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岛小说

雾岛小说> 穿成恶毒小姑子怎么办(NP) > 第27章

第27章

了几句,便将这位靖难名将给打发走了。 要不是朱高煦想借用这一百支火门枪研究一下,他还真看不上这么简陋劣质的火器。 这火门枪,它只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 火门枪的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发射时,两名发射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 所以这玩意儿不但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而且命中率较低,堪称真正的掏火棍! 也就只有柳升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才会把它当做宝贝。 朱高煦端详着眼前的火门枪,忍不住长吁短叹。 他很是怀疑,神机营将士拿着这玩意儿,真能射中蒙古鞑子吗? “王爷,人都到齐了,请王爷检阅!” 雷雄善意地提醒了一下,这才令朱高煦回过神来。 他看着所有新兵都穿上了崭新的红胖袄,顿时笑道:“哟,都穿上新衣服了,一个个人模狗样的嘛!” 话音一落,将士们顿时一阵哄笑。 队列中,朱瞻壑有些无语,自己这个亲爹愈发放飞自我了。 他原本还在协助孙若薇,处理奴儿干都司的靖难遗孤返回家乡一事,替这些可怜人准备好庄园田地。 二人感情也在逐渐升温,只差那临门一脚,就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谁曾料想,老爹突然命锦衣卫将他抓了回来,直接扔到了西山军营。 直到现在,朱瞻壑都没有想明白,自己堂堂锦衣卫卫镇抚使,为什么要跑到西山,做个太孙幼军的新兵蛋子? 比他懵逼的还有一人,正是赵王府世子朱瞻塙。 不同于勇猛善战的朱瞻壑,也不同于腹黑狡黠的朱瞻基,这朱瞻塙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他还在醉仙楼楼里左拥右抱,花天酒地,结果一队锦衣卫突然闯了进来,二话不说直接将他打昏了过去。 等他苏醒过来后,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太孙幼军的新兵蛋子。 朱瞻塙同样想不明白,锦衣卫不是自己老子的手下吗,他们怎么敢对自己下手? 还有这是哪个王八犊子的主意,让他前来这西山军营接受特训? 怀揣着满腹疑惑,兄弟二人这就稀里糊涂地整军列队,就此走上了不归路。 朱瞻基倒是早已适应了特训模式,不但出类拔萃升任为幼军第一位营长,而且在日常训练中还显得游刃有余,亮眼的表现得到了教官团一致认可。 朱高煦调侃了几句,随即朗声高喝道:“新军服也给你们发了,距离王师北伐还有三月时间,这就意味着幼军特训,将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第一个月的训练,只是开胃菜而已,试探出你们的身体素质,让你们渐渐适应西山军营的军规军纪。” “但是接下来的训练,将会是噩梦级别的军事训练,不但有人会受伤,还有人可能会死亡!” “本王从不勉强任何人,如果现在有人想要退出,不愿参与下一阶段的特训,可以直接出列,脱掉你们身上的崭新军服,直接从这敞开的大门走出去!”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了。 三军将士议论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这位汉王爷究竟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接下来的训练,真那么恐怖,还会让人丧命? 面对死亡的威胁,没有人不感到害怕恐惧! 然而沉寂良久,却始终没有人出列退出。 因为,他们舍不得这西山军营的白面馒头,和那香喷喷的米饭! 将士们不傻,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都有杆秤! 古往今来,从未见过对士卒这么好的将军! “将军,我们不走!” “对啊,走了上哪儿去吃白面馒头?” “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呢?” 几名将佐高声喝道,引起众人轰然大笑。 朱高煦见状同样咧嘴笑了笑,霸气怒喝道:“既然如此,那全军特训三月!” “明年开春,随王师北伐蒙元,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拜将封侯!” 第103章士气如虹!论掏火棍怎么改良? 北伐蒙元! 建功立业! 封妻荫子! 拜将封侯! 听到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幼军将士早已激动得呼吸急促,血脉贲张! 太孙朱瞻基同样激动莫名,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扬鞭策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马上觅封侯,哪个热血男儿不向往? 更何况眼前七千多个新兵蛋子,都是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的年轻人。 年轻气盛,精力旺盛,热血澎湃! 朱瞻基同样渴望像皇祖父那样,御驾亲征,击溃蒙元,缔造出一个盛世大明! 然而正因为他是当朝太孙,贵为储君,所以上阵杀敌随军北伐,几乎没有可能。 朱瞻基确实没有料到,二叔朱高煦的野心这么大。 明明是过家家一样的太孙幼军,落到他这位汉王爷手中,他不但要将幼军训练成一支精锐战兵,还要让幼军明年开春随军北伐,建功立业! 这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朱瞻基却希望二叔能够成功,让幼军北伐蒙元! 简单交谈后,幼军便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高强度特训,比之先前变态可怕。 朱高煦也没有闲着,凝望着眼前这一百支火铳怔怔出神。 他已经找人试验过了,这火铳简直就坑人啊! 不但射程仅有百十来步,而且需要两个人操作,发射效率极其低下……至于杀伤力就更不用说了,朱高煦都有些不忍直视。 最可怕的是,这玩意儿还是神机营的制式武器,被柳升宝贝得不行。 拿着这种掏火棍,真能杀蒙古鞑子? 朱高煦真不知道是大明运气好,还是蒙古运气差。 恰在此时,老将薛禄匆匆赶来。 “王爷,出什么事了,这么急唤我来?” 薛禄名义上统管着太孙幼军,他得到消息后立马就赶了过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不料只见到汉王正对着火铳发呆。 “这火铳哪儿来的?王爷,这可是战略物资啊,你不会想给幼军这些娃娃配上吧?” 薛禄见到火铳时都惊了,不明白汉王究竟想干嘛。 明年开春北伐已成定局,六部百司都在全力配合调度。 这火铳可是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一向是神机营专属,越多越好。 汉王爷现在调来了一百支火铳,神机营就少了一百支。 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战事当前,汉王爷将这火铳配备给幼军这群娃娃,只怕会落人口实,引得他人不满。 一个“不顾大局”的罪名扣上,那也就给了他人弹劾的理由。 朱高煦并不介意这些,他有些忧虑地问道:“老薛,大明火器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这掏火棍真是神机营制式武器?” 薛禄:“???” 啥? 掏火棍? 你管这火铳叫掏火棍? “咳咳,王爷,这话万万不能被柳瞎子给听了去,否则他会找你拼命的!” 人家宝贝得不行的超级大杀器,落到你口中却成了掏火棍,柳升不疯了才怪! 朱高煦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示意他回答自己的问题。 “我大明火器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类就是这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数十步至二百步……” “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 “此外,就是神火飞鸦、震天雷、万人敌这些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那杀伤力可谓是……” 薛禄越说越兴奋,唾沫星子都喷到了朱高煦脸上。 看着这个魁梧汉子,朱高煦恨不得给他一脚。 “行了行了,现在神机营里面,除了这火铳外,鸟铳呢?三眼铳和四眼铳呢?还有连子铳、拐子铳、迅雷铳这些火铳呢?” 朱高煦在后世是个军事爱好迷,对火器的发展颇为熟悉。 大明是使用火器最多的王朝,大明军队也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因为大明北境长期受到鞑靼瓦剌的骚扰,在东南沿海又经常受到倭寇海盗的侵扰,因此为了巩固边防,抗击外族的进犯,大明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国家武备。 尤其是对火药、火器尤为重视,视火器为大明御敌的战略性武器。 所以与宋元两代比起来,大明的火器发展已经到了鼎盛时期。 各式各样的火铳和火箭比比皆是,甚至连地雷和水雷都有。 但这些大明军队引以为豪的“骄傲”,现在却并未出现,火铳也仅只有简单的手持点射火门枪。 这玩意儿在朱高煦的眼中,无异于就是一团垃圾,杀伤力简直低得可怜,令人发指。 看着汉王爷那认真的表情,薛禄反倒愣了。 啥是鸟铳? 啥是三眼铳? 啥是四眼铳? 还有连子铳、拐子铳、迅雷铳……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王爷你刚才说的这些,难道都是火铳?能让工匠造出来吗?” 一时间,薛禄兴趣大增,跃跃欲试地提议道。 因为他可是知道这火铳虽然杀伤力大,但是操作起来很是麻烦。 所以柳瞎子的神机营需要大军掩护作战,这样一来令其余军队作战时都有束手束脚,唯恐那些鞑子找准机会直接将神机营给屠了。 薛禄并不愚蠢,相反他听出了些许深意。 汉王爷如果能够改良大明火器,那绝对是大功一件,足以让他得到整个军方的鼎力支持! 火器越先进,杀伤力越大,将士们作战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伤亡率大大降低,而捞取军功的机会大大增加……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足以让大明百万战兵都对他汉王朱高煦感恩戴德! 届时,太子爷能不能坐稳那个位置,还真不好说! 如果,将来汉王爷真能登临帝位,那他们这些老兄弟,还愁没有荣华富贵吗? 朱高煦叹了口气,犹豫片刻之后,还是点了点头。 “命人把这些掏火棍送去军器局,本王先绘制图纸,稍后就去。” 薛禄听后大喜过望,连忙领命而去。 汉王殿下,果真有火器改良之法!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啊! 薛禄走后,朱高煦却是有些苦恼。 他很是犹豫不决,要不要直接将红衣大炮捣鼓出来? 虽然现在大明火器水平相比于后世十分落后,但还是有着底子在。 耗费巨额成本,造出红衣大炮,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朱高煦有些害怕,真要将红衣大炮造了出来,朱棣那个战争狂人,会不会直接一路打到欧洲去? 嘶……很有可能啊! 第104章鸟铳!划时代的火器变革! 新兵按班就部地投入训练之中,朱高煦却再次回到了军器局。 亲眼见到了大明火器的简陋劣质,他哪里还有心情训练那些个纨绔子弟。 毕竟从某方面而言,这些火器代表着无数大明将士的性命! 将士们手里拿着先进火器,自然他们手里拿着这掏火棍要好得多! 在他抵达军器局之前,薛禄便带着那一百支火铳提前一步,到了军器局。 老刘头见状顿时大惊失色,误以为是这些火铳质量有问题。 “这位将军,这火铳……老汉马上去查,看是哪个畜生偷懒了!” 军器局经过整改之后,每个工匠都必须在所制产品刻上自己的姓名编号,以免出现以次充好等恶劣情况。 即便出现了,那也可以按照编号姓名追查到底,揪出这个害群之马! 老刘头此刻很是愤怒,一张沧桑老脸上写满了怒容。 他们这些匠人好不容易遇到了贵人,不但能够吃饱喝足,每月还有薪金可拿,不必再过以前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而这个“贵人”,正是汉王殿下。 谁曾想到,好日子才过上了几天,就有匠人偷奸耍滑,以次充好! 这不是啪啪打他们工匠的脸吗? 看着老刘头杀气腾腾的可怕模样,薛禄急忙解释道:“不不不,刘主事你别误会,这批火铳没有任何问题!” 老刘头闻言一愣,随即满脸茫然地看向阳武侯。 没问题你送回来干什么? 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上次皇上视察过后,刘边与宋终就成了主事,一人执掌军器局铁器作坊,一人执掌军器局木工作坊。 因为是皇帝亲自下令,所以二人在军器局乃至整个工部,那都是地位超然。 不过眼前这位将军看似来头不小,老刘头也不敢在他面前拿大,耐着性子追问道:“这位将军,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清楚啊,汉王爷马上就来了,等他到了你自个儿问他吧。” 听了这话,老刘头更是眉头紧锁。 这是汉王殿下的意思! 难道说这批火铳真有什么问题? 一想到这儿,他就坐不住了,立马命匠人上前核查。 可是检查了半天,众人也没发现什么毛病。 反倒是这些火铳跟以前相比,材料质地都要好出不少。 这得益于军器局冶铁工艺的巨大革新! 汉王殿下曾经说过,因为大明国内储存的铁矿石和煤炭里面,磷和硫的含量比较高,冶炼出的生铁极脆极硬,远远没有木炭冶铁的韧性好。 结果用这生铁制成的火器大炮,不但十分沉重,还极易炸膛! 硫和磷,是冶铁最可怕的杀手! 而想要去除掉生铁中的硫和磷等有害元素,必须在炼铁时加入焦炭,而不是完完全全用煤炭炼铁。 所以在汉王爷的号召之下,在工部尚书宋礼的鼎力支持下,军器局慢慢摸索着,借鉴蜂窝煤的生产工艺,成功产出了不少品质上佳的生铁。 生产出的铁虽然同样也是生铁,但比起以往那些生铁韧性好出了太多。 不过汉王口中的“高炉炼铁”与“坩埚炼钢”,至今还尚未成型,至今还未能攻克,老刘头最近也一直忙活着此事。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汉王朱高煦终于姗姗赶到。 “王爷,这批火铳没问题啊?为何您要退回来……” 老刘头一见到正主,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朱高煦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从怀中掏出了一堆图纸,塞到了老刘头手中。 “老刘头,你将军器局里面最有经验的匠人唤过来,一同研究研究这些新式火铳,以你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能不能生产!” 刘主事一愣,急忙摊开了第一张图纸,目光瞬间就挪不开了。 他刘边世代打铁为生,成了匠户后更是整日锻造火铳,只是轻飘飘地一眼,他就完全被这新式火铳给吸引了。 只见图纸上面画着一支火铳,与现在生产的神机铳相比,这“鸟铳”还具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甚至图纸上还注明鸟铳可以由一人双手同时持握而发射。 “王爷,这火铳……真是精妙绝伦啊!” 一人双手持握就能发射!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的神机铳,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发射时,两名发射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 这就导致神机铳不但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而且其命中率也是低得吓人! 然而眼前这鸟铳,只需要一个射手,就能手持发射,还配备了照门、照星这些瞄准的东西,命中率自然随之大大提高! 如果真能生产出这鸟铳,那大明火器将会迎来划时代的革新进步! 老刘头很是激动,用一种很崇拜的眼神看着朱高煦。 他很激动,也很兴奋。 似乎朱高煦将这鸟铳交给他负责制造,是一件极为光荣的事情! 薛禄也有些好奇,探出脑袋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这玩意儿……神器啊! 神机铳需要射手一手持柄,一手燃药,导致较难命中目标,所以神机营给一把神机铳配备了两个射手。 可是这鸟铳,一个人就能发射,而且还不需要点火! 如果神机营配备上了这东西,那战力将会翻上十倍不止! “快去,立刻停下你们手中的所有工作,全力研制生产这鸟铳!” 薛禄急眼了,催促着还在发愣的老刘头。 刘大主事这才回过神来,小跑着进了铁器工坊。 朱高煦看着二人的反应,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鸟铳与大明现在使用的手持火铳相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鸟铳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后世的步枪,是后世步枪的雏形! 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杀伤力增强! 鸟铳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射击精度大大提高! 最原始简陋的手点式火门枪,拿什么与它相比? 不过现在想要制出鸟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少想赶在北伐蒙元前做出来,那根本就不可能! “王爷,您是不是得了墨家传承?准备走实学的路子?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薛禄突然开口,一个满脸横肉的粗犷汉子,却在此刻露出了精明之色。 这位汉王殿下,近些日子,展现出了不少奇技淫巧! 如果被有心人看了去,只怕又会抓住机会大肆弹劾。 朱高煦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老薛,想什么呢?这鸟铳一旦做成功,老子看谁还敢说什么‘奇技淫巧’!” 奇技淫巧,这是古人对科学技术的抵制与轻鄙之词! 同时,它也是最可笑的词汇! 第105章战局推演!无解的难题! 火器图纸交给了老刘头,朱高煦也随即放下了心。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军器局这些顶尖匠人,得了鸟铳等火器图纸后,将其成功地制造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个过程注定很漫长,毕竟这是划时代的火器改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正当朱高煦与薛禄吹牛打趣时,圣旨却突兀抵达,命他二人前去参加御前会议。 二人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这御前会议的主题内容——北伐瓦剌! 如今已是十一月末,眼瞅着年关将至,距离北伐不足三月。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虽然朱棣尚在应天帝都,粮草辎重却早已运输到了北平大同等重镇。 朱老四在这个时候召开御前会议,傻子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不过朱高煦有些好奇,永乐帝五次北伐蒙元,被誉为“五出三犁”。 他这五次亲征,都是对盘据在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战争,致使蒙古残余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大明边境的安宁。 然而这朱老四每次御驾亲征,都是在开春时进行,与传统出兵习惯根本不符。 要知道古人打仗,时间一般都在秋后。 因为历代王朝都极其重视农桑,春天要春耕,打仗带走了家里的劳动力,自然就会耽误了春耕,那么一年的收成就大大减少,显然不合算。 夏天因粮食未熟,这时候开战大军粮草不济,所以也不会轻易开战。 至于冬天则是因为天气原因,天太冷不适宜行军,行军之后出一身臭汗,然后被寒风一吹极易受寒,古代伤寒可是不治之症,没人敢冒这个风险。 所以古人打仗时一般都会选在秋收之后,那时候粮食入仓有了充足的粮草,而且秋高气爽是最适宜行军打仗的季节,所以但凡大战都会选择在秋收之后。 但是朱老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五次御驾亲征中有四次都是开春二三月,仅有一次是在金秋八月。 怀着满腹疑惑,朱高煦下意识地询问了薛禄。 这位未来的阳武侯,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不过薛禄想到汉王曾经受了重伤,也就没多想,随即解释道:“王爷你忘了?我们是与蒙古鞑子作战,不是与中原军队作战。”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为了消除北元残余势力,曾组织八次大规模北征!” “战役断断续续持续二十多年,彻底将北元及其残余势力打残,曾经草原的霸主们,都被我大明王师打得听到大明骑兵的马蹄声就落荒而逃!” “北元也从前朝正统被削成了草台班子,再也对我大明的正统地位不构成威胁了。” 听了这话,朱高煦只是点了点头,还是很纳闷。 太祖朱元璋的光辉事迹,跟朱老四有什么关系? 薛禄见他还不明白,索性挑明了道:“皇上北伐的目的,是让草原上的鞑靼、瓦剌两部臣服于明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永绝大明边患,给后世子孙留下万世太平。” “但是对于我们中原人而言,漠北草原实在是太冷了,如果在冬季与蒙古军队交战,注定是不得‘天时地利’的。” “在蒙古人眼中,一直都有‘汉人乃是城居之人,不耐辛苦’这种说法,这辛苦说的就是中原人对于漠北草原的严寒之苦,根本没办法适应!” “反观蒙古鞑子却是截然不同,他们常年生活在漠北草原这些严寒之地,经由适应之后演进出诸多如皮草之类的防寒衣物等,且对于冬天作战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话到此处,朱高煦总算是明白了。 不是朱老四愚蠢,冒着耽误春耕的风险,也要在开春挥师北伐,而是因为实在没办法。 如果秋天出征,行军出塞后已经开始入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气候下,与蒙古鞑子作战,那不是纯纯找虐吗? 不过想到这儿,朱高煦却是突然眼睛一亮。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将士受不了那苦寒环境,别说作战了,连活下去都困难。 既然如此,那如果让将士们穿上羽绒服呢? 想着,他脑海里已经冒出了一副唯美的画面。 大明将士全都内穿大棉袄,外套钢铁战甲,在冰天雪地里嘎嘎生猛,杀得蒙古鞑子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羽绒服现在制作不出来,毛衣可是没有什么难度啊! 至于制作毛衣的原料,草原上那密密麻麻的牛羊,不是现成的吗? 朱高煦越想越兴奋,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暖阁外面。 待他进去后,只见暖阁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全都是赫赫有名的顶尖战将! 成国公朱勇,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宁阳侯陈懋,武安侯郑亨,保定侯盂瑛,兴安伯徐亨…… 在座每一位,可都是追随朱老四靖难打天下的功臣名将,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独当一面的那种。 当然,这里面同样包括汉王朱高煦。 毕竟正常的朱高煦,可是以勇武善战闻名天下。 “老二,来了?朕刚好有事要问你。” 朱棣有些疲惫地捏着眉心,倚靠在软榻上面。 朱勇识趣上前,贴心地解释了一遍。 原来在朱高煦二人还未抵达之前,众将就展开了激烈讨论。 该如何寻找到瓦剌军的主力?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游牧民族超强的战术机动性,让他们在草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 中原大军深入草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啥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 那些草原蛮子又不傻,得知大明王师大军压境,他们就算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跑吗? 甭管你战力多强,我就是不跟你决战,在茫茫草原上跟你兜圈子玩儿。 只要耗到大明王师的后勤补给跟不上了,草原铁骑甚至还可以回头给你一刀! 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只要能够放牧牛羊,就能长期与大明对耗下去。 但是,大明王师在草原上面,可真的耗不起! 朱棣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上一次御驾亲征,如果不是锦衣卫情报工作十分出色,只怕连阿鲁台的影子都看不到,最终无功而返! 虽然上一次成功痛击了鞑靼部,令阿鲁台俯首称臣,但大明也为此白白耗费了无数钱粮辎重,大多都是浪费在了行军途中。 这一次北伐瓦剌,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可是,即便知道了,又能怎么办呢? 这是历朝历代中原反攻草原,都要面临的一个无解难题。 朱高煦摸着络腮胡子,同样陷入了沉思。 如何寻到瓦剌主力,这是难题所在。 不过他朱高煦好像还真记得,瓦剌得知明廷出兵后,将会逃往何处! 对不起,我是挂逼! 第106章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间的碰撞! 暖阁之中,寂静无声。 此刻所有老将都有些忧虑,他们不怕与蒙古蛮子作战,就怕在茫茫草原上找不到人。 这可不是一句笑话,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 当年皇上御驾亲征第一次北伐鞑靼,带着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入草原腹地。 鞑靼部落得知消息后,立刻兵分两路逃亡,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而鞑靼太师阿鲁台则向东逃。 皇上先是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不久终于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不过见到本雅失里大败,王师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调转马头又挥师向东追击阿鲁台。 双方在斡难河东北方向交战,王师杀敌无数,阿鲁台坠马逃遁。 然而正值大胜之际,可以永绝后患之时,大明王师却不得不收缩兵力,班师回朝。 一是因为阿鲁台已经不见了踪影,想要在茫茫草原之上,揪出这条丧家之犬,简直难如登天! 二是因为当时天气炎热,大明五十万大军后勤补给没有跟上,面临缺水断粮的危险。 故而万般无奈之下,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眼睁睁地放跑了阿鲁台这祸首。 如今皇上决意第二次御驾亲征,挥师北伐瓦剌,同样面临了上一次北伐之难题。 后勤辎重的供应问题! 敌军主力贼首所在位置! 这两个难题不予以解决,只怕此次北伐,也会收效甚微。 甚至很有可能,成了那些激进文人口中所说,劳师远征,穷兵黩武! 朱棣倚靠在软榻上面,颇有些心绪不宁。 诚然,上一次他大获全胜,成功歼灭了鞑靼部落的青壮力量,敲断了阿鲁台等人的脊梁骨,致使鞑靼部落元气大伤。 但是,这第一次北伐,表面上看似取得了胜利,实则这个战绩实在不怎么样。 大明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在大草原上转圈圈,虽然最终大大挫伤了鞑靼的元气,但是五十万大军却让一个阿鲁台逃脱,大明的心腹大患就这样放虎归山! 所以这五十万大军等于是陪着他朱棣这位大明皇帝,在漠北草原闲逛了一趟 啥事儿也没干成。 朱棣深知,阿鲁台这个蛮子凶狠残暴,不忠不义,狡诈无情! 他现在虽然表面上老实听话,向大明称臣,受封“和宁王”,但是蛮子就是蛮子,他迟早会向大明露出獠牙! 阿鲁台以从顺的姿态结好明王朝,不过是权益之计罢了,等到他聚拢整合鞑靼部落,势力恢复之后,只怕又会南侵劫掠,寇边扰境! 毕竟鞑靼太师这个身份,还是有几分含金量的。 不过朱棣没有想到,他痛击了鞑靼部落后,瓦剌部落却趁机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漠北最强大的蒙古部落,成了上次北伐征战后渔翁得利的最大赢家! 现在瓦剌不但盘踞在漠北草原,还敢堂而皇之地进驻胪朐河,意欲窥视中原! 朱棣这暴脾气,自然而然是忍不了的。 所以他要御驾亲征,打压一下瓦剌的嚣张气焰。 只是摆在眼前这两个难题,必须想办法解决。 上一次御驾亲征,就已经吃过亏上过当了,这次自然要做足万全准备。 然而,问题在于,该怎么解决? 下意识地,朱棣看向了自家老二,希冀着他有什么好主意。 不知为何,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朱棣对这个儿子充满了期待。 此刻朱高煦正老神在在地坐在小板凳上,听着柳升等老将的纷纷议论,却是没有开口。 其实他听了半天,早就知道了问题所在。 这是两大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草原游牧文明,与中远农耕文明,就好比两个车轮,推动着中国历史不断前进。 先秦时代的农耕外患,就是戎(狄)族,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西周时候,戎狄曾多次袭扰周王朝,甚至还攻陷了都城,逼得周王室面对其兵锋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迁都。 春秋战国时期,农耕文明始终选择防守,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农耕文明才终于实现了对游牧文明的第一次反击——蒙恬北伐! 大秦成功赶走了匈奴,却二世而亡,最终江山落入老刘家手中,大汉王朝就此建立。 然而白登山之战以后,汉王朝被匈奴多次逼迫羞辱,无奈只得采取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开始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第二次反击! 卫青霍去病等千古名将率军军多次深入漠北,先后设立朔方郡和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取得了如“封狼居胥”这等辉煌战果! 到了东汉,虽然后来也打出了“燕然勒石”的辉煌战绩,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汉朝还是只能靠“和亲”来暂时缓解来自匈奴的军事压力。 三国两晋打乱了整个中原,致使大好河山被游牧民族侵占,大好河山,遍染腥膻! 直到隋朝定鼎山河,以压倒性的优势赶跑了突厥,再次取得农耕文明对战游牧文明的重大胜利,可惜这也是个“二世王朝”。 锦绣盛唐,要面对的蛮夷,不只是趁着隋末乱世又重新崛起的突厥,而且其西南也有游牧新贵吐蕃! 突厥甚至一度攻入关中地区,直接威胁到了大唐的首都长安。 然而“天可汗”李世民即位称帝后,仅仅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带着一帮能臣武将稳定了局面,还一举消灭了东突厥,再次为农耕文明加了一分。 至于天水赵宋,接连面对契丹、女真与蒙古等强大部落,最终不得不走向了灭亡,为蒙古所灭! 此时的游牧文明,也终于迎来了历史的最高峰——元灭南宋! 元太祖忽必烈作为第一个建立大一统的游牧皇帝,终于可以用军事成果来向世人证明——游牧文明战胜了农耕文明! 即便最终元朝国祚不到百年,便被大明所取代,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游牧文明的一次伟大胜利! 因为自两大文明碰撞以来,农耕文明从未真正占据过那片辽阔草原,真正战胜过游牧文明! 不过,游牧文明即将再输一分,因为朱高煦是个挂逼。 朱高煦摸着下巴,在众人注视下,终于开口道:“爹,儿子有上中下三策,足以绝我大明边患,您想先听哪个?” 话音一落,整个暖阁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朱棣有些讶然地看着这个儿子,心中的好奇

相关推荐: 万古神尊   婚里婚外   新年快乐(1v1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我的傻白甜老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NTR场合_御宅屋   篮坛大亨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