘱道,似乎手腕上的酸痛都已经好了。 刘木匠都笑了,“真是见钱眼开啊。” 秦瑶耸耸肩,都一样,金钱的魅力谁无人能挡。 料子晾了两日,秦瑶的活也干完,陪着刘木匠把那些木箱全部组装起来。 四十只刷了黑漆,绘制粉白纹样的书箱整整齐齐摆在库房架子上,看起来还有点小震撼。 十二号这天,秦瑶把孩子们接回家来,吃过晚饭后,让二郎明天去学堂记得告知他的同学们,提前把尾款准备好,后日她亲自送到书院门口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二郎你这样跟他们讲,说我阿娘看在咱们是同窗的份上,给你们打了折,原价要668的神力书箱,现在只收你们568。” 秦瑶一挑眉,“记住了没?” 二郎嘿嘿一笑,连连点头,“阿娘放心,我一字不差的告诉他们,让他们记咱们一个小人情。” 秦瑶欣慰的拍拍他的小肩膀,“孺子可教也。” “不过这种小人情也没什么用,平常还是该怎样就怎样,实力不对等的前提下,过了只会显得谄媚。” 大郎二郎收起笑容,认真听着,又学到了些人情世故。 三郎和四娘还懵懂,因为他们和大郎二郎不在一间教室,就连夫子也都不同。 200 交货 丁家族内的孩子们另由其他丁家叔伯族人们教导。 而免费入学的三十个孩子,则是在学堂侧面的屋子里接受成夫子的启蒙授课。 之前见过的丁先生,偶尔才来。 所以兄妹四人面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三郎四娘那边以启蒙为主,氛围较为轻松。 大郎和二郎这边气氛要严肃得多,因为同期的丁家孩子们都有一定基础,夫子教授的课程要深一点。 加上授课的目的是为了科举做准备,氛围是非常肃穆的。 好在兄弟两也十分努力,回到家后点着烛台提前预习明日功课,同时补充那些自己从前没学过的知识,暗暗追赶同期同学们的进度。 现在刚入学,差距还看不出来,抓紧时间补上去就好了。 大郎沉着冷静,二郎懂得伪装自己,丁家孩子们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两什么水平,互相之间相处还算愉快。 事情说完,洗漱过后,母子五人回到儿童房,秦瑶翻开他们的书本,给兄妹四人补课。 白天课堂上先生讲了什么,哪里不懂不会,什么地方可以自己提前学习之类,都给他们划分清楚,引导他们自学,尽量把枯燥的文字解析得有趣些,勾起他们的兴趣。 培养出一个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后她就不用抓狂的给四个小孩辅导功课了! 自从四个小孩去学堂,秦瑶明显感觉到自己精力不足。 睡得晚,起得早,每天还要接送,回来还要忙着做书箱想办法赚钱。 所以,为什么丁家族学不能有宿舍?! 出发前往丁家族学送书箱的那天,秦瑶先去村里找了两个家里麦子已经收完的刘氏族人帮自己收割麦子。 一亩麦二十五文钱不包饭,直接包给两人。 麦子割好就帮她搬到家门口的平坝上堆着,回头她自己搬进屋去。 为了预防下雨,秦瑶今年特意找人帮忙编了三张晒席,两人割好的麦子用晒席帮她盖好即可。 万幸明日就是休沐,农忙连休三日,四个孩子可以回家帮忙给麦子脱粒。 安排好这地里的活,又吃了点大郎昨夜做好的便饭,秦瑶这才赶着牛车,载着二十只书箱向金石镇出发。 其中十五只是订单交货,剩下五只,是想带去镇上看看能不能卖掉。 秦瑶到的时候,正是晌午学堂学生们午休的时候。 二郎和大郎猜测她这个时间点应该能到,叫上那几个下了订单的同学,一起来到学堂外等候。 没一会儿,就看到一辆熟悉的牛车匀速驶来,兄弟两欣喜对视一眼,大郎往前迎去,二郎则告诉同学们,他们的神力书箱来了。 秦瑶赶着牛车来到近前,原以为这些同学不过是些十岁左右的孩子,没想到年级最大的,看起来都十八九了。 二郎这个八岁的孩子,居然是这里头最小的。 难怪购买力还不错,一个教室总共就二十来人,十五人都买了神力书箱。 秦瑶把牛车停在路边,大郎过来帮忙,秦瑶笑问:“午饭吃了吗?” 大郎点点头,“吃了,吃完猜着您该到了,我们才出来等。” “三郎和四娘呢?”秦瑶又问,顺手将牛绳子拴在了一旁的树干上,免得伤着人。 大郎解释,“都在写大字,下午要交给夫子看,我和二郎都没叫他们。” 学堂两道门,两边学生进出都不走一个门,每天放学大郎和二郎都要绕到这边的门来等龙凤胎。 毕竟是诏令下来的第一年,能读书就已经很好了,丁家担心外人影响自己族内的孩子,也可以理解。 二郎领着一群少年走了过来,秦瑶也不废话,冲他们笑笑,掏出了订单,一个个把神力书箱交给他们,让他们检查一下有没有瑕疵。 少年们期待了许久,终于得到自己订购的神力书箱,十分激动,拿到自己的立马在大郎和二郎的指导下试用起来。 刘木匠把木轮和抽拉提手打磨得十分光滑,抽拉和滚动都很顺滑。 如果是很平整的道路,平着就能推动。 就算有些坑洼处,拖起来也是没问题的。 不过有一学生说:“要是还能跟原来的书箱一样背在肩上就好了。” 秦瑶闻言心头一动,对啊,差点忘了对年龄大的学生们来说,肩带是刚需。 神力书箱再加上可以自由装卸的肩带,那岂不是无敌? 不过现在这一批交货的是来不及再增加肩带了,秦瑶大脑飞速转动,给那名学生出了个主意。 “这位同学,你这个想法很不错,这样,回家让家里人帮你做一个网绳出来,很容易就能套在木箱上,然后系上合适的肩带,随时可以拆卸,若是遇上下雨泥泞时,可以背在身上。” 说着,秦瑶又从其他学生手上把书箱拿过来,指着书箱顶部那个圆形的深洞, “你们看这个地方,这就是用来插伞柄的,下雨把伞插在上面,人和书箱都淋不着。” 毕竟是由原始书箱改装而来,所以刘木匠在设计之初就保留了这个伞柄位置。 学生们一听,能插伞柄不说,还能自己设计肩带把书箱背起来,有种得到了自己专属物的惊喜感。 再次确认书箱没问题之后,一一上前结算尾款。 五百多文钱,足够刘家村一户五口之家买上二十五斤猪肉的钱,学生们给出来半点不见心疼,爽快得就像是在花十文钱买玩具一样。 而且拿铜板的极少,都是给的整六钱银角子,幸好秦瑶有先见之明带足找零的铜板,要不然一下子真找不开。 十五只神力书箱交出去,到账八两三钱零七十文。 午休时间很短,书箱领完,学生们便都拉着自己的神力书箱,欢喜回去了。 秦瑶嘱咐大郎二郎下午等自己来接他们,她还要到镇上去摆个摊。 兄弟两惊喜不已,忙不迭应下。 秦瑶目送二人进了学堂,这才赶着牛车和剩下的五只书箱往镇上街道行去。 路过丁湘家,想了想,来到后门,敲响了门上铜环。 府中护卫章八开了门,惊讶的睁大眼,“秦娘子您来啦!” 随即赶忙把后门完全打开,都不用去通报,直接请秦瑶进来。 201 时尚是个轮回 秦瑶摆摆手,她懒得进去寒暄了。 “麻烦你帮我把这两个书箱交给丁小姐,一个给她,一个是给丁少爷的,感谢他们对我家四个孩子的照顾。” 秦瑶把书箱放下,告诉章八自己增加肩带的方法,章八颔首表示记下后,上车一甩鞭子,走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章八稀奇的看着脚下这两只带四个轮子的书箱,心道这秦娘子怎么总能弄出这些稀奇古怪但又好用的东西来。 上次是送能搓出白泡泡的肥皂,这次居然直接给了两只可以放在地上推拉的书箱。 怕弄坏了这稀奇古怪的神力书箱,章八小心翼翼,一手一只提起来,送到丁小姐的院落里。 乔姑姑、豆儿、草儿都围上来看,低喃道:“这书箱怎么做得这样奇怪?还给装四个轮子,干什么用的?赶车那样找只羊来拉吗?” 丁湘佩服的看向提出如此‘巧思’的乔姑姑,这或许是连秦瑶本人都从未设想过的方向,一般人真想不出来。 不过书箱上有提手,明显就不是用牲畜拉动的。 丁湘问章八秦瑶有没有留下使用方法,章八点点头,但他不敢乱动主家东西,便由他口述,丁湘实操,把隐藏的抽拉提手扯了出来。 豆儿“呀”的惊呼一声,“小姐,这书箱还带机关呢!” 丁湘两眼放光,立按照章八说的,把这个神力书箱推了起来,木轮丝滑很好推动,几乎没用到什么力气。 斜着拉了一下,也不费力,而且细看之下,整个书箱上没有任何衔接点,仿佛天然一体,可见工匠手艺精湛。 丁湘在院子里玩了好久,这才想起来哥哥的书箱还没送去,忙停下,嘱咐乔姑姑帮忙把自己这只书箱小心放到自己的书房内。 紧接着拖着给丁适的另外一只,丝毫不心疼的穿过整个丁府,来到前院书房。 木轮在地面上滚动的声音引起了书房里丁适的注意,他好奇的往门外一看,就见自家妹妹拖着一个木箱子喜滋滋的走了进来。 丁适眉头一皱,什么玩意儿? 经过门槛时,丁湘稍微使了点力气,就把较沉的书箱提进书房,随后一屁股坐在箱子上,靠两条腿滑动着飞过来,自己把自己乐得哈哈大笑。 书房里没外人,她完全放飞自我,坐在神力书箱上转了好几圈,这才在丁适无语的注视下连人带书箱停到他身前。 少女拍拍身下书箱,一脸神秘,“哥哥,你猜猜这是什么?” 丁适:“装行李的?又是秦娘子给的?” 丁湘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哎呀,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没错,是秦娘子刚刚送来的,送了两只,咱们正好一人一只。不过不是装行李的。” 丁适来了兴趣,把丁湘从书箱上拉下来,蹲下来看了一会儿,惊喜问:“这是书箱?” 丁湘点头,终于答对了,把刚刚章八告诉自己的肩带增加方式告诉哥哥。 丁适原先还觉得不能背起来有点鸡肋,听丁湘这么一说,顿时有点爱不释手。 平日在书院,县城里都铺着青石板,拖拉就很方便,但要是出了城,遇到不平坦的路段,还是背起来更舒适。 但不管怎么说,都比手提式的还有从前的老旧样式便捷好看。 丁适来回抽拉把手,收缩都很顺滑,一点不卡,因为好奇,蹲在书箱前研究了好一会儿。 不过怎么也看不出机关到底是怎么做的,试探问:“这书箱应该不便宜吧?” 丁湘摇头,“不知道,不过这么精巧的物件,也就秦娘子能想到。” “对了哥哥。”兴奋劲过去后,丁湘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试探问:“县城初试的名单是不是出来了?” 丁适颔首,让自己的书童把神力书箱拿到家中绣娘那去,让她帮忙配一个好看的肩带。 目送书童离开,这才回身看向丁湘,“你想帮秦娘子问刘季的成绩吧?” 丁湘傻笑一声,恭维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哥哥你的眼。” 丁适看着院外冒出绿芽儿的花坛,啧啧叹了一声,直听得丁湘心都提了起来,忙追问:“难道没上榜?” “倒也不是。”丁适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用字面的意思说:“上了,但没完全上。” 丁湘听迷糊了,这到底是上还是没上啊? 丁适微微皱着眉说:“我只能说他有点倒霉。” 丁湘:蛤? ....... 秦瑶拉着剩下的三只神力书箱来到镇子的街道上。 今天是个小集,按照往常人流很大,但现在正巧遇到了收麦的关键节点,大家伙忙着地里的活,前来赶集的人比往常少了很多。 秦瑶把车停在面馆门口,这家面馆味道特别好,但平日不开门,只有逢集那两日会出摊,想吃到还得趁赶集的时候。 秦瑶点了三碗面,然后把书箱从车上取下放在店家门边,面馆里进进出出不少人,秦瑶一边吃东西一边叫卖,倒引来不少人问价。 但一听要588文,又都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摆手离开。 金石镇上读书人也有几家,眼看在面馆这卖不出去,秦瑶吃完了面,就提到那几家有读书人的院子门前推销。 神力书箱这种东西,穷人觉得又贵又没用,但对有钱人来说,却也算得上个有趣的物件,特别是推拉的设计,能让人眼前一亮。 三只神力书箱,都被秦瑶推销出去,不过打了个折,568出手的。 不过经过这一番市场考验得到的反馈,秦瑶决定回去和刘木匠把神力书箱再优化一下。 肩带的需求非常多,原先她只想着小孩要方便,差点忽略了读书人中最大的年龄群体其实都是成年男性。 他们力量比孩子强多了,背一个书箱完全没问题,并且不少人配有书童,根本不考虑省力这件事,他们要的是特别和专属。 得到这个重要反馈后,秦瑶觉得书箱的设计还可以往个性化定制方向改进。 比如各种书箱佩饰,所以还得在箱子上加扣槽,方便肩带安装以及悬挂装饰物。 想到这,秦瑶没忍住笑了,时尚果然是个轮回。 这些花里胡哨的配件和现代书包上的各种图案、挂饰根本就是一回事! 202 虫害 揣着今日卖得的十两二钱银子,秦瑶载着家里五个放学的小孩回刘家村。 自己的牛车速度要比车夫的快许多,到村子时夕阳还挂在天边,田间都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秦瑶把牛车停在工厂门口,让五个孩子自己先家去,她晚点再回。 她要把今天收到的钱跟刘木匠算清楚,顺便说一下修改书箱细节的事。 大郎几个乖乖应下,各自拖着各自的书箱先一步回家。 金宝背着自己的书篓和空着手的二郎走在后头,看着前面三人的书箱,满眼都是羡慕。 二郎属于是自己作的,想着一会儿秦瑶肯定会给他算销量提成,心情还是很不错滴。 金宝则不然,他是真的羡慕,可又知道一只书箱三婶婶要卖五百多文钱,爹娘不可能给自己买,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又或许,让三婶婶成本价卖他一只? 想到这,金宝就有点按耐不住了,跟二郎说:“我先回家去了!” 说完,拔腿就跑,那迫不及待的样子,看得二郎一脸好奇,“他干嘛去?” 大郎早就看穿,“找大伯大伯娘给他买神力书箱吧。” 二郎哦了一声,有点小遗憾,“他该找我买的。” 这样他不但可以给他打个折,自己还有提成拿。 大郎骂他想钱想疯了,谁的钱都要挣,警告他收敛点。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二郎弱弱应道,并不觉得自己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对。 不过大家都是堂兄弟,亲情还是要顾一下的。二郎闭上嘴,不说了。 大郎瞪他一眼,这才催促在路边玩草的三郎和四娘走快些,好几天的家务攒着呢,趁着休沐得赶紧做完。 脏衣服脏袜子都要洗,家里院子和屋子都得打扫干净,时间还早的话还要把老黄牵到河边放一会儿,让它洗个澡吃点嫩草。 对了,还有鸡笼要收拾干净,要不然就瑶姨一个人,累都要累死了。 大郎满心都是事情,三个小的却没能想到这么多,虽然大哥催促,但还是忍不住被路边的东西吸引,慢吞吞才到家。 秦瑶这边,拴好牛车,把刘木匠叫出来,两人盘账。 这次她拿回来十两零二百二十四文钱,扣除成本,纯利六两零五百一十六文钱。 二郎的提成秦瑶也没忘记,一只给他六文钱提成,十五只正好九十文钱。 扣除这九十文,两人平分,一人入账三两零二百一十三文钱。 另外有两只书箱秦瑶拿去丁家做了人情,所以她只拿到三两整。 刘木匠倒是说不用算给他,但在秦瑶的坚持下,只得收了。 账目算得清楚,有利于长期合作。 钱拿到手,两人都欢喜,继续沟通书箱改进的细节。 等到所有事情谈完,秦瑶二人准备回家时,金宝牵着何氏跑了进来,期待的说:“三婶,我要买书箱!” 何氏跟在后头没好气,“这小子眼馋你家大郎的神力书箱,在家好一通撒泼打滚,都快气死我了!” 见到母子两出现,秦瑶一点没意外,让刘木匠先走,自己领着两人来到库房让金宝选一只。 看着欢呼冲进去选书箱的儿子,何氏先是无奈一叹,随后忐忑的看向秦瑶。 不等她开口,秦瑶先说:“给我二百文就行,毕竟是两个人合伙的生意,这个成本我得收回来,不然不好交代。” 何氏惊喜的哎了一声,没想到秦瑶居然主动减了这么多钱,松口气的同时,心里一阵火热。 “那、那我就替金宝谢谢他三婶了。”何氏从钱袋里数了两吊铜钱递给秦瑶,占了三百多文钱的大便宜,她怪不好意思的。 秦瑶收好钱,浅笑着摇摇头,“不客气,自家人嘛。” “对对对,还是自家人好。”何氏赞道。 虽然书箱都长得差不多,但金宝还是精心挑选了一只自己认为很特别的书箱出来,舍不得拉,抱了一路。 三人在老宅门口准备分开,何氏热情邀请秦瑶到家里吃饭,秦瑶拒绝了,她还得回家看看麦子收得怎么样。 提到麦子,何氏笑容淡下来,眉头轻皱,摇头道: “今年麦子好多都生了虫,长得不咋好,听说靠山脚的那一片几乎都死了,没一点收成。” 怕秦瑶太担心,又赶紧补充一句,“不过刘大福家靠河这片良田没什么事,你家那十亩应该也没啥事。” 秦瑶一颗心突然提了起来,“虫害这么严重吗?” 何氏叹气,“看着不太好,不过每隔几年就闹这么一回儿,咱们家里还有去年存粮,倒是不怕。” 但那些去年就把多余粮食全部卖掉抵徭役的族人,能不能撑到秋收就难说了。 秦瑶这些天都在厂棚里忙着做书箱,还真没注意到这件事。 回家从河边路过,看着田边那一堆堆颜色发黑,布满虫点的麦秆,这才意识到,何氏说得太温和了。 村里大部分靠山的麦田都遭了虫,这玩意儿一沾就是一大片,土地分散的还能保住一些,那些大片连一起的麦田损失相当惨重。 秦瑶抓起一把麦穗,一捏全是扁的,手指上落下一片灰色粉尘,麦粒早被啃噬光了。 田里有农人把这些麦秆堆起来用火烧,期望烈火能烧死这些害虫,不影响到春耕。 眼下事情已经发生,农人们只能尽量确保下一茬的粮食不出问题。 心里想,咬咬牙,撑到秋收就好了。 秦瑶带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门口的院坝上堆满了两个短工帮忙收割回来的麦子。 这两个短工已经割回来一半,剩下的明天再花大半天就能割完 借着最后一点夕阳的余晖,秦瑶检查了一下自家的麦子,发现有不少黑点点,看似饱满的麦穗,一摸空了一小半,心不由得沉了沉。 四娘在院里唤:“阿娘,吃饭啦!” 秦瑶拍拍掌上的空壳,起身应:“来了。” 收敛所有愁绪,微笑着走进院子,洗手开饭。 吃完晚饭,院外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秦瑶耳尖微动,转头朝大门口看过去。 本该在县城等待放榜结果的刘季,居然挎着一个包袱,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203 复试 看见来人气喘吁吁走进院,龙凤胎惊喜的大声喊:“阿爹!” 大郎和二郎对视一眼,有点激动,也不知道阿爹考过初试了没有? 兄弟俩一人上前去接刘季的包袱,一人去厨房拿碗筷进堂屋。 菜还有剩,饭也因为秦瑶今天胃口不太好,还剩下一碗的量,足够够刘季一个人的饭量。 刘季一路赶回家,都快饿疯了,冲秦瑶那勉强笑了下,只匆匆洗了下手,端起大郎递过来的饭菜坐在桌前大口吃。 秦瑶等着他吃完,这才问:“初试成绩出来了?” 刘季接过女儿四娘递来的帕子擦了擦嘴,深吸一口气,“呃”的打了个嗝,这才点点头。 于是,母子五人全部围在他身前,屏息等待他的结果。 刘季问秦瑶:“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个?” 秦瑶一听这话,就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好消息。” 刘季嘿的一笑,“初试过了。” 母子五人眉眼齐齐一扬,又惊又喜,他居然真能考过初试。 秦瑶没忘记还有个坏消息呢,压下喜悦,试探问:“那坏消息呢?” 刘季哀叹一声,“要复试。” 他现在只后悔当时进考场前没买张黄符放身上,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衰! 母子五人齐齐疑惑追问:“复试?” 刘季沉重的一点头,此事说来话长,他长话短说。 初试他找人走了门路,座位和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安排得很好,加上初试监考并不严格,能吊车尾通过,刘季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可他万万没想到,榜单下来不到一个时辰,就因为有人举报初试有人舞弊,不服榜单成绩,官府就取消了先前的初试结果,再次进行复试。 上榜学子,都要重新进行一次考核,最终结果也以这次复试成绩为准。 秦瑶听完这个前因后果,都不知该用什么表情面对刘季这个衰鬼。 最后只能接受现实,问他:“哪天复试?” 刘季一脸苦相,“大后天。” 这个时间,连给他准备的机会都没有,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 秦瑶叹了一口气,随后站起身,“很好,那咱们一家先把麦脱粒吧!” 刘季:“!!!” 四个孩子看后娘这般淡定,起起伏伏的心莫名安定下来,一家六口,开始了给麦子脱粒的艰苦日子。 秦瑶搬来大石碾,一遍遍碾。 龙凤胎负责把碾干净的麦秆拾出去。 大郎二郎负责把脱下来的麦粒扫进筐里。 最后由刘季用筛子把麦粒和碎草屑彻底分离干净,倒入晒席上晒干。 麦子两日就被两个短工收完,秦瑶把工钱结算给他们,一亩二十五文,共二百五十文。 二钱多银子呢,刘季看着都有些肉疼,但想想省下来的力气,待到两个短工离开后,立马恭维的冲秦瑶竖起大拇指,娘子干得好! 刘季突然回来了,村里人好奇问他考中了没,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全被秦瑶抓壮丁。 想听结果? 很好,先帮忙把这堆麦脱了粒再说。 还想知道初试到底怎么考? 可以,把这些脱下来的麦粒筛干净立马告诉你。 刘季看着秦瑶的骚操作,不用她提醒,立马进入神秘的笑而不语状态,别人问什么,他就笑,直到人家帮忙干了活,这才似是而非的答几句。 因此,刘季归家两天,村里人都还不知道他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 就连刘家老宅那边也是一头雾水。 不过刘老汉对自家儿子有清晰的认知,大概率是没考过,要不然以老三这性子,一准嚷嚷得全镇皆知。 如今这般低调,根本不是他的风格。 但就在刘老汉笃定自己的猜测时,秦瑶和刘季夫妇俩,却在刘季归家的第二日下午,赶着马车向县城去了。 出发前,还领着大郎二郎两人到老宅这边来,说是家里麦子还在晒,他们夫妇两进城几天,万一下雨,拜托老宅这边帮忙盯着点。 大郎兄妹四人明日还有一天假,能晒一半,所以只要顾着另外一半即可。 同时,还把家里大门钥匙递过来,方便取牛车,把上学接送的活儿交给他们。 最后走时,秦瑶额外又递了半两银子给何氏,当做辛苦费和大郎兄妹四人的饭钱。
相关推荐:
双凤求凰
小寡妇的第二春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我以神明为食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珊璐短篇CP文
成瘾[先婚后爱]
玩笑(H)
岁岁忘忧(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