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喝令道:“锦衣卫何在?” 聂兴当即拔出长刀,“在此!” 宋礼傻眼了,不明白这汉王又在犯什么浑。 怎么还让锦衣卫拔刀了? “汉王爷,这不至于……” 朱高煦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随即喝令道:“将工部这些大人们,全都送进工坊,生产武器辎重!” “你们不是自命清高吗?你们不是自诩忠君爱国吗?皇上开春就要北伐,你们这些高洁雅士,也要尽一分力才对!”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赵毅更满脸铁青,气得不行。 让他们去干匠人的活儿? 这成何体统?! “押着他们进去,敢有反抗之人杀无赦!” 众人:“!!!” 第93章差距!西方大国佛郎机? 懵了。 宋礼彻底懵了。 他哪里想过,这汉王会使出这一手? 让赵毅这些官员进去打铁? 那传出去工部岂不是会被笑掉大牙? 这以后还怎么在京师里混? 想着,宋礼急忙上前劝道:“汉王殿下,我的汉王爷,您就大人有大量,不要跟他们一般计较……” “行了老宋,他们必须进去劳作,谁来劝都不好使!” “汉王爷,这不合制度不合规矩啊……” “再劝你也进去!” “……” 宋礼老实了,生无可恋地站在一旁。 聂兴当即带着锦衣卫上前,戏谑笑道:“诸位,请吧,还等什么呢?难道真要让我等动手?” 赵毅脸色狂变,这狗贼朱高煦是来真的! 他堂堂正三品的朝堂大员,让他进工坊里打铁? 这是赤果果的羞辱啊! “汉王,你如此恣意妄为,老夫定要向皇上弹劾你!” 朱高煦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想弹劾本王?可以啊!” “但是你得先进去完成今天的工作量,不然你走不出军器局!” 话音一落,朱高煦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聂兴当即扬了扬手中长刀,威胁意味十足。 赵毅恨恨地瞪着朱高煦,没有挪动一丝脚步。 其他工部官吏见状,也是底气十足。 他们不相信,这汉王真敢让锦衣卫杀了自己! 即便他再无法无天,也不敢做出这样人神共愤的事情! 朱高煦见状笑了,缓缓走到赵毅身前。 他清楚这些工部官吏都在看赵毅的态度,赵毅不进去,他们自然也不会。 “小赵啊,我有一百种方法羞辱你,你确定不进去?” 赵毅只是恶狠狠地盯着他,没有应声接话,也没有挪动脚步。 他是天子宠臣,还是朝堂大员,更是蜚声宇内的博学大家! 所以赵毅有十足的底气,这个汉王即便再嚣张跋扈,也根本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朱高煦打量了一下他这瘦削身板,顿时坏笑道:“唔……这样吧,聂兴把他扒光了,吊在秦淮河生意最好的醉仙楼。” 赵毅脸色巨变,苍白如纸,不见一丝血色。 如果真被扒光了吊在醉仙楼,那还不如杀了他来得更痛快! 文人就好一个名声,这对于文人而言简直就是比凌迟还要残忍的酷刑! 一生清誉毁于一旦,甚至还会被史官记录在案,沦为万世受到嘲讽的可怜虫! 所以,赵毅慌了。 眼见着一群锦衣卫狞笑着走了过来,伸手就抓上了自己的衣服,赵毅急忙惊恐大叫道:“够了,都住手!老夫进去便是!” 没办法,不认怂不行啊! 面对这么恶毒的主意,谁不会慌? 朱高煦见状轻笑了一声,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赵毅怒气冲冲地走进工坊,带着大批工部官吏。 这一幕看得匠人们目瞪口呆,愣在了原地。 这是怎么个事儿? 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怎么进去打铁了? 这……这不太……合适吧? 朱高煦扭头看向他们,没好气地笑骂道:“愣着做什么?进去干活啊!” “一人带一个徒弟,教他们打铁上工,必须完成两个人的工作量,否则今日你们谁也别想出来!” 匠人们一愣,虽然不太明白汉王爷的意思,但基于对他的盲目信任,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走进了工坊。 一时间工坊内异常热闹,各种叫骂之声不绝于耳。 工坊外面,是官员的天下,刻在骨子里的畏惧,令匠人们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但是在工坊里面,那却是匠人的阵地,赵毅这些官员笨拙的动作,足以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没错,自信,对自身技术的肯定! 朱高煦通过长久的观察,发现这些匠人普遍缺乏自信。 长久的剥削压迫之下,这些匠人已经失去了尊严,见谁都觉得自己低他们一头,过得跟地主家的奴隶一样。 这个问题,必须得解决。 朱高煦毕竟是汉王,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一直待在军器局,守护这些可怜的匠人。 所以必须让匠人们找回自信,让他们敢于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守护自己的权益。 朱高煦命人搬来一张太师椅,就这样大大咧咧地坐在院子里面。 宋礼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早知道他就同意给匠人们定制专属工作服,也就不会闹出后面这些事儿了。 “老宋啊,你的思想有待进步啊!” “汉王殿下说的是,老夫有错。” 看着脸色复杂的宋礼,朱高煦觉得有必要跟他好好谈一谈。 毕竟他是工部尚书,继续对匠人抱有偏见,这怎么能行? “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 “老夫……不知。” “不知道你点什么头?” “???” 二人大眼瞪小眼,气氛顿时很尴尬。 朱高煦见状叹了口气,琢磨了一下,这才开口道:“老宋,你知道在遥远的西方,有那么一个叫‘佛郎机’的国家吗?” 佛郎机? 这是什么地方? 宋礼下意识地摇了摇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 “这个佛郎机,疆土远不如我大明辽阔,人口也远不及我大明多,但是一旦大明与佛郎机开战,我大明必败无疑!” 宋礼惊了,这是什么道理? 疆土不如大明! 人口不如大明! 那大明怎么还会战败? “汉王殿下,我大明焉有战败之理?” “很简单,因为他们有坚船利炮!” 朱高煦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沉声道:“其船用夹板,长十丈,宽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杖,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 “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大明有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他们的战船远比我大明坚固庞大,他们的火器远比我大明更具有杀伤力,你说两国一旦开战,谁胜谁败?” 宋礼懵了,愣在原地。 怎么可能有如此坚固的战船,如此恐怖的火器? 下意识地,他认为汉王在说谎。 但是在他口中,战船与火器模样特点都说了出来,根本不会是假的! “我大明想要赶上他们,唯一的做法,就是善待天下工匠,用利益驱动他们不断创新,提高火器水平!” “如果继续苛责匠人,火器止步不前,等到佛郎机杀来,那你宋礼就是大明的罪人!” 宋礼:“!!!” 第94章重磅消息!第二次品鉴会! 娄江西馆。 品鉴会如期举行。 还是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 台下坐着一群富商巨贾,汪福光、王文显等人赫然在列。 上次品鉴会所拍得的海外番货,可是让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毕竟物以稀为贵,差价摆在那里,加上庞大的数量,他们很难不赚。 赚不赚钱其实都是小事,他们中有九人已经成功将族内子弟送入了国子监进学修德。 汪福光占据了一个名额,将自己幼子送入了国子监。 这个孩子不喜欢经商,偏爱舞文弄墨,是个天生的读书种子。 如果他能学业有成,甚至被举荐为官员,那他们老汪家也算是彻底翻身了。 所以听闻第二次品鉴会召开,汪福光等富商巨贾立马就赶了过来,还带上了足量的银子! 他们虽然不知道那位汉王爷这次又要竞拍什么东西,但丝毫没有打消他们参加品鉴会的热情。 万一汉王殿下慷朝廷之慨,再次拿出几个国子监捐监名额,那可是千金难求的东西啊! 想着,只见裘广德施施然地出现在了拍卖台上,手里拿着木槌。 “咳咳,诸位都来了,还是这些熟悉面孔嘛。” “想必上一次那些海外番货,诸位从中赚了不少吧?可记得给老裘分润点口水钱啊!” 听着他这故意调侃的话语,众人顿时轰然大笑,气氛瞬间活络了不少。 随即裘广德敲了敲手里的木槌,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废话不多说了,本次品鉴会,我们拍卖的东西,正是蜂窝煤销售权。” 蜂窝煤? 那种廉价实用的新型燃料? 众人听了,有的眼中闪过精芒,有的却是兴致缺缺。 王文显兴致就不太高,甚至略微有些失望。 他还以为汉王殿下会拍卖什么奇珍异宝,原来不过是那蜂窝煤,令人颇为失望。 虽然蜂窝煤的确廉价实用,深受直隶百姓喜爱,但是它本身就有着局限性。 这蜂窝煤不管再怎么神奇,那也是要看天气的啊! 现在是寒冬腊月,冻得人瑟瑟发抖,所以蜂窝煤才卖的这么火热,直隶附近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购买。 但是等寒冬腊月一过,天气回暖,那还有谁会买这蜂窝煤? 蜂窝煤的需求量暴跌,自然售卖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顶天了有钱人用它烧水做饭,但普通老百姓绝对不会这么奢侈。 所以蜂窝煤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冬天一过,它就废了。 王文显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故而并不准备出手。 怀揣着同样想法的商贾不在少数,品鉴会一时竟有些冷场,气氛逐渐尴尬了起来。 毕竟能受邀前来参加品鉴会的,都是整个大明天底下最精明的商贾,否则他们也不能坐拥万贯家财,早就被同行给玩废了。 蜂窝煤这种特定的燃料,并不能让他们感到心动。 有时间与精力,去赚蜂窝煤那点微薄利润,他们还不如躺在家里数钱。 裘广德见状有些尴尬,开始介绍起这蜂窝煤的各种优点,甚至指出按地区拍卖。 一旦获得该地区的蜂窝煤销售权,那他就会受到朝廷官府的保护,只允许他一人在该地区售卖蜂窝煤。 当然,朝廷官府予以保护,自然要缴纳保护费与保证金。 一众商贾听了这话,那是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什么意思? 现在竞拍要给钱! 拍下来了还得给钱! 以后售卖还他娘的收保护费! 那位汉王爷莫不是想钱想疯了吧? 这丧心病狂的敛财手段,历朝历代所有大贪官看了都得流泪! 想着,一众商贾全都打起了退堂鼓,竟没有一人出手竞拍。 一时之间,气氛尴尬至极。 无论裘广德如何宣传推销,将蜂窝煤给夸上了天,都没有人予以回应。 帷幔珠帘后,朱高煦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他身旁坐着一个脸色有些苍白的文弱青年,正是替父还债做生意,被国子监除名的柳如明。 这个家伙有着不错的商业头脑,当初趁着七天自由贸易期间,大肆倒卖番货,赚得了不少利润。 但很悲催的是,被礼部官员当场抓住,不但财产全部充公,还险些丧命牢中。 朱高煦觉得这小子是个商业人才,可以培养一番。 周忱此刻正跟着夏元吉到处折腾新盐,按照汉王府的制取工艺改建盐场,没功夫搭理这些琐事。 “小柳子,看明白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商贾!” 柳如明听了这话愣在原地,满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王爷,我……没怎么看明白。” 废话! 他能明白个啥? “王爷,这些商贾明显热情不高,品鉴会可能办不下去了啊……” 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沉声道:“商贾以逐利为生,蜂窝煤虽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这些微薄利润对于眼前这些富商巨贾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利益在前,人情在后,真正的商贾,眼中只有利益。” 柳如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将汉王爷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王爷,现在该怎么办?” “无妨,你出去告诉老裘,适当透露一些新盐法的消息。” 柳如明领命而去,朱高煦有些疲惫地捏着眉心。 这次按地区拍卖蜂窝煤,本就是一次尝试罢了,为后面的新盐拍卖探探路。 眼前这些富商巨贾看不起蜂窝煤那点微薄利润,所以兴致缺缺,热情不高。 但如果把蜂窝煤换成食盐,那他们只怕会瞬间疯抢,争个头破血流。 果不其然,听闻新盐法的消息,现场所有商贾都是脸色巨变,有些激动兴奋,也有些惶恐不安。 王文显与汪福光等盐商巨头,更是被这个惊人消息给震懵了。 朝廷要废除开中法,改用新盐法! 按照地区招标竞拍新盐销售权! 想着,王文显眼中暴射出骇人光亮,兴奋得面红耳赤。 什么“加盟费”、“保证金”、“代理费”等等,这些他都不在乎! 王文显只在乎那新盐销售权! 一定要得到它! 只要抢到了这新盐销售权,那就无异于皇商,子子孙孙都可以荣华富贵一辈子! 毕竟,那可是食盐,不是蜂窝煤! 老百姓可以不烧煤取暖,但他们不能不吃盐。 食盐背后隐藏的恐怖利润,王文显这些盐商巨头心知肚明! 真要掌握了一个地区的食盐销售权,那可真是躺着都能赚钱,还是一大笔一大笔的钱! 裘广德见众人躁动不安,敲了敲木槌示意他们安静下来。 “新盐法不久后就会推行,在这之前汉王殿下有意考察各地具有实力的富商巨贾,选择其成为大明盐商……” “诸位,言尽于此,其中奥妙,不可多言。” “现在,品鉴会正式开始!” 第95章工匠乃是强国之本! 有着皇家盐商的诱惑在前,一个个富商巨贾为了展现自身实力,竟然拍出了远高于预期的天价。 原本有些冷清的品鉴会现场,突然变得火爆了起来。 一名名富商巨贾接连出手,疯了似的狂砸银子,看得裘广德都有些心惊肉跳! 品鉴会圆满结束,伴随着最后一个州府拍卖,就此落下了帷幕。 裘广德含笑嘱咐道:“诸位,你们的表现汉王殿下都看在眼里,待新盐法推行后,汉王殿下就会做出决断。” “唔……对了,竞拍成功者临走之前别忘了交银子啊!” 众人听了这话,又是一阵大笑。 不过汪福光笑着笑着,却是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这他娘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啊! 为什么到了最后银子都花了这里? 上一次竞拍海外番货与捐监资格。 这一次又竞拍蜂窝煤销售权…… 手里好不容易有了点银子,又被汉王给圈了去…… 汪福光摸着下巴,目光变得有些茫然。 这样算起来,自己算不算是给汉王殿下打长工了? …… 乾清宫。 朱高煦刚走进暖阁,朱棣便将奏折摔到了他脸上。 “你这个逆子,看看你做的好事!” “这些折子都在弹劾你恣意妄为、横行不法,都快堆积成山了!” 朱高煦有些蒙,捡起这些奏章一看,原来是赵毅等工部官员集体弹劾他。 这几日赵毅等官员很是委屈,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却被汉王威逼着进工坊,干起了匠人的活儿。 不去还不行,狗贼朱高煦下了命令,必须让他们在工坊里面劳作一月时间! 如果不去,可以,等着被监国汉王爷清算吧! 万般无奈之下,赵毅只得联合所有被欺凌的官员,上奏弹劾汉王朱高煦。 一封封弹劾奏章不断传来,朱棣看后当即勃然大怒,将朱高煦给唤了过来。 “逆子,你究竟想干什么?” 朱棣插着腰,瞪大了眼睛。 朱高煦无所谓地撇了撇嘴,笑道:“弹劾就弹劾呗,反正他们必须去工坊上工。” 朱棣愣了,当场懵逼。 “老二啊,你让人家朝廷命官,去给匠人当徒弟,去给匠人打铁,这成何体统啊?” “现在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人,在看我们老朱家的笑话呢!” 士农工商,这是不变的社会阶级。 历朝历代从古至今,都没见过匠人骑到官员头上来的。 朱高煦这种做法,不只是折磨赵毅这些官员,更是对他们的莫大羞辱。 “你想提高天下匠人的地位与待遇,朕没有意见,毕竟工匠乃是强国之本,这一点你爹我心里很清楚。” 听了这话,朱高煦却是眼睛一亮。 他真没有想到,朱老四竟然还有这般远见卓识。 工匠乃是强国之本,这话说得不要太对了! “爹,那你既然知道,就应该理解儿子的做法。” 朱棣闻言叹了口气,“你让朕怎么理解你?现在的大明是儒生的天下,你为了那些匠人如此羞辱赵毅等官员,你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羞辱?”朱高煦一怔,随即冷笑道:“让他们进工坊打铁,那就是羞辱了?这些自命清高的东西,真是可笑!” 顿了顿,朱高煦从怀中取出小本本递给了朱棣。 “这是军器局的业绩单,爹你不放看看。” 朱棣下意识地接过一看,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数字。 “军器局这个月的生产效率,比上个月翻了十倍不止!” “而且除此之外,材料损耗与上个月相比,也少了整整两成!” “这傲人的成绩,全是军器局匠人的功劳,赵毅等人凭什么从旁置喙?” 军器局效率大大提高,损耗也大量减少,这一来一去之间,就为朝廷创造了大量财富与价值。 朱棣看着这业绩单,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朱高煦在军器局的所作所为,锦衣卫都会事无巨细地向他禀报。 起初朱棣听到这个消息时,只是以为老二又在犯浑作妖,并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经过老二在军器局这么一番折腾,军器局竟然爆发出了如此惊人的生产效率,足足比以往高出十倍不止! 效率提高了,同样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辎重,这对于即将挥师北伐的朱棣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爹,军器局还没有整顿完善,不过是稍微有了些样子罢了,等到军器局走上正轨,生产效率将会提高百倍不止,而且甚至可以改良武器甚至是火器,研发新型军备!” 朱棣:“!!!”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个老二,太妖孽了! 军器局效率提高百倍,那是什么概念? 就算蒙古鞑子的弯刀再锋利,也挡不住无穷无尽的箭雨! 想着,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兴冲冲地开口道:“老二,如果把兵杖局也交给你,能不能也将产量提起来?”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爹,其实只要对匠人好一点,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匠人们自然就会鼓足干劲,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生产里面……” “我大明火器始终止步不前,正是因为匠人生活待遇太差,想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 朱高煦一席话驳得朱棣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是叹了口气。 “你的意思爹心里清楚,军器局与兵杖局就交给你了,至于赵毅这些蠢货,就别折磨他们了。” “儿子这哪里是折磨?分明就是工部官员为了皇上的北伐大计,主动投入到一线生产之中,令人钦佩啊!” 朱高煦笑道,嘴角微微上扬,“爹,儿子建议下旨表彰赵毅等人,以安抚臣心。” 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随即挥了挥手示意他滚蛋。 还下旨表彰? 这是往人家伤口上面撒盐啊! 以赵毅那蠢货死要面子的秉性,朱棣真担心一旨表彰直接将他送走了。 朱高煦走出乾清宫,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原本想让你们体会一下匠人的辛苦,从而生出些许怜悯之心。” “没想到啊,你们反倒认为这是羞辱!” “那本王可得好好羞辱羞辱你们!” 第96章神器!铁骨铮铮赵侍郎服了! 军器局。 朱高煦走进工坊的时候,赵毅正与一名匠人对喷。 不得不承认,朱高煦这恶心人的师傅帮带制度,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赵毅等笨拙的官员一天工作量完不成多少,落在老实本分的匠人眼中,这就是偷奸耍滑的表现。 不能忍! 双方爆发了多次激烈冲突,相比于巧舌如簧的官员,老实本分的匠人哪里争辩得过他们? 但是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脾气,那就是轴,认死理!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该挨骂! 在这木屑翻飞的工坊里面,谁管你是什么朝廷命官? 此刻赵毅正与他的“恩师”爆发激烈争吵,旁边围满了一堆工人,远远地还传来了乱哄哄的议论声。 “哟,赵侍郎,火气不小吗?” 朱高煦轻飘飘一句话,立刻让二人收了声音。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赵毅看着安然无恙的汉王朱高煦,一颗心顿时沉入了谷底。 他联名工部官员,上奏天子弹劾汉王恣意妄为,横行不法。 结果这狗贼不但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军器局,而且看样子心情还很不错。 想着,赵毅心情很是沉重。 皇上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本为千古佳话。 但是他现在识人不明,纵使汉王监国无道,恣意妄为,凌辱朝臣。 若是继续这样放纵下去,只怕会天下民怨沸腾,朝廷乱矣,大明危矣啊! “嗯?赵侍郎怎么不开口了?你不是能说会道吗?还他娘的跟皇上打我小报告!” 朱高煦心里憋了一肚子火,现在瞧见这赵毅哑口无言,立马就出言嘲讽。 赵毅双目通红,冷哼道:“汉王,你不要得意得太早,本官会一直弹劾于你,直到皇上不再受你蒙蔽……” “蒙蔽天子,好大的罪名啊!本王倒是好奇,你赵毅为何一直敌视本王?” 朱高煦很是无奈,这些太子党对他充满了敌意。 无论他做什么,落到太子党眼中,都是在争权夺利。 这让一心为国的朱高煦上哪儿说理去? 听了这话,赵毅顿时就惊了,恨得咬牙切齿。 你这个狗贼让我们跟匠人一起打铁,羞辱我们的人格尊严,还有脸问我们为什么敌视你? 天底下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朱高煦无辜地摊开了手,主动解释道:“本王强逼着你们来工坊上工,只是为了让你们体会到匠人们的辛苦,双方互相体谅。” “一连上工五日,你们就没学到些什么实用技能或是人生哲理吗?” 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懵。 赵毅看了一眼自己的“恩师”,回想起这几日来的过往,没来由地有些感触。 自古以来,儒学就是天下第一显学,而他赵毅凡六经、子、史、天文推步等书,无不精诣,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者。 在他眼中,工匠不过都是些擅长奇技淫巧的人罢了。 儒家圣贤有言:“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商则长诈,工则饰,内坏窥而心不诈”。 工商被并列起来与“本业”农业相对立,而且被视作会耽误本业的末流。 但是真正接触了解这些工匠后,他才惊讶地发现,这些匠人大多朴实憨厚,根本就没有什么坏心眼。 相反因为狗贼汉王爷定下的规矩,师徒二人每天都要完成两个人的工作量,以赵毅他们这笨拙的动作根本就来不及,所以这任务量也就落到了匠人师傅身上。 赵毅清晰地看见,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匠人师傅中午都没有休息,在饭堂吃了饭后又返回车间继续干活。 只是这师傅憨厚朴实,一直都是默默做事,从来也不说什么。 赵毅今日与匠人师傅爆发争吵,也是因为此事,想让匠人师傅多休息一会,自己完成该干的活儿。 朱高煦见他们不少人神色有异,顿时笑道:“匠人们也不过是想日子过得好一点,没人愿意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朝不保夕的日子,你们说对吧?” “军器局的业绩单你们也看在眼里,经过本王整顿之后,效率翻了十倍不止,本王所做的不过是对匠人好点,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罢了,并非你们所想那般针对儒家经学。” 此话一出,赵毅等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诚然,汉王殿下只是稍微提高了一下匠人的待遇,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反倒是他们有些小题大做了,因为不少匠人的俸禄,甚至超过了他们,所以赵毅等人对此颇有怨言。 但是真正进了工坊劳作,亲自体验过后,他们才明白了这些匠人的艰苦。 一时之间 众人都有些沉默。 朱高煦见状叹气道:“儒家经学是当世第一显学,这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地位。” “但是你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总得给人家吃饭的机会吧?” “饭都吃不饱,还要天天进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匠人听了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毅等官员也是面有愧色,默默垂下了头。 恰在此时,老刘头满脸疲惫地走了过来。 “王爷,成了!” “什么东西成了?” 朱高煦一愣,看着气喘吁吁的老刘头,没有听明白他什么意思。 “生产箭杆的母机,按照您的图纸,木作工坊那边研制成功了。” 朱高煦一惊,随即大笑道:“谁研制出来的,本王要重赏他,大大地赏!” “诸位,随本王一同见证一下,何为军国神器!” 军国神器! 听到这个词汇,赵毅等人同样心头剧震,默默地跟着汉王来到了木作工坊。 众人走进一看,只见两名木匠正坐在一个奇怪的板凳上面,一圈一圈拼命的蹬着脚底下的两个脚蹬子,随着他们脚下的踏动,一条宽宽的牛皮带,迅速带动着一个硕大的轮子嗡嗡转动…… 这是……什么情况? 在众人瞠目结舌的注视之下,老刘头亲自上前制作出了一根笔直的箭杆! 赵毅接过箭杆,仔细端详良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根箭杆从放上机器到成型,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这可是箭杆啊! 箭尖有模具可以快速生产,现在箭杆生产竟然也达到了这般恐怖的速度! 那……一支利箭,生产出来需要多久? 赵毅激动得面红耳赤,握着箭杆久久都说不出来。 服了! 他现在是真服了! 这些匠人不但该赏,更该重赏! 整个大明都应牢记他们的卓越功绩! “王爷,您看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老刘头腆着脸笑道,满脸骄傲与自豪。 朱高煦同样绽放出了笑脸,竖起了大拇指。 “老刘头,干得漂亮!” “本王听说你还单身,要老婆不要?” 众人:“???” 第97章军国利器!朱棣血压有些高! 军器局。 朱棣与姚广孝施施然地走了进来,并未惊动任何人。 因军器局那惊人的变化,朱棣有心亲自过来视察一番。 关系到明年开春的北伐大计,他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但转念想起自家老二正在折腾赵毅这些工部官员,朱棣又有些犹豫。 恰在此时,少师姚广孝入宫与皇帝商议迁都事宜,朱棣下意识地询问这位黑衣宰相的意见。 姚广孝先是听说了军器局的变化,感到有些惊诧莫名。 流水线作业,将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这还只是初步改革。 作为熟知兵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很清楚武器辎重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意味着什么。 但他更加好奇,是哪位惊世大才,推动了军器局的改革。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惊世大才”,赫然正是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 姚广孝只要一想起那日所见,一颗心顿时就提了起来。 这位汉王爷明明是富贵凶相,怎会突然变成了帝王之相? 想着,他心中的好奇更加浓郁,索性主动提出前来军器局视察。 于是这才有了二人的出行,没有惊动任何人。 连军器局门口的护卫见了,都被及时制止行礼。 朱棣很是想看看,自家老二究竟有什么本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走进军器局大院,却没有见到一个人,朱棣顿时就怒了。 官员不见了,匠人也不见了,这个老二在搞些什么? 正当这个时候,传来了赵毅的一声惊呼,远远地还传来乱哄哄的议论声。 二人寻着声音走去,来到木作工坊。 只见匠人官员全都聚拢在一起议论纷纷,面带喜色,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喜事。 外围不少官员见到了皇帝过来,立马收住了声音,惶恐不安地想要下跪行礼,却被朱棣摆了摆手制止。 他顺着视线看去,一时间不由乐了。 只见两名大冤种木匠正在疯狂踩着脚蹬子,而自家老二端坐在那古怪器械前面,手中拿着一根木条正在加工。 朱高煦体型本就高大魁梧,坐在那古怪器械面前跟头棕熊一样,偏偏还得向前鞠躬弯腰,动作显得十分可笑。 这个老二,成天都在搞些什么鬼东西? 姚广孝却是在一旁细细观察着,眼中时不时地闪烁着精光。 他精通诸子百家,对墨家机关术也有所涉猎。 墨家始祖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 《墨子》一书,姚广孝曾潜心研究过,对里面神奇的机关术叹为观止。 但是现在,他很确信,即便是他所了解的墨家机关术,都不一定能造出眼前这台神秘器械! 此刻汉王爷手中那根木条已经加工完毕,还未等他自己细看,却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老二,拿来给朕看看。” 语气中充满了霸道,充满了毋庸置疑。 咦?老头子怎么来了? 朱高煦抬头扫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皇帝的命令,而是自顾自地打量着手里滚圆笔直的圆杆。 众人见了默不作声,忍不住在心中向汉王爷竖起了大拇指。 陛下当前,敢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这天底下也就您汉王独一位了吧? 朱棣见他根本不搭理自己,顿时脸上挂不住了,怒气冲冲地上前夺过了圆杆。 朱高煦:“???” 你娘咧! 你这个皇帝真是闲出了屁来啊! 放着朝政不处理,整日来恶心老子来了? 朱棣细细打量着手里的圆杆,端详半天后也没看出个所
相关推荐:
村夜
新年快乐(1v1h)
将军在上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恶蛟的新娘(1v2)
过激行为(H)
蝴蝶解碼-校園H
交流_御书屋
白日烟波
红豆